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東方青銅器有限公司藝廊負責人 戴克成(攝影者:孔繁毅)

一個老法的中國骨董經

精通古物研究、甲骨文

2016/05/20

LINE分享 FB分享

「中國考古始於一九二八年,中央研究院派遣專員到河南安陽殷墟探勘,發現殷商文化和青銅器;一九三七年日軍侵華,所有探勘被迫暫停,直到一九五○年代,二里頭文化出土,證明在商朝以前,夏朝人已開始使用青銅器。」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操著一口法國腔英語,侃侃而談,雖然在個人簡介上,清楚的寫著他擅長中國古物研究,可是一個外國人,言談間不斷冒出甲骨文、唐三彩、康雍乾……等名詞的漢字拼音,依然令人難以置信,而一旦有分神,就要迷失在他的濃厚口音和歷史迷宮裡。

戴克成和亞洲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命定關係。他出生於寮國,十二歲以前住在越南,父親是印度文化研究的權威;祖父是出版商,專營中國、印度與西藏文化相關書籍;祖母則是巴黎賽奴奇亞洲博物館(The Cernuschi Museum,已歇業)的策展人。

青少年時期,戴克成每逢週末就往祖母工作的博物館跑,這裡摸摸、那裡碰碰。但說他從小立志跟隨家中長輩的腳步,倒也不盡然,「大人們的話題總離不開印度文化和我爸的學術地位,我都聽膩了,所以對印度完全無感。我考慮過研究寮國或越南文化,但這兩個國家不夠大,有人建議我研究埃及文化,但整個埃及已經快被挖光了。後來我想,中國那麼大,加上當時距離中國人開始考古不到五十年,能探索的東西還有很多。」於是,戴克成進入巴黎第七大學,主修中文與中國文化,畢業後,他來台灣繼續學中文,並在台灣大學鑽研甲骨文。

二十六歲那年,戴克成完成人生第一本著作《甲骨文--書目評論與綜合研究》(Les Jiaguwen, Essai Bibliographique et Synthèse des Etudes),兩年後,《中國青銅器》(Les Bronzes Chinois)一書問世,為該領域所出現的第一本綜合研究。儘管如此,他真正的志向,卻不在學術研究,「我不願意當一個窩在辦公室裡的教授,我想去拍賣行、去拜訪藏家,那樣有趣多了。」

他接著說,「我的老師是法國非常頂尖的中國青銅器學者,有一次我請他幫忙鑑定,看到物件他相當興奮,並立刻指出是哪個時期的設計。『那它是真的嗎?』我問,他聳聳肩說,『我不知道,因為我沒有摸過真的。』」面對老師的無奈,戴克成既震撼又感慨,「把玩一件骨董,盡可能感受它的材質和細節是很重要的。當學者又怎麼樣?學問一堆,卻從來沒碰過書裡的東西。」

這件事令他更加確定自己不會進入學術的高冷殿堂,後來他被巴黎拍賣會工會和法國最重要的拍賣場之一「杜歐宮」(Hôtel Drouot)延攬,擔任遠東專家,並分別在倫敦和巴黎開設名為「東方青銅器有限公司」(Oriental Bronzes Ltd.)的藝廊。

揪贗品 他是老經驗

除了甲骨文和青銅器,戴克成的專業還包括遼文、中國古籍、金銀器、佛像,並曾參與陝西省西安唐朝新成長公主墓挖掘工作,贗品想從他眼皮下矇騙過關,難上加難。

他分享某次逛拍賣行的經驗,「我和一位骨董商朋友同時看中一件青銅器,就請負責人介紹細節,對方說這是西元前十二世紀的物件,非常稀少,上面還有銘刻,我說那你可以幫我們翻譯嗎?他說不清楚銘刻寫什麼,但可以肯定是和器物同時鑄造,絕不是之後才加上去的。我說,好,那你可解釋為什麼它是蒙古文嗎?他說,是蒙古文的可能性很高,我再說,可是蒙古文是十三世紀才出現。沒想到他惱羞成怒,大罵我們是兩個老混蛋。我回他,對啊,這兩個老混蛋應該趕快退休。不過這個假的青銅器,最後還是賣出去了,而且是以真品的價格。」

問他有沒有識破假骨董的絕招可以傳授?他笑而不答,繼續講古,「有一天,一個朋友從巴黎打電話到倫敦給我,說在巴黎跳蚤市場找到一個藍白相間的盤子,聽完他的描述,我推測是明朝永樂年間的盤子,因為價錢算合理,我決定冒一次險,叫助理坐飛機去把它買回來。我的助理看到實品,開心的回報說,這真的是永樂年間的盤子,你賺到了!但我自認不是瓷器專家,拿到手隔天,我帶著盤子去找蘇富比的中國瓷器專家朱湯生(Julian Thompson,蘇富比前亞太區總裁),他仔細端詳一番之後,說它看起來像永樂(西元一四○三年至一四二四年),但總覺得哪裡不太對勁,得好好研究一下。後來鑑定結果指出,它是十七世紀的仿造品。」

