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台糖沙崙智慧園區是台灣最具代表也是硬體最完整的循環住宅,但目前入住率未滿三成,相當可惜。(攝影:李明宜)
台糖沙崙智慧園區是台灣最具代表也是硬體最完整的循環住宅,但目前入住率未滿三成,相當可惜。(攝影:李明宜)

台積電曾包下這裡當宿舍、全台最大循環住宅,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園區為何招租卡關?

2024/01/28

LINE分享 FB分享

坐落於高鐵台南站700公尺距離,緊鄰暢貨中心、工研院及陽明交大台南校區,這裡是台灣第一起大型循環住宅——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園區。園區外的藩籬使用台糖小火車的鐵軌製成,高低不一斜頂式設計,外型跳脫一般集合式住宅的模樣。它更曾拿下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及多項全球循環經濟設計獎等,也曾被台積電包下當外籍工程師的宿舍,是台灣循環住宅的先驅。

11月,我們走進循環園區,卻顯得有些安靜。原來,今年年中台積電和台糖的租期屆滿,陸續退租。全園351戶,目前入住戶數不到百戶,算是啟用以來第一次空窗期,但也是最好檢視這座循環園區機制的時間點。

2017年,台糖公司豪擲12.89億,以低碳、零廢棄物為號召,導入循環經濟、建材銀行的概念、搭配全區家具家電以租代買的經營模式,立志成為台灣循環住宅的領頭羊。

它的建築是預鑄式結構,如同積木一樣,可以一塊塊先在工廠做好,再到工地搭建組裝,全工程採乾式施工,避免現場粉塵飛揚。未來如果要加高加蓋,也可以像積木一樣將屋頂掀開,再加蓋上去。若要拆除,也因為每一塊建材都有編碼,記錄尺寸與材質,可以直接移去他地使用,不造成浪費。

精密設計的太陽能板發電,利用斜屋頂,讓雨水可以順利洗淨太陽能板,提高發電效率。「雨、中水循環系統」(編按:中水指的是已使用過,但經過簡易淨化仍能使用於非人體接觸場域的自來水),將雨水回收用於農園景觀澆灌,還能引入生態農園,將魚的排泄物透過轉化輸送給水耕蔬菜,所種蔬果再供給住戶取用。住戶所用的生活用水,也會經過地下水槽過濾淨化後,成為澆灌花草或是清潔用水,讓水循環更徹底不浪費。

魚菜共生原本是循環住宅能源集大成的設計,但目前因為居民不足,效能無法彰顯。(攝影:李明宜)

魚菜共生原本是循環住宅能源集大成的設計,但目前因為居民不足,效能無法彰顯。(攝影:李明宜)

留風道,30度免開冷氣就會涼

我們走進頂樓的樓中樓宿舍參觀,台南高溫30度,因為四處都有遮陽,反倒不覺得熱,甚至走進室內,只要將前後窗都打開,連風扇都不用開,就有自然風吹拂。

原來這是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巧思,雖然整體格局看似四方,但棟與棟的轉角,並非90度,而是有一個斜角並留下4米寬通道,讓風得以通過,留下城市風道。

但當我抬頭,卻發現天花板被挖了一個孔洞,孔洞外又套上一個塑膠袋,讓人摸不著頭緒。詢問駐點的台糖工作人員,他們解釋,因為先前住戶將冷氣開到低於25度,水氣凝結在天花板,於是館方為他將維修孔打開,住戶又自己包上塑膠。

魚菜共生棚架外放置簡單桌椅,供居民料理後也可以在此用餐。(攝影:李明宜)

魚菜共生棚架外放置簡單桌椅,供居民料理後也可以在此用餐。(攝影:李明宜)

走進我原本最期待的魚菜共生棚架時,卻發現現在雖然仍有魚,但種的卻不是菜。駐點人員再次解釋,因為目前住戶不夠,即便種菜也沒人吃,才會先換成一般水生植物。

因為住戶不夠,未能達到原本預期效果的設施還有陽台綠棚架。原本每戶都設置綠藤植物,透過自動澆灌系統,定時灑水,希望等植物生長到一定程度可以爬滿外牆,也讓建築物降溫。

然而先前有些住戶反應,澆灌系統灑水會弄髒陽台,或水管意外破裂,導致管理方只好全面關閉滴灌系統,造成現有植物全都枯萎。

眼看這些設施無法發揮最理想的狀態,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主持建築師林章鍊無奈解釋,在此之前台灣沒有人做過循環住宅,盡可能貼近淨零觀念,不過蓋出建築後,維運和經營他們很難過問,但他認為這是社會要一起同步的過程,「工法不難,都是原本就有,但(永續)的觀念最難傳播。」

循環住宅的圍牆是利用台糖小火車的舊鐵軌做成,具有傳承的意義。(攝影:李明宜)

循環住宅的圍牆是利用台糖小火車的舊鐵軌做成,具有傳承的意義。(攝影:李明宜)

他苦笑:「走在前面的人,碰到的困難比較多。」當時他們推動以租代買,希望所有家具、家電、照明設備都可以用租的,願意嘗試的廠商卻很少。例如IKEA也是到2020年才開始在雙北推動商用租賃服務。不過他樂觀看待:「現在看結果有點太早,也許5年、10年後有更多發展可能。」

我在沙崙園區陽台花園看見的鳳梨田,並不是住戶栽種,是在這段空窗期,菜園無人照顧,清潔大姊自發性開始整理植栽。只是大姊說,現在的鳳梨是葉子大、果實小,不好吃,現在種植鳳梨是為了營養生長,明年結出果子,才會是甜美的鳳梨。

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園區中,室內所見的家具都能以租代買。(攝影:李明宜)

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園區中,室內所見的家具都能以租代買。(攝影:李明宜)

只想一己之便,硬體再好也無法發揮

循環園區的設計無法發揮100%效用,很大的問題是住戶還沒有意識到硬體的核心思維。例如循環經濟追求的是資源不浪費與可循環,冷氣調整到舒適就好,而非要冷到穿長袖長褲;滴灌系統是讓植物生長到能夠為建築降溫,若僅是為了一時個人的陽台整潔而中止,就看不見未來的綠蔭。

如果只專注在個人喜好與否,那共享與循環的雙軌運作肯定轉不動。像是園區內刻意只設計168個車位,不是要讓一半住戶沒有車位,其實是鼓勵大家改用共享共乘的方式生活。

再多硬體都需要等到人心轉念,明白一時的等待與改變,或許就跟種鳳梨一樣,不要為了眼前想吃而將就,而要期待未來更甜美的果實。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