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如果在職場上同事讓你備感壓力,直接拉開物理製造距離是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如果在職場上同事讓你備感壓力,直接拉開物理製造距離是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避不開職場討厭鬼該怎麼辦?試試這幾招:儲備精力、保持能量、拉開物理距離

2025/03/03

LINE分享 FB分享

以下這些人,是不是就是你其中一位同事?  

  • 第一類討厭鬼:永遠的受害者——就算他們根本沒什麼好抱怨的
  • 第二類討厭鬼:頑固的自以為是之人——別人永遠是錯的
  • 第三類討厭鬼:懶散的拖延症患者——永遠無法準備好付諸行動
  • 第四類討厭鬼:充滿大愛的熱血心腸——相信這個世界不能沒有他們
  • 第五類討厭鬼:過分積極的問題解決者——有效率到很多事情都搞不清楚
  • 第六類討厭鬼:自命不凡卻幫倒忙的人——只要自己不吃虧就會幫大家的忙
  • 第七類討厭鬼:孤僻又有一堆見解的人——高處總是不勝寒

沒事的,如果你想要生存的話,最好學會怎麼處理這些討厭鬼,好讓自己不要抓狂。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理解我們身邊的討厭鬼吧!這樣一來,你會更懂得如何區分他們、處理他們,或許甚至還可以打贏他們、造福自己。

《工作還可以,但上司和同事不可以:七種雷包同事大解密,讓你成為職場神隊友》(圖片來源:堡壘文化提供)

《工作還可以,但上司和同事不可以:七種雷包同事大解密,讓你成為職場神隊友》(圖片來源:堡壘文化提供)

書名:工作還可以,但上司和同事不可以:七種雷包同事大解密,讓你成為職場神隊友
作者:阿提拉.亞伯特(Attila Albert)
譯者:江鈺婷
出版社:堡壘文化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工作還可以,但上司和同事不可以:七種雷包同事大解密,讓你成為職場神隊友》,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確保自己具備足夠的力氣與精神

無庸置疑地,當你覺得比較放鬆、有精神,而且不用花太多力氣就能掌握工作與私人責任時,就會比較輕鬆看待事情。這時候,你能笑看惱人的老闆或同事。他們不是讓你招架不住的額外負擔了,只是一個奇怪的旁注。但當你疲憊不堪、精神緊繃、被徹底壓垮的時候,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每一句惱人的話語、每一個難搞的地方,都會開始超出你能夠承受的極限。

因此,仔細注意自己的初期徵兆:你變得愈來愈不耐煩、愈來愈具攻擊性,比平常更快感到受傷、被打擊,甚至可能會反常地開始爆哭或全身顫抖。這時候,你就該將更多心思放在自己元氣復原的狀況,同時為自己做一些事。度假可以是好的第一步,但它仍無法取代「盡量避免超時工作」與「一週至少空出一天(例如星期日)完全不要碰工作」等方法。此外,也可以協商延長結案期限,或許再爭取些預算以雇請額外的約聘或短期員工。反正只要能讓你減輕壓力的方法皆可。

很顯然,許多雇主起初會將他們自身的勞動力推至極限,完全不管那有多麼不健康。但這裡的規則是:身為雇員的你,只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人力不足的情況。有時候,重要專案必須要先以失敗收場,管理階層才會清醒並終於予以回應。我過去有一些同事已經先在管理階層與職工委員會之間辯駁了好幾年,最後一直等到向當地營利事業監督單位(Gewerbeaufsicht)投訴,才終於解決工時過長的千古問題。工作日工時八小時突然就擺了出來,直到現在仍一分不差地嚴格謹守。

請確保自己的休息時間盡可能保持放鬆。這不是讓你拿來進行費力的約會冒險、鐵人三項訓練或重大私人計畫(例如臨時挪用信用額度購屋)的時間。如果你持續覺得緊張,有時候,最好的作法是偶爾做一些輕度運動、提早上床睡覺,甚至得避免長途旅行。

減少憂慮

如果你在其他方面沒有過多憂慮與恐懼時,處理討厭鬼這件事也會顯得簡單許多。因此,你應該確保自己的生活保有餘裕─先從金錢開始。當你沒有債務、擁有一些儲蓄時,你憂慮的事情自然會減少,因為你知道你不需要過於擔心潛在風險。你有辦法緩衝風險的影響,或是需要的時候也能尋得幫助。因此,要注意自己的開銷,而且通常其實不必削減太多。

