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南迴藝術季,網紅於瀧溪站創世紀十連拍。攝/林家卿

一起出發2023南迴藝術季,打卡尋找屬於自己心之所向的「夢迴南方」

2023/09/25

  • 文字 / Powered by 2023南迴藝術季
LINE分享 FB分享

穿越台九線行駛於南迴公路上,半邊青山、半邊碧海,映著湛藍天,彷彿是上天的恩賜,故意把世間至美遺落,令人走過、路過,無不為之感動。它不僅是回家的人夢想種植生根發芽的地方,也是真真切切、往往返返實踐生活與生命的地方。同時它也成為旅人夢想中的淨土、夢幻的風景,讓人在此除了打卡,更能在藝術作品中尋找到生命的那束光。

無論走到哪裡皆能照亮生命的那束光

沿著太麻里與金峰鄉交會處,由森川自然工藝聚落洪啟榮、宋榮春藝術家,以原木、鐵材、石材打造出的《Kawpuan 生根•合力》,是以排灣陶壺造型象徵著啟發生命的空間,排灣家屋的中心則是生命迴轉之處。壺口撒入的光,孕育排灣族文明的開端生根發芽,群體合力建造了排灣文化生活的基業。佇立於此,如同生命的迴轉,無論走到哪裡,生命的光都將照亮每一步來時的路,使之生根發芽。

排灣陶壺與家屋造型象徵無論生命迴轉到哪裡,都能有光照進。(圖片取自南迴藝術季臉書)

網紅相爭打卡 舊火車站變身藝術殿堂

大武瀧溪火車站內則是將舊火車站搖身一變,打造成網紅相爭打卡的藝術殿堂,藝術家林介文以南迴公路旁的海景作為靈感,將海水藍的變化層次,搭配傳統編織技法,與南迴在地織者共織出一片海,在採光極好的瀧溪站體內將海晒起來,完成一幅《晒海》,讓觀者可以在一踏進南迴部落場域,便能近距離的欣賞南迴公路海景的美麗。

《晒海》─藝術家林介文從每次快速行駛過南迴公路時看見的海的變化中取得靈感,與當地織者共同織出這片海。(圖片取自南迴藝術季臉書)

而車站牆壁上,則是由來自紐西蘭的薩摩亞裔攝影家Greg Semu與臺灣唯一南島民族傳統拍刺紋身大師宋海華(Cudjuy Patjidres)協力共創之作《雕刻身命》。

以Greg擅長的氣勢磅礡史詩攝影方式,結合西方經典名作繪畫語彙與南島文化意涵符號的特殊觀點呈現,將排灣族傳統拍刺紋身的文化符碼,與西方藝術史上最經典的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荷蘭藝術家林布蘭的《解剖學》等經典名作對應,將宋海華作為造物主和老師置於作品的中心,揭示作為給予身體圖紋者,在復興臺灣原住民文化中失落的紋身藝術與文化意義方面所做的努力,為下一代打開大門,並與祖先重新建立聯繫。

這是向臺灣這個泛太平洋文化的母親之島上,南迴所傳承、復振的南島文化精神致敬。

舊車站變身藝術殿堂,吸引不少網紅朝聖。(圖片取自南迴藝術季)

陽光贈與生命的恩典 來自東海岸的問候

南下順著至南迴驛大武之心的《在陽光下呼吸的家屋》,是由藝術家Malay Makakazuwan以不鏽鋼管、板岩、銅片所製而成,象徵來自東海岸的日出日落、佈滿山坡的樟腦、香茅、瓊麻葉,以及波浪、魚鰭、小米穗的問候,一如一場永恆的慶典,讓走入這片土地的旅人,也能享受陽光贈與的恩典。

《在陽光下呼吸的家屋》來自東海岸的永恆慶典,讓走入這片土地的旅人,也能享受陽光贈與的恩典。

重返南方,連接淨土得以安身之處

「南迴」英譯為「South Link」,「迴」字在中文中有「復返」之義,在英文中則更著墨於「連結」之意,南迴公路除了是台灣環島公路的一段,對於世代居住在此的人們而言是「回家的路」,也是旅人尋找一片神秘夢想淨土的「夢迴南方」。

近年來隨著渴望重新找回自身與土地自然、社群文化關係的青壯年實踐者返鄉生活,透過這群「回家的實踐者」與藝術家的共構對話啟航,我們將不僅只是「看見南方」,而是「重返南方,人與人、人與自然連結與延展的所在,身心得以安頓之處」。

此刻,不如一起出發,在穿越山與海的公路上,打卡尋找屬於自己心之所向的「夢迴南方」。

作品自112年8月已開始正式與大家會面,採開展不卸展於現地展出,敬邀大家共襄盛舉參與藝術永續並行的南方盛事。

活動訊息:詳情請追蹤「南迴藝術季」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NanhuiArtProject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