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Perspective

腰花快熟易老,煮製麻油腰花時須掌握時間,僅熟即起,不宜久煮。(圖片來源/洪愛珠)
腰花快熟易老,煮製麻油腰花時須掌握時間,僅熟即起,不宜久煮。(圖片來源/洪愛珠)

洪愛珠專欄〉用古典方式坐月子,吃一碗長輩全力以赴的麻油腰花

2023/05/21

LINE分享 FB分享

坐月子倒數兩週,體力尚未完全恢復,然逐漸堅實起來,開始能吃些麻油菜色。

月子中心所供應的月子餐,堪稱豐盛。每餐飯菜、燉湯、甜品,備上五六碗,兩人吃都能,一人全吃下則太撐。然而我總感覺,它隱隱有一份戒慎恐懼。小心的在傳統進補概念和西方營養學之間,乃至視覺觀感和實際成本上設法取得平衡。因此菜色雖豐,滋味甚平庸。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麻油雞。那雞,很難是夠好的雞。由於新派的月子觀念裡避免用酒,以免影響乳汁,甚至只下麻油與湯汁煮成(且麻油亦不多),味淡如水。

然而古典方式的在家坐月子,是最能不計較成本的,這是家中長輩全力以赴的時刻,以手邊能取得的上佳材料,與最謹慎的心思製備。無論現代醫學怎麼說,我仍想吃上這樣確實的麻油雞酒或腰花。

雞酒中的雞,必是土雞。早年農村裡坐月子,用的雞是家裡養的。如今在都會區則不易,然而仍能覓得較佳來源,比如士東市場吳家肉鋪的閹雞,或大武山晨希牧場的放牧土雞。晨希牧場的土雞,由已故作家陸之駿先生分享,雞隻充分運動,活肉極多,肉質堅而不柴。

我十分懷念陸兄燒的麻油雞酒。那是我經驗裡最美味,亦最自由的版本。混三種薑,老薑、竹薑、南薑。有台式基礎,亦有陸兄大馬家鄉的南洋風味。陸兄用雲林虎尾「龍澤酒業」的「淨釀料理米酒」,清酒般甘潤,全無常見米酒頭之硬澀。全酒燒煮,唯清香而不苦。湯中加黃耆,更美。燒麻油雞酒,我有時也採外婆古法,薑片爆香同時加桔餅。老式月子菜色中的麻油煎蛋,總有切碎桔餅。其甘味可代冰糖,亦很滋補。

若麻油腰花,須請信任的豬肉攤將腰子白色腺體修清,否則味甚腥濁。我找蘆洲大菜市裡的昌記黑豬。老闆娘將刀額外磨過,將腺體橫片乾淨,熟練俐落。烹煮方法參考《裴社長廚房手記》食譜,腰花以活水漂洗至不見血水,燙煮變色後過冷河,冷熱交替維持腰花脆嫩。麻油煸老薑至黃,下冰糖。實際操作起來,冰糖用量很少。若欲減低酒精,湯汁燒滾久一些,最後才下腰花,僅熟即起。故腰花非是炒成的,更像在麻油與酒的湯汁裡浸熟,總不至於煮老。

〈家庭式麻油腰花〉

腰花快熟易老。除火候掌握,亦有賴事先的處置。腰子浸水,或以流水漂洗,血水濾淨即能除腥。除了文中燙煮冰鎮手法,亦可直接下鍋,惟須掌握時間,僅熟即起,不宜久煮。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