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走過七年重建之路 得恩亞納迎來了安藤忠雄

台灣小合掌村 用自己的力量 將世界目光聚焦阿里山上

2016/06/01

LINE分享 FB分享

得恩亞納,因為國際知名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計畫設計興建「山之教堂」而聲名大噪。這個2015年2月才落成的永久屋,是七年前莫拉克風災重建的最後一塊拼圖,也是位於海拔1500公尺,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村,重振觀光的新契機。

「走到高峰,然後把你打到谷底,我想你會怎樣?」位在塔山下的來吉村,莫拉克風災時,因為土石流潰堤,嚴重走山,原本鼎盛的觀光產業,一夕跌落到谷底,原本有400多戶居民,在風災後被一分為三,126戶留在原本的來吉村,22戶村民選擇搬到山下的逐鹿社區,有41戶則選擇到152林班地,也就是現在的得恩亞納。

說起得恩亞納,就必須先談起來吉村。來吉村長武正清坐在咖啡樹下的庭院裡,述說著來吉村的故事,「兩百多年前,鄒族人循著獵物遷徙到來吉村,因為有資源富饒而決定留了下來。」

直到八八風災來了以後,有人家園全毀,急需另找安居地;有人土地跟房子都倖免於難,決定根留部落;但也有人為了安全,想要從鄒族傳統領域中,找尋適合居住的地方。

為了是否遷村,要搬到山下的逐鹿社區或是152林班地(即現今的得恩亞納),還是繼續留在原部落,在當時的村民之間有許多拉扯,因為不論是住在哪一個地方,村民賴以生計的農田都還是在來吉村裡。

武正清回憶,八八風災那一年的過年假期,光是載送遊客的小巴,就有13台,一天載客下來,營收就有13萬.但八八風災過後,來吉村有兩、三年的時間,幾乎沒有任何遊客,小巴開不了,但生活還是得繼續過。四年前,來吉社區發展協會成立了工藝班,號召族人,以山豬為意象,製作工藝品,企圖重振觀光,同時也能為部落帶來些就業機會。

這幾年來,來吉村用山豬意象,重振觀光,也積極帶動鄰近的得恩亞納部落。前來吉村長,也是得恩亞納生活文化產業推動協會理事長陳有福(Avai),在卸下村長工作以後,重回家族經營的民宿事業,只要有遊客來到來吉部落,他就會藉這機會,也將得恩亞納介紹給遊客認識,試圖整合不同區域的族人,共同創造觀光產業的願景。

從去年開始,得恩亞納也積極參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的接待家庭計畫,並結合藝術駐村,活絡部落,「畢竟我們住在上面的(得恩亞納),不是所有人都有土地,然後有的人的土地是在八八風災的時候沖掉了,大部分的人,都還是要再回到來吉部落工作。」得恩亞納部落族人湯青青說道。

得恩亞納(Toe’uana),鄒族語意思是「一塊遠離河床平坦安全的土地」,也是幾百年前鄒族人的祖居地之一,而原住民向來就是遷徙的民族,土地使用一段時間以後就會離開,讓大自然重新復育,家族過個幾代以後,就會再回來,所以當八八風災發生後,部落村民花了近四年時間,不斷和政府協調,才終於獲得林物局解編152林班地的六公頃土地,並且在地方政府齊力配合與協助下,重建了得恩亞納,也是台灣第一個成功將林班地變更部落建地的案例。

如果要問,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安藤忠雄最後決定將「山之教堂」蓋在得恩亞納?有一點可以確定是,得恩亞納的鄒族人,循著祖先的腳跡前行,憑著那一股堅持回家的決心,走過七年的苦盡甘來。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