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MIT香江靚人妻:從可樂上學談香港教育制度

香港幼稚園面試補習班標語:「你不愛競爭嗎? 競爭會找上你?」

2016/10/03

LINE分享 FB分享

2016年8月12號,是我們家的大日子,孩子們揹著書包穿上制服,正式的去上學了,在台灣的話,就是所謂的幼幼班,而在香港讀這個年級的年紀是兩歲,是香港法律規定幼童可以上學的最早年紀。雙胞胎在九月底滿兩歲,到了要上學的年紀了。

(衣著已經過變色處理)

台灣人這幾年很常說自己是鬼島,說小孩的讀書上學壓力非常大,時間長、作業多,壓力大到不合理,我原本也這樣覺得,直到我來了香港。  

香港教育面試制,從一歲開始!
香港的教育制度是這樣的,小學分成四大類分別為;官立(直接由教育局管理),資助(非營利辨學團體接受政府津貼提供免費教育),直資(辨學團體按學生的數目接受政府補貼),私立(辦學團體自資經營)。
簡單來說,前兩者是由政府分發派送的,後兩者是自行去申請報考。然而,即使是由政府分發名額,仍要經過第一階段由各公立、資助學校自行篩選學生後(多數依照學生家庭背景與世襲關係),剩下的名額才進行所謂的大抽獎,進哪間學校是家長在結果出爐前所無法預知的,有可能離家太遠,有可能不是家長心目中想讓孩子們入讀的環境。至於後兩者,家長可同時為子女報名多間已鎖定的理想學校,會有多點選擇與勝算。
再者,目前在香港社會中,多數符合現代父母親期待中“啟發式教學”而非“填鴨式教學”的小學多屬後兩者型態,當然,不是說公立與資助小學全部不夠好,也有辦學口碑不錯的,只是它得靠分發靠運氣,因此,只要經濟能負擔得上的家庭,普遍會選擇幫孩子報讀直資或私立小學,更因此,『從小接受面試』的文化這幾年在香港流行了起來,也備受爭議。那從多小?一歲開始! 

多才多藝多語  父母用心規劃是關鍵
所謂的面試,因為僧多粥少,除了語言數學等學科要被考核之外,家庭背景、父母親職業、是否擁有特殊才藝都是被考量的因素之一,恩,彈鋼琴小提琴踢足球西班牙文等等都不算特殊才藝,聽說那叫做基本的。
此外,能否錄取較好的小學有一個很重要的考量點是小孩讀的是哪間幼稚園,(又稱作聯繫學校),因此,報名熱門的幼稚園也要被面試了。那如何獲取入讀好的幼稚園?你要讀過熱門、名聲響亮的幼幼班,在香港叫做Pre-Nursery(以下簡稱PN)。如何入讀熱門的PN?最好是在一歲到兩歲左右,上過出名的Playgroup。  

就這樣一直往前推算,要讓小孩入讀“好的”小學,遊戲規則就是最好從Playgroup開始用心找學校。不是我在誇張,香港有些家長在小孩剛出生拿到出生紙後,就開始申請熱門的playgroup了,因為有錢也不一定讀得到,要排隊或者要有關係,不好意思。  

以我們家來說,一開始,身為一個台灣人,覺得這樣有點變態,很排斥,但大家都這樣做,好像沒有跟上大隊,可能之後小孩會找不到好的小學肯收,加上全職媽媽實在太沒梗,所以當作找點事情做。因此,可樂七個月開始,我們就帶去上playgroup了。其實就是一些潛能發展之類的,家長跟嬰兒圍成圓圈,老師坐在前面帶動唱講故事,大家一起玩玩具。我們太晚去找playgroup,因為我前面說過,起初很排斥,所以排不到名校playgroup的名額,選了兩間不算熱門的去上,一次一小時大約450港幣/一個小孩,一週上三次因為我報名了兩間,一個月兩個小孩的學費約一萬港幣(四萬台幣),這間不算最貴的,因為我較晚入隊伍,排不上熱門的,小孩七個月才開始報名已經太晚了(很重要所以又提了一次)。  

面試的關鍵:孩子們的日常互動與律動
接下來到了可樂雙胞胎一歲左右,差不多是各個PN開始要面試的時間了,PN是兩歲讀的。可樂是九月底出生,在這邊廣稱“小B”,不是每間PN都願意收小B,原因是大B的發展較快,對學校的升學率與名氣較有幫助,再加上我繼續地在覺得這一切很詭異,所以很客氣的報名了四間而已。對,是四間而已。
我先生的朋友與同事,不少人都一口氣報名五六七八家,一間間的去被面試。

「面試」,和多數人一樣,該如何面試這些年紀約一歲到一歲半的孩子們呢? 過程大致上分成兩個類型,一是家長與小孩們一起玩玩具,老師在旁評分互動,會拿著一些玩具來考小孩。玩偶的眼睛在哪?請指出哪個是香蕉?或者一些簡單益智遊戲與拼圖,不一定要答對,但要願意與老師互動。
第二種的就比較像是上playgroup的模式,老師與家長小孩一起帶動唱,其他老師在一旁觀察小孩的主動性、規矩等等行為模式,看你能不能聽懂老師的指令,把玩具丟到籃子裡,或者幫玩偶蓋被子等等的。康罵!一歲的小孩很多都還不太會走路好嗎?
但是真的,香港很多小孩在去面試PN之前,已經可以認出香蕉、眼睛、鼻子、猴子等等,也可以根據老師的指令走到前面去把球丟到指定的籃子裡面去了,我家雙胞胎也是其中之一,因為托playgroup的福。好啦,在面試的前幾個月我也已經漸漸開始入境隨俗變身怪獸家長開始塞這些與小孩互動,每天在家訓練哪個水果是哪個,你的眼睛在哪裡,媽媽的鼻子在哪裡。喔,我忘了說,如果你報名的是國際學校,那考試都是用英文考。“Where is your nose?”

