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Perspective

舊漁會大樓廢墟的整修,成為基隆一座極富歷史感的展覽空間
舊漁會大樓廢墟的整修,成為基隆一座極富歷史感的展覽空間

探訪正濱漁港 廢墟起死回生

2022/08/07

LINE分享 FB分享

以前正濱漁港附近是廢墟迷的探險樂園,兒子小學自學時,我帶他來這裡的廢墟探險。在台灣這種高度城市化發展的地區,要進行傳統的荒野探險活動,似乎十分困難,但是都市裡的廢墟探險,充滿神秘感與未知的恐懼,滿足我們內心想成為探險家的欲望。

正濱漁港周邊以前有兩處最具代表性的廢墟,一座是舊的漁會大樓,另一座則是阿根納造船廠的遺址。

當年那座老舊的漁會大樓,殘破的門窗與牆面,可以很輕鬆潛入建築內,當時裡面雜草叢生,似乎有人仍住在裡面,中庭有人曬著衣服,有些地方似乎有人在種菜。其實這座三○年代的舊漁會,是十分摩登的公共建築。流線型的設計、圓弧的轉角,還有類似輪船上的圓窗,與當年世界建築流行風潮一致。

另一座廢墟是阿根納造船廠,這座船廠廢墟因為巨大的混凝土結構體,以及排列整齊的樑柱,感覺像是古文明遺留下的聖殿遺跡,讓人產生敬畏與好奇。阿根納造船廠與和平島之間隔著一條水道,過去西班牙人在和平島上建立聖薩爾瓦多城,荷蘭海軍在攻占前,也曾經航行這條水道。

過去種種輝煌與戰事,都如過往雲煙,如今只有漁民小船從廢墟前的水道緩緩開過去。附近小孩經常跑到廢墟裡玩耍,或是在水道旁垂釣,好像過去文明所遺留下的族群,卻早已忘記歷史的輝煌。

整個正濱漁港我其實最愛的是港邊幾座老舊的吊車,這幾座吊車以三腳支撐,吊車上方有一間控制塔,空間雖小,卻擁有居高臨下的廣闊視野;我常幻想自己如果可以住在吊車頂上,會是一種多麼酷炫與神奇的個人居住空間。

靠近「和平橋」邊的一座吊車,在廢棄後,果真變成一個違章建築小屋,除了原本的吊車之外,底下也加蓋了居住空間,囤積許多廢材,以及可以再利用的道具,甚至多了許多綠色植栽與菜園,感覺就像是現代版魯賓遜的家。

基隆潮藝術
舊漁會大樓變美術館

舊漁會大樓最近終於整修完畢,成為基隆一座極富歷史感的展覽空間,而整個正濱漁港在過去幾年「潮藝術」基隆藝術季的努力,以及「彩色屋」炒作下,也逐漸成為觀光客的喜愛地點,阿根納造船廠則依舊是人們拍電影與拍廢墟網美照的最愛。

今年潮藝術因為有舊漁會大樓的加入,聲勢更為壯大,整個漁會大樓幻化成一座富歷史感的美術館,除了展間各種藝術創作之外,人們還可以爬上屋頂天臺,眺望和平島的歷史場景。而舊漁會後方的魚棚大屋頂,更可以看見巨大的透抽彩繪,那是藝術家創作的作品「透抽的指引」。

漁港旁彩色屋在城市博覽會期間,晚上還有大型藝術投影,吸引眾多遊客流連觀看,讓人以為這裡是節慶期間的西班牙漁港。事實上,過去西班牙人很早就在這附近生活,在和平島上建立聖薩爾瓦多城與諸聖教堂,也與原住民巴賽族通商來往,最近考古學家在「諸聖教堂遺址」的挖掘,發現大教堂地基與歐洲人的遺骸,讓人更真實體認原來基隆與西班牙的距離其實如此接近,到正濱漁港的遊客可以順道漫步至和平島,參觀諸聖教堂遺址,進行深度歷史之旅。

舊漁會大樓廢墟的整修,象徵正濱漁港變身成功。其實基隆市過去幾十年來,猶如一座老舊的廢墟,不過這幾年這座城市慢慢有了轉機,許多老舊建築重新整修再利用,被注入新的使用方式與生命力,讓整個城市起死回生,令人驚豔。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