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中國富二代瘋養牛?

四種刷紋玩出個人風格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近兩、三年大陸富二代,流行起「養牛」文化。這群快速與國際動態接軌的族群,養車、養骨董不是新聞,但幹嘛養頭牛?這裡的「牛」,指的就是牛仔褲啦。

在這文化圈中,蒐集某時尚設計師限量牛仔褲,並非最受人欽羨的焦點。親自花兩年以上時間時常穿著,將原色牛仔褲漸漸「養」出符合自己生活習慣的紋路,那才是美、才是品味,才有個性。大陸知名美式復古文化網路論壇「33OZ」,甚至舉辦了五屆「養牛」比賽。

台灣去年亦開始舉辦養牛比賽。參加者和愛好者,以三十歲以上的白領工作者居多,其中包括科技人和創意人。

這股潮流的精神是:「生活,才是牛仔褲最棒的設計師。」從完全不經設計的原色牛仔褲開始穿起,是必備條件。

大約穿六個月起,喜歡將手插在後口袋的人,養出的紋路,必定和口袋常放入皮夾的人,有不同魅力。即使同樣是喜歡穿靴子的人,積在腳踝邊布料多一點的,和喜歡修裁得比較短的人,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水波紋」。欣賞一條養出來的牛仔褲紋路,就能知道對方的生活習慣,甚至猜出工作背景。

養牛文化圈中玩家,彼此欣賞紋路的重點有四處。他們用來溝通的術語,漸漸成為流行語,值得認識。

包括正面骨盆因坐下產生的輻射狀皺褶,稱為「貓鬚」。膝蓋後方皺褶紋,則稱「蜂窩」。大腿兩側縫線邊緣出現一截截漸漸被刷白的不連續直線,像「火車軌」而得名。而腳踝部分有「水波紋」,褲腳邊緣內側的捲狀細紋,是「龍捲風」。皆是「象形」而得名。

要找條原色褲來養,那還不簡單?但實際上,玩家們養出心得來,會回頭要求牛仔褲的製作品質,獨立廠牌亦熱情回應。最後,講究的養牛用原色褲,竟然隨便一條都上萬元,到底是值錢在哪裡呢?

第一個是磅數問題。好像點牛排一樣,玩家對牛仔褲的基本要求,也是先問:「這是幾盎司的?」老Levi’s牛仔褲大概每平方碼在十三到十四磅間,有彈性的流行款是十到十二磅。十五磅以上較厚,皺褶寬度會很明顯,養出來的紋路也會比較立體,但材料成本當然較高。

相對的,有些玩家偏愛較細密的紋路,要求的是纖維長而細的棉料。人工手採的辛巴威棉品種是其中翹楚,但價格也在一般的四倍以上。

美國製或日本製是兩大陣營。美牛好?還是和牛好呢?近年日牛(日製牛仔褲)暴紅,台灣養牛十年的玩家、事務機器業務員李文弘說,主要是因為日牛染色次數多且時間長,掉色慢,但可以造成漸層豐富細緻的效果。

他本來喜愛美式復古牛仔褲舊舊的感覺,無意中發現日牛養褲效果,便愛上從頭自己穿著、每條紋路都保留下自己每天生活痕跡的感覺。這和法國人特別喜愛老皮件沙發、有年代的名牌皮件,是相同道理。

外界最大的疑問,就是養牛是不是都不洗褲的?實際上不然。不洗所累積的細菌,侵蝕棉料,造成不自然破損,會將辛苦養出的紋路磨滅殆盡。相對的,猛洗也沒用,迷人色落是被磨出來而非洗出來的,急不來。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