父母職業欄  「家管」全職媽媽面試大加分!
面試完小孩之後刷掉第一輪的報名者,接著第二輪就是面試父母親。
猶記,在填父母親職業時,先生在母親職業欄位填了“家管”。我微微揚聲抗議表示我算是freelancer吧!這樣看起來會不會比較好? 
睿智如老公理智回話說:「大多數的學校似乎以全職媽媽的天職更為加分,原因是可以全心全意配合學校的活動,或者與老師間有更緊密的接觸。」哇~ 這也是學問。 

面試要談對小孩的教育理念,對該間學校的了解以及報名原因,要說平常如何與小孩相處。我們最後決定讀的這間更絕,在面試之前先發問卷讓你填。我記得填問卷的那晚,我拿著筆坐在餐桌上謹慎且誠心誠意地回答“簡述你的小孩的性格並且你是如何根據其性格來教育他”、“希望小孩在本校就讀的原因”等等的題目,心情是既不捨,卻又很希望學校收我們,好矛盾。  

很幸運地,我們獲得其中三家的錄取資格。把距離遠的刪掉,雖然它也很熱門但我捨不得兩歲小小就坐校車通勤,剩下的兩校中我們選了全港都認識的知名國際學校,兩文三語教學,學費在香港私立國際學校中屬中高價位,主要原因是在兩輪面試的過程中,我們夫妻都頗欣賞學校充滿活力的氛圍、態度親切但專業的教師群、以及其講求藉著啟發幼童好奇心而期待學習的教學理念。

大家都說入讀這間PN那接下來我們的幼稚園與小學的面試之路,會比較輕鬆。說實在話,真的很矛盾,我一方面很高興覺得真是萬幸收了雙胞胎,一方面又覺得自己怎麼這樣,才一歲兩歲的孩子,我就為了學校的事情在那邊得失心很重,我是不是一個會給小孩太大壓力造成小孩成長之路不開心的母親?一下覺得應該野放不理這個制度阿!一會兒又覺得那如果讀不到好一點的小學那在香港這麼競爭的社會該怎麼辦!
同時,我承認,面試該校後的兩星期我們飛回台灣渡假,在例行的廟宇祈福行程中,我甚至拜託了文昌帝君讓雙胞胎順利獲取理想學校的入學資格。老公在一旁聽到我用氣音說出來的祈求,他說文昌君的小本奔裡面應該沒有PN與幼幼班的名單吧?!大家至少是考高中大學才會來拜託吧! 

與其給予孩子競爭壓力   陪伴成長的童年更幸福
先略過媽咪反覆輾轉的心情,繼續講回香港教育制度與其他因此衍伸出來的奇趣現象。由於這個『從小接受面試的文化』盛行,坊間開始出現了「面試補習班」。這張一年前在香港地鐵上刊登而造成很大爭議的廣告,是出自某面試補習班,『你不喜歡競爭嗎?競爭會找上妳!』的文案搭配小女童無助泛淚的雙眼,完全道出了香港孩童教育的競爭與壓力,真是讓人喘不過氣來。 

除了面試補習班以外,最近我又發現還有“學校申請仲介與代辦”的興起,主要是為有意在香港入讀小學的內地父母提供在香港的教育制度諮詢、學校申請代辦、幼童面試訓練等一條龍的服務。總之,因為香港教育制度而出現的各種奇趣現象,算是讓我這台灣長大的瞠目結舌。  

話說回來,那香港人所謂競爭力的展現是? 在這,我不論是台灣或香港朋友的小孩們,四五歲左右的,英語國語都是頗道地的腔調,可以閱讀英文中文故事書,上小學之前還已經會加減法,你說是不是讓人佩服又苦笑?
但說實在話,在這麼小的地方擠著這麼多的人,沒有足夠又方便的大自然、公園、親子餐廳等等的讓孩子們去奔跑,出門稍微散個步也怕小孩因人潮而走失或發生交通意外,家長把小孩往學校送去也是可以理解的。往好處想,香港幼童與青少年的能力(競爭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除了技能與學科以外,心態方面也是,從小就習慣拼命了。 而台灣呢?有豐富的山水自然景觀,有兩天一夜三天兩夜的小旅行、露營,有宜蘭有墾丁有南投清境,小孩可以採草莓看滿天星空,可以在溪邊烤肉可以周周親近書本中所描繪的大自然本人,如此的生活環境,對身在香港育兒的我來說,台灣好山好水真的是很奢侈的了!我的意思是,身在哪個環境,似乎就應該盡量的利用該環境該社會所提供的育兒資源。 

是不是鬼島已經不重要,哪邊才是鬼島更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親如何根據自己的信念在培養競爭力與快樂長大中取得平衡,就像每個父母親在生小孩之前說的那句,我希望我的小孩能夠開心地長大就好! 以上,本文並沒有要探討怎樣才是正確的教育觀念,或是如何的求學之路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這個,太難了,我還沒有力氣探討這個,更正確來說,我沒有資格,因為每個父母親不管做什麼決定,肯定都是為了小孩好!

(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Schooland一站式升學及學校資訊平台,活學教育面試補習班。)

作者簡介 KeyKey洪郁甯

KeyKey洪郁甯
台灣長大,英國倫敦讀完碩士後返台從事化妝品行銷公關8年。
2012年成立自己的服裝品牌『myCLOSET by KeyKey Hung』(目前暫停歇業)。 2014年1月嫁做香港媳婦,現在正職為龍鳳胎「可兒與樂樂」母親,興趣是充實人生與社會觀察。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英國倫敦藝術大學溝通與行銷學碩士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