舉例來說,我已經幾百年沒有買全新的手機了,也絕對沒有簽訂任何分期付款,就是那種在經過計算的定價加獲益之外,將你另外綁定於特定費率方案的合約。事實上,我一向購買還新的二手手機,價格通常落在一般定價的一半,我也很樂意採用任何便宜的方案。我目前使用的機型已經推出五年了,我是買二手機,功能皆仍堪用。生活中的各個層面都可以套用這種作法,但你懂我想說的是什麼:盡己所能地維持財務上的彈性。許多小錢經年累月下來,就會變成一大筆錢。

我有一位客戶的工作應該挺令人稱羨的,但他已經受夠了:在一個迷人的城市中、相當有名望的雇主底下擔任管理職。他在任職一年之後就已經認清,他們的公司文化以及任務並不適合他。多數人可能會被迫留下來、艱苦地熬過一週又一週的工作,並抱持著找到更好工作的希望投遞履歷(典型的第三類:拖延症患者)。但另一方面,雖然他的年紀仍不到40歲,但他已經擁有一間房貸全清的公寓;除此之外,他的生活極為節儉。他成功將那間公寓出租,並基於安全理由與每月租屋收入而另外多買了一間,最後自己出來當老闆,同時將私人支出最小化。這個故事所呈現的不是冒險的勇氣測驗,而是組織良好的命題。

另一方面,我看過許多在職人員賺取相當優渥的薪資,但花的錢更多,甚至多於必要開銷。昂貴的旅行、其實根本不需要的服飾、每年換一支新的電子設備(即使原有的仍能良好運作)、從Netflix到Spotify等各種娛樂平台的訂閱⋯⋯ 這些全都很棒,你當然也能這麼做,但它們所要求的代價,是讓你能快速揮別討厭鬼的自由。你應該在兩個極端之間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增加距離

我們已經在關於閃電對策的章節中,討論過各種幫助你為自己創造內心距離的方法。其中一個是幽默感,也就是能夠拿自己以及難搞的人或情況開玩笑。在艱困時期尤其得小心,不要一直讓自己被令人緊張的新聞和談話性節目影響。那些場合所討論的多數事件都不是由你引起的,你也無法改變它們。我們的代議民主制度並不是為此所設計的。簡單來說,在德國,你付錢給專業的政治人物去處理那些事(而且是用你繳的稅支付的,金額可不小),所以那不再是你的工作了,但反正你對那些事情發表意見的權利也少之又少(不同於瑞士等地的民主制度)。有鑑於此,你在這件事情上就稍微放手吧。你又不是第二號總理。

對時事保持一定程度的瞭解是好事,但當前絕大多數的熱潮很快就會被人遺忘,而且實際上也根本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影響。除非你已經跟大家脫節了,但事情仍然不會改變,你並不需要將所有事都拿到臉書上討論(這是第二類、自以為是之人的戰場)。你反而應該運用你有限的時間與精力,去尋找更多相關資訊,像是閱讀通俗讀物和文章。但最重要的是好好享樂,像是去看好笑的影集和節目,或是享受藝術、文化與音樂,以及追求興趣。這些活動皆能大量抵銷掉工作上的壓力。

我們偶爾也是有可能製造出跟討厭鬼之間的物理距離的。許多在職人員在新冠疫情期間居家工作了兩年之後,發現問題並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特定上司或同事。光是透過Zoom會議、通話與電子郵件所減少的接觸,就已經讓他們鬆了一大口氣,將面對面對話與會議移除後更是如此。如果討厭鬼讓你備感壓力,你或許也能採取其他方式來製造距離:每週挑個一、兩天在家工作通常依然可行,要不然就是避免跟他們一起去員工餐廳吃午餐,或是,如果更嚴重的話,調職到更令人開心的部門也同樣有效。

努力於一週內恢復元氣以常保健康

一般而言,你應該在下一週工作日前努力恢復元氣,這樣一來,在過了5個工作天,也就是最疲憊的狀態之後,你只需要兩天假日(通常為週末)就能恢復原本的元氣。唯有在一些例外的情況,例如特殊專案計畫,才能改採按月或按季的節奏。如果你覺得自己在當週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是時候做一些根本上的改變了,像是減少工作、增加放鬆時間,這是維持長期健康與生產力唯一的方法。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