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不設限美學 重新定義流行

陳季敏 用風格打破年齡界線

2015/12/21

LINE分享 FB分享

穿過另空間「非洲的奇幻森林」展的一件件粗獷展品,上至二樓,才剛忙完二○一六春夏時裝發表會的陳季敏,桌上整齊的疊放著設計稿,那是二○一六年秋冬裝,陳季敏輕聲解釋道,已經差不多打好版了。

從高級訂製禮服起家,操刀設計出簡潔俐落的台灣高鐵制服,與當代攝影家郭英聲合作,跨界演繹服飾藝術,到簡單素雅的居家服飾,開設「另空間」傳遞生活美學,迸發安靜又巨大的能量,全來自眼前這位一身素淨衣裝的女子。

童年訂製服與大地交響曲

「說起來,我可是從小就享受了訂製服的美感呢!」成長於農家的陳季敏說,小時候沒有成衣市場,全是母親利用晚上時間,踩著縫紉機,一針一線為孩子量身訂製的,而愛美的她,總是盼著節慶的來臨,聽著媽媽喀搭喀搭踩出一件件新衣裳,這種對美的嚮往,內化成追求美的基因。

那個年代,壓根兒沒有所謂的美學教育,卻有豐盛的自然環境等著探索;沒有巴哈撼人心魄的音樂,卻有聽不盡的大地交響樂章;沒有玩具樂高,卻有取之不竭的自然材質玩具。「環境與家庭影響我最深。」陳季敏說,儘管物資匱乏,卻養成對「物」的珍惜和喜愛。「小時候拿到一顆蘋果,得先摸過、聞過,充分欣賞過後才細細品嘗滋味。」至今她仍保持著這樣的習慣,讓每個感官都能充分享受。

自承愛美卻不愛讀書的陳季敏,高中時搬到舶來品林立的台北晴光市場旁與姊姊同住,每天望著櫥窗內的外來文化與美麗物件,讓她對異國有著初始的憧憬。她從工讀生做起,進而挑下櫥窗設計大樑,一點一滴接近心目中美的聖殿。迄今她仍保留著三十年前買下的一套素色義大利製毛巾,「直到了義大利,親身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明白他們何以做得出這樣簡約又充滿力量的產品。」她說。

如何從櫥窗設計踏入服裝設計領域?「徐莉玲逼的。」陳季敏半開玩笑的說,十餘年的櫥窗設計,台北重要商場幾乎都有她的足跡,當時負責中興百貨營運的好友徐莉玲不斷鼓勵她成立品牌,讓原本有著「陳小膽」綽號的她,做了至今仍覺得大膽的決定,在沒有任何服裝設計基礎上,開始服裝設計之路。

「我的個性就是碰到了就全力以赴,即使過程有很多的挫折、難關與挑戰,還是要一一克服。」因為沒有包袱,初生之犢的陳季敏在服裝設計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破服裝的年齡分層法,以風格取代年齡。」誰說年紀大了只能穿媽媽裝,她說因地因時的著裝,才能展現自我風格和品味。

城市中移動的風景

「我喜歡法國,從建築的線條、大自然之美,到城市裡移動的人都展現無與倫比的自信美。」陳季敏說,服裝向來被視為「城市中移動的風景」,每個人都有責任維持這幅風景之美。但早年台灣對於品牌認知不深,也鮮少有因應不同場合穿著的習慣,「不是要穿得多漂亮,而是婚禮、喪禮、國宴、音樂會等不同場合應該有不同的穿著。」因此,她從禮服著手,慢慢擴展至日裝訂製服、企業制服,乃至於居家服飾,展現因地制宜的美感。

例如,去突尼西亞前,陳季敏會先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歷史與人文,再決定如何以服裝和當地對話。「在電影《星際大戰》拍攝遺留下的土牆前,剛好遇到法國公司在辦活動,參與的人全部穿著白色的衣服,點著油燈,每當想起那一幕都還會起雞皮疙瘩,驚嘆法國人的美感怎麼會這麼強烈,知道什麼樣的色調可以在自然中表現出最強又最和諧的搭配。」陳季敏嘆口氣說,想想看,如果在那樣的沙漠裡,穿著一件卡通圖案的T恤,是多麼殺風景。「生活品味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到位,懂得尊重環境、儀式與人。」

「我最喜歡聽到客人告訴我,穿我的衣服很有質感、溫度與自信,這表示我真的將美感傳遞出來。」她說,當一個人喜歡這樣的事物時,也就慢慢感染了對生活的態度。

創作時,陳季敏習慣以布料的觸感挑動靈感,「好的織品是可以內化、轉換、啟發我的視覺神經,所以在挑選布料時總是用最高等級。」與攝影大師郭英聲合作後,則改由畫面引領,透過郭英聲的作品,在腦海中構築、轉化出一幅畫面,感受其間的觸感、線條,甚至濕度(如非洲的乾燥、雨林的潮濕感等)慢慢醞釀出當季的設計主軸。