雖是仿造品,但由於出自十七世紀,且做工精美,仍然有其價值,戴克成答應讓蘇富比拿去拍賣,他強調,「買賣仿古品不是問題,前提是大家要知道它是仿品。如果是十七世紀做的,就要說這是十七世紀仿造哪一個時代的物件。」故事還有後續,一個香港藏家以高於起標價五倍的金額買到手,幾個月之後,戴克成發現那個盤子其實是在台灣做的贗品。可是都已經賣出去了,怎麼查得到?他解釋,「因為做偽造品的人後來出了一本型錄,公開哪些贗品是他做的,誇自己技術一流,把專家們全騙過去了,還表示歡迎大家再找他做別的東西。」結果買到假貨的香港藏家跟蘇富比抗議,至於買賣雙方最終達成什麼協議?基於保密原則,戴克成沒有多談。

接著他又講了個負面教材,「幾年前我買了一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人面陶罐』, 那真是少之又少的東西,第一眼看到,我就懷疑是假的,但因為認識那個賣家,加上他分析的頭頭是道,又說我飛來飛去太累了,光憑直覺不準,我想想或許有道理,就買了它。後來我把它拿去做顏料和黏膠檢測,全都過關,但還是覺得不對勁,後來決定把罐子敲破,好好檢查一番,果然發現底部有問題。我回去找那個賣家,說你賣贗品給我,你猜那個人怎麼回答?他說:『哎呀,你好厲害,才三個月就發現了,我可是花了一年才做出來!』我問他是怎麼做的?他說為了通過檢測,他買了某個遺址出土的米,然後再買另一個遺址的顏料。」被朋友擺了一道,戴克成一點都不生氣,反而大笑了起來,「你不覺得很好玩嗎?做得這麼好,簡直是一個藝術家啊!」蒐藏圈有誰會這麼大方披露自己如何失手?戴克成是第一個,大概也是最後一個。

花過冤枉錢 才學得快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原來骨董圈到處是騙子,若是骨董藏家,大概已經笑不出來,連專家都會被騙,何來保障可言?戴克成帶著調皮的表情說,「你知道什麼是學習的最好方法嗎?是犯錯,一旦你犯錯,花了冤枉錢,保證學得很快。」他說:「是人都會犯錯,它的積極意義,是讓人明白自己不是機器,無論大家再怎麼推崇你很厲害,你還是有可能犯錯,那會令人保持謙卑。」犯錯並不丟臉,只要能從中記取教訓,那就是「美好的錯誤(Wonderful Mistake)」,戴克成如此形容。接著他話鋒一轉,「後來只要一聽到有誰在賣贗品,我就會去買,這樣才能了解最新的手法,連偽造的人都在求進步,我們當然不能輸!」

而關於蒐藏骨董的原則,戴克成的建議永遠只有一個:用心去看、為興趣而買、為了生活品質而買。這也是他自己的原則,下手前,一定要先問自己,「我能不能和它一起生活?」戴克成的私人珍藏頗為可觀,光青銅器就有二十來件,所有藏品都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笑說,「目前為止,我只有一次賣骨董換現金的紀錄,因為要買房子給小孩!」

戴克成再三提醒,「千萬不要只是為了錢和投資,當你想到獲利,犯下愚蠢錯誤的機率絕對大增,我見過一位香港藏家,他蒐了將近一百件青銅器,我說,『這個很棒,博物館有;那個也很棒,在哪裡展過;然後還有一件全世界只有一個,沒想到你竟然有第二個。』怎麼可能嘛!沒想到對方還非常得意只花了市價一半的價錢就買到了,我告訴他,這種好康,一輩子能遇到一、兩次,就已經很不得了,假如所有的東西都是用半價買到的,沒有別的原因,就是被騙了。他一聽臉都綠了,問我到底該怎麼辦才好?我說我只有一個建議,停止蒐藏吧。」 

今年起,戴克成受到香港國際古玩展主辦單位之邀,擔任顧問,而他所經營的藝廊亦在展覽會場中占有一位,此舉大大增加了亞洲藏家向他請益的機會。

戴克成一籮筐的骨董經,歡迎大家去挖,但見到本人可千萬別劈頭就問,這東西你當初買多少錢?賣掉可以賺多少?俗不可耐,他最受不了。

小檔案_戴克成

現職:東方青銅器有限公司藝廊負責人學歷:巴黎第七大學,主修中國文化;台灣大學甲骨文研究
經歷:法國國立骨董商公會主席;多次獲法國政府頒贈榮譽騎士與軍官勳位勳章;曾於倫敦、巴黎、紐約舉辦逾25次以中國藝術為主題的展覽;1987年在倫敦開設私人藝廊「東方青銅器有限公司」,並於1997年在巴黎成立分店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