生活 Travel & Leisure

另類鮮師新哈客

熱血男老師+小學生導演=得獎客語紀錄片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今年立春(國曆二月四日)一大清早,都市孩子還蜷在被窩裡甜甜的作夢,高雄美濃東邊茶頂山下可熱鬧得很,因為今天,是龍肚國小四、五年級生下田插秧的日子。在小學旁的伙房前大家排排站,沒有人因早起而面露不耐。情緒亢奮的孩子們,望著被陽光曬得亮晃晃的水田,早就捲起褲管等著,稚氣的臉龐寫滿期待。

「我們愛負責照顧我們的禾仔,我們愛毋驚日頭、學習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愛尊敬耕田人、不好浪費每一粒米。」主任黃鴻松領著這群小農夫用客語宣誓,拜過伯公(土地公)之後,隨著「交工樂隊」音樂中「嗷!」的牛叫、配上月琴和鼓聲,二○一○年龍肚國小一期稻作,正式展開。

正當大家賣力彎腰插秧時,卻有五個小朋友,持著攝影機穿梭在田埂間。

「你快去拍四年級那邊,比較好看!」個個目光專注,甚至也踩進泥濘的田裡,嘗試用各種角度捕捉大夥兒汗滴禾下土的景象。他們是影音社團的六年級成員。雙腳插在田裡,表情認真嚴肅的曾俊偉,手持DV,和學弟妹一樣彎腰,拍著特寫;另一頭一面掌鏡,一面像導演一樣發號施令的叫宋惟甄,嬌小的她,和攝影機的腳架差不多高。與她交頭接耳討論畫面的,是該社團的指導老師:馮志仁。

第一部片 意外上版面

原來龍肚國小除了農村教育有名,二○○六年由馮志仁拍攝、記錄種稻體驗的《穀子.穀子》,意外贏得外界好評。這部「原只是要剪給六年級小朋友當畢業紀念」的影片,透過網路、媒體的流傳,不但拿下「台灣國際兒童電視影展」的「兒童人氣獎」,更把龍肚國小這顆深藏在美濃鄉間的樸實美玉,推上了國際。

影片中孩子們赤腳踩進田裡,趕麻雀、撿福壽螺,百般呵護、施肥,彎腰種出自己盤中飧的影像,配上稚嫩不甚輪轉的客語旁白,勾起了大人們對鄉土的情懷,甚至跨越國界。兩名日本企業家,就在看了《穀子.穀子》後深受感動,遠從大阪,帶著約新台幣一百萬元的支票飛到台灣,捐給這所讓他們熱淚盈眶的學校。



小朋友暱稱「二馬老師」的馮志仁怎麼也想不到,當初無心插柳的作品,卻成為龍肚國小開啟國際視野的一把鑰匙。其實在拍攝《穀子.穀子》時,擔任鄉土教育老師的他正面臨灰暗的教學撞牆期。

傳統認知的鄉土教育,以教導母語為最大方向,這類成果的展現,就是南征北討歌謠比賽、演講比賽的名次。「偏偏輪到我帶的那幾屆,成績都沒有以往傑出。」這位年輕老師苦笑說道。自己默默檢討,但深知,「那不是我的專長。」

除此之外,馮志仁心裡還有一關始終過不了,就是,「只有台上表現好的孩子,才叫認同母語嗎?」他看過太多得獎的孩子,私底下是一句客家話都不說的。反而是一些在平日就講客家話的孩子,卻總是沒機會上台。這段教學與現實的落差,造成他無法突破的盲點,直到某一天,一雙紅紅的小手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是個和阿嬤住的孩子,不愛寫作業、成績不好,但客語講得特別溜,讓我很好奇。」他發現這孩子每天來上課,手總是紅紅的,探訪下才知道家裡做的是金紙生意,大月時下午四點一放學他就得回家幫忙,一做做到晚上十一點,哪有時間作功課?長久下來,手自然被顏料染紅。「但他從小到大就很認份。」這樣的孩子,似乎已習慣站在台下當個無聲的人,為台上同學鼓掌。