遇上郭英聲迸發超能量

「我的作品風格大約可以郭英聲為分水嶺。」陳季敏說,從一九八七年到二○○七年的設計風格,比較扣合著時尚的脈動,邀來郭英聲一起合作後,讓她跳脫單一的商業思考角度。「當時我正思索著是否該為品牌設計更搶眼的辨識系統,他卻告訴我,要打破這樣的迷思,因為好的創作要像一齣舞台劇,不斷創新變化,並與環境產生共鳴。」因此,在台中設櫃時就帶入劇場概念,即將開幕的中國蘇州店,也融入江南庭園的特質。

「他是個非常豐富的人,內心就像有很多抽屜,電影、文學、藝術、攝影、音樂等等,即便是目前最新的科技,他也能侃侃而談。」陳季敏說,郭英聲就像風箏般天馬行空,一下子就飛得又遠又高,讓她得以看到更開闊的面向,「我的工作就是要想如何把這些不羈的想法,落實在創作裡。」

「但我們兩個其實都是難搞的人,」陳季敏大笑說,因此在討論事情時,兩人會各自把想法一一丟出,再透過減法,篩減到雙方都覺得是最強的組合,近十年的合作過程中,沒有發生過爭執。「我很幸運,能與郭英聲合作。」一心嚮往法國文學沙龍氛圍,也希望能在工作團隊中創造類似環境的陳季敏說,如今工作團隊每週一回的會議,就有如一場沙龍,由工作同仁輪流當主席,分享一週的生活點滴,郭英聲也會帶來不同的音樂、藝術文化視野,讓大家打開五感體驗生活。「即便是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Chanel 創意總監)也得經常跑美術館汲取靈感,但我們每星期就能有這麼豐富的藝術在這個空間發生。」經過十年薰陶,如今工作夥伴都會反映外出旅行時,看的角度與視野都不同了。

搭起生活美學平台

有部電影,劇中徒弟問師父,如果人生有兩條路可走,該走困難但精彩的,還是該選容易且幸福的,陳季敏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精彩的人生是自己創造的,幸福的人生靠別人的成分居多。」而這份精彩,是銀行存款買不到的。

人生如何精彩?多品味,陳季敏說,品味是生活的延伸與態度,不僅反映在吃飯穿衣,更在於會不會生活。二○一二年成立的「另空間」,就是她以服裝為出發,與不同藝術交會、碰撞,轉化出多采多姿生活風格的場域。「要認識自己的身體,不要盲目跟隨流行;要了解什麼樣的衣服可以自己展現最自信的一面。流行是短暫,風格才能長遠,人生是長期的,應該放長眼光看。」

【延伸閱讀】陳季敏的生活儀式與私房地圖

1. 最鍾愛的國度/城市?

若與工作相關,首選當然是人文藝術薈萃的巴黎;若是休息沉澱,我偏好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地。我喜歡印度的喀什米爾,十幾年來我固定都住在湖邊的船屋,由同一位管家幫我燒菜、同一位船夫幫我划船,每天坐在湖心對著滿滿的荷花吃早餐,享受寧靜之美之餘,也像是多了一處情感面的連結,每年總要回去看看他們,像另一個家。

2. 最鍾愛的台灣角落/地點?

就是我們的公司(笑)。我常說要創造自己的角落,如果每個人都能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美感的角落,其實比什麼都重要。

3. 每日不可或缺的生活儀式?

早晨醒來我通常會賴一下床,然後開始整理房間,泡一壺好茶,優閒的做早餐,照顧一下小貓,透過這些看似微小的節奏和儀式來開啟一天的生活。絕對不允許匆匆忙忙以超商早餐果腹。

4. 進入藝術創作世界,一定要走過的旅程或體驗?

很多,像是保持對美的敏感度,旅行、閱讀、接觸不同形式的藝術等。此外,要捨得投資,例如,我喜歡住很好的旅館,因為可以享受好的空間與服務,能啟發我對生活、設計的想法。

小檔案_陳季敏

現職:服裝設計師,JAMEI CHEN執行長
成績單: 2007年起與當代攝影家郭英聲展開跨領域合作,將流行與藝術結合;同年設立「JAMEI CHEN‧Dialogue」,讓手工、人文、織品與各類藝術碰撞,發掘並定期與年輕藝術創作者長期配合;2012年成立「另空間」,結合文化、音樂、藝術,提供另類藝文空間平台經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