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10棟經典建築

政治意識形塑一座城?

2016/11/03

LINE分享 FB分享

1919年:第三國際塔
構成主義驚世之作

第三國際塔(Tatlin's Tower)是構成主義(編按:又名結構主義,發展於1913~1920年代,運用幾何抽象理念以及立體派雕塑的浮雕技法,甚至運用到懸掛物,對現代雕塑亦影響甚深。)推手塔特林的驚世之作。高400公尺,主要結構為鋼材與玻璃,螺旋狀中空的部分從上而下懸吊著圓柱體、圓錐體、立方體,繞著軸心分別以每天一周、每月一周與每年一周的速度轉動。用途為會議中心與無線電台,前所未見的大膽設計,被視為新時代精神的象徵。雖然第三國際塔最後因為技術問題未能實踐,卻鼓舞了同時代的建築師勇敢探索,而構成主義的觀念也影響了德國包浩斯的教學方向,為建築史上重要的思潮。

1928年:魯薩科夫工人俱樂部
重工業大國象徵

工人俱樂部是蘇聯政權的特有產物,在政府或商業公會主導之下,各地開始興建許多提供勞動階級休憩的場所,讓他們能暫時遠離擁擠的工廠與住所。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由建築師康斯坦丁‧梅爾尼科夫(Konstantin Melnikov)所設計的魯薩科夫工人俱樂部(Rusakov Workers' club),內部由地面層與三個突出的方塊空間組成,並配備可動式隔板,讓空間依實際需求更動大小,最多可容納1,200人;外觀像是一個以直角與對角線形成的巨型機械,像是反映蘇聯正在推動的重工業,而建築師本人以緊繃的肌肉形容之。

1929年:梅爾尼科夫自宅
菱形窗建築代表

梅爾尼科夫自宅(Melnikov House)是世界建築史上能見度最高的房子之一,由兩個圓柱體組成,共有60扇菱形窗框,絕大部分的窗戶集中在較高的圓柱體這一邊,菱形窗沿用他為巴黎世博會的蘇聯館設計。陽光從不同的方向進入屋內提供照明,之所以這樣設計,其中有一種說法,是能夠將光源控制成束狀,讓梅爾尼科夫在工作時手的影子不會遮住草圖。蘇聯時期所有建設以國家為主,一般房子可獲得的建材極為有限,在梅爾尼科夫的精心計算下,這棟建物以最經濟實惠的方式完成,除了木材與磚塊,還巧妙的使用了泥土和廢料,而且沒有大梁。


1931年:濱河街公寓
昔日特權分子天堂

這棟濱河街公寓(The House on the Embankment)建築原本是蘇維埃政要、將領和知識分子的專屬住宅,占地3公頃,總共12層,500個單位,打開窗戶能夠直接看到克里姆林宮,裡面設有百貨公司、俱樂部、電影院、圖書館、托兒所、銀行、郵局、診所,簡直自成一國。史達林當權時期,進入肅清異己的大恐怖時期(The Great Terror),據說有將近800人被秘密警察從這棟房子裡帶走,一去不回,過去的特權天堂,變成了不祥之地。史達林去世後,新一批特權分子再度入住,如今已成為一般市民的住宅,但仍有電影院、體育館、商店等設施。1981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俄國作家尤里‧特里伏諾夫(Yuri Trifonov)也曾入住,其知名作品《濱河街公寓》即是以這棟超級公寓為故事背景。

1949年:KGB總部
蘇聯秘密警察基地

這棟大樓原本是建於1898年的全俄保險公司(All-Russia Insurance Company)總部,從十月革命後即成為蘇聯秘密警察的總部,在當時名為Cheka,到了史達林大恐怖時期的高峰,秘密警察人數激增,Cheka樓面不敷使用,於是在1940到1947年間,由建築師Alexey Shchusev進行擴建,將原先誇張的巴洛克風格,變成著重平衡的新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並於1948年獲得史達林獎。

1953年:莫斯科大學主樓
史達林風格巔峰作


1947年,史達林為了慶祝莫斯科城建立800週年,決定在城市裡建造能夠彰顯共產主義榮耀的偉大建築,此舉成就了莫斯科著名、代表著史達林風格的七姐妹建築,史達林風格融合了巴洛克城堡與哥德式尖塔的特色,以及想與美國摩天大樓一較高下的企圖,其中又以莫斯科大學(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主樓最為壯觀,這棟樓於1949年開工,1953年完工,總共使用了4萬噸鋼材與1,750萬塊磚搭建,36層樓,高達290公尺(含50公尺的尖塔),主樓上的時鐘比每年克里姆林宮跨年倒數的那座還大2倍。

1964年:太空征服者紀念碑
人類上太空見證

高達110公尺,傾斜77度角、以鈦金屬包覆的太空征服者紀念碑(Monument to the Conquerors of Space),是為了紀念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加加林(Yuri Alekseyevich Gagarin)搭乘東方壹號飛行器繞地球一周而建,,是人類第一次上太空的紀錄。底座雕塑描繪眾人齊心戮力的過程,也刻有1957年10月,蘇聯發射全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一號的紀念字樣。

1979年:宇宙飯店
為奧運而生

為迎接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而蓋的宇宙飯店(Hotel Cosmos),由法國建築事務所主導,俄羅斯建築師協作,法國建築師沒有在俄國蓋房子的經驗,加上蘇聯的建築法規與法國大不相同,花了不少功夫才完成,成為當時少數由外國建築師所設計的建案之一。


1988年:俄羅斯科學院
科學「金頭腦」

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大樓共有 22層,是俄羅斯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樓頂上兩座複雜的機械結構以陽極氧化金組成,被當地人戲稱為「金頭腦」,不過這棟建案的原始計畫卻不太聰明未顧及建地土壤鬆軟,1966年就說要蓋,卻一直等到1988年才落成。過去曾盛傳「金頭腦」是超大的太陽能電池,其實它裡面是一間名為空中酒廊(Sky Lounge)的餐廳,擁有莫斯科數一數二的高空景觀。

1992年:莫斯科城
採石場造鎮計畫

莫斯科城(Moscow City)全名為莫斯科國際商業中心,原址是一座採石場。1922年起,市政府對其進行開發,要在60公頃土地上,建設首都第一個集商業、住宅與娛樂功能的超大區域,希望舒緩市區人口密度過高的問題。目前共完成12項建設(總計23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有著紅銅色玻璃帷幕的水銀城塔(Mercury City Tower) 以及仿人類DNA雙螺旋體的進化塔(Evolution Tower)。每棟大樓分屬不同的投資者與建設公司,開發總金額至今已超過新台幣3,780億元。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