也許就是一股衝動,「我想讓他當主角!」馮志仁拿起DV,拍下他生平第一支沒有聲音、只有影像的短片,記錄這孩子在家工作的情形。就在那一刻,他發現,手上這台機器,也許能讓他開拓出與念詩、背童謠等公式化教學,更不同、更有趣的新格局。

《穀子.穀子》的成功是打響名號的第一聲雷,討論聲浪湧進美濃小鎮,校方發現這個年輕老師的另類想法,居然成了鄉土教育最好的推廣宣傳,因而開始推動影音製作課程。馮志仁將在電視台工作坊習得的技巧,複製到課程中,所以龍肚國小的孩子從四年級開始,就有機會當小導演。



不同於演講、童謠比賽一人單打獨鬥,拍片需要團體合作,三到五分鐘短片,馮志仁立下三個規定:1客語發音;2全員入鏡;3人人有台詞。如果不會講客家話怎麼辦?馮志仁笑著指了指一名學員廖政龍,「他就不是客家人,一開始的台詞就只能『喔喔喔』演肚子痛。」不過他表情十足,自導自演的影片一樣超人氣。潛移默化下,現在他不但聽得懂客語,台詞也突破哼哼哈哈,變成完整一句話。「講錯沒關係,剪成花絮也很好笑,起碼他們對講客家話的印象是正面的,而不是怕。」先求有(開口)、再求好(用詞),是馮志仁母語教育的方針。

由於影片還會放在網站上讓全校同學點閱,攸關成績與面子問題,誰都不想當害群之馬,同學們開始從過去被動的背誦交差,變成積極的主動學習。

「寫劇本及畫分鏡圖時,他們還是使用國語思維,要演的時候,卻不知該怎麼用客語表達,就會跑來問老師、主任,我有時也故意叫他們回家問阿公、阿嬤。」馮志仁巧妙的利用作業,讓教學的場域自然而然延伸到家庭,創造了一段無縫隙開口說客語的時間帶。而且在求知欲的驅使下,孩子對那些客家話記得特別深。

第二部片 參展見世面

《穀》片後的姊妹作《鴨子.鴨子》,再下一城入圍去年「芝加哥國際兒童影展」,這部短片馮志仁就退居監製,完全交由學生操刀掌鏡。但後製作業卻兢兢業業,歷經四屆才完成。馮志仁用投件參展鼓舞學生,不停找尋各種帶他們出去見世面的機會,「過去永遠只有會唱歌、跳舞、演講的孩子能走出去,榮耀的也只有得獎的個人,我希望能讓更多的孩子也能享受這種感覺。」

看馮志仁和學生的互動很有趣,親密的像同齡的朋友,聊「天堂」(線上遊戲)、聊畢業旅行的錢好像太貴,但一講到創作,就變成潑冷水的毒舌派。「豬去菜園吃掉菜,然後呢?」「走在路上被車撞死故事就結束了?」「你這,好笑在哪裡?」同學們被一針見血的戳破後,拾起破碎的心,繼續發憤圖強。除了刺激他們的想像力,在教導運鏡技巧時,馮志仁又變得極有耐性,一遍兩遍不厭其煩的反覆講解。



這位曾自認對學校「沒什麼幫助」的老師,不僅用影片重新認識家鄉、找到自己的定位,更在美濃深厚的客家文化基石上,用短片堆砌出孩子邁向夢想的七彩階梯,讓他們能在高處看到更遼闊的世界。

延伸閱讀:哈客新訊
潮客‧馮志仁
簡歷:1977年生,高雄縣美濃鎮龍肚國小鄉土教育老師
傳統:將母語教育融合孩子的生活
創新:讓學生藉由拍片手法,自然而然使用客語的思維。而影像的呈現同時也跨越族群、甚至國界傳播

潮課‧龍肚國小
地址:高雄縣美濃鎮龍肚里龍東街43號
電話:07-685-1124
龍肚國小影像紀錄:www.ldp.ks.edu.tw/ldpmov/index.htm
課後感:看著影片時,自然而然就能學會幾句簡單有實用的客家話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