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黑膠新樂園

50萬張經典唱片、全球限量50套頂級喇叭……帶你走進

2015/08/18

  • 文字 / 林宏達
LINE分享 FB分享

滿街都在用iPod,賣CD的唱片行一家家關門,二○○九年,MP3數位音樂的時代,傳統黑膠唱片卻越來越是時尚的象徵。理由很簡單:聽唱片,是入門門檻低、滿意度卻極高的音樂享受,而非僅供懷舊。

黑膠唱片沒死,只是一時藏在音樂界的巷仔內。新唱片在增加,絕版唱片更搶手。一張新的蔡琴黑膠專輯要價九百元,比CD貴上一倍,卻還是一張一張出。在Yahoo!拍賣網上,一張保存良好的羅大佑黑膠專輯,售價已從幾百元飆上近兩千塊,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但行家皆曰,幾百元一張的唱片就能聽得很高興,何況你家很可能就有一大疊老唱片,等著你重新愛上它。

為什麼喜歡唱片?答案百百種。「CD沒出這些曲目」、「封面、內頁歌詞、海報大又美」、「有些歌曲就是聽黑膠才有感覺」、「數位聲音聽起來不真實」。Whatever,還是22歲的清華大學研究生王銘宏說得直接,「就是好聽。」

黑膠不死,代表的意涵卻越來越複雜。對七年級之後的人,唱片是「新」的音樂載具,他們最大的困惑是:「為什麼聽音樂要翻面?」「為什麼一根針在唱盤上轉,就有聲音?」

而音樂發燒友成為死硬支持黑膠之「衛道人士」的原因是,「同樣一首曲子,唱片會更接近現場的真實聲音。」知名唱片玩家、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明輝分析,CD只能從現場音中取樣錄音,再用○與一模擬音樂訊號,不是記錄所有現場可記錄的聲音,因為是模擬,聲音微妙細節,很容易被忽略或刪除。

黑膠唱片是類比時代的產品,靠錄音母帶在唱盤上連續刻下聲音的記錄,無法做太多加工,反而更能重現現場音色,每個音符的強、弱、明、暗,都靠一根唱針的連續移動產生。若把聽音樂比喻成騎單車,聽唱片就像在平坦的泥土路上前進,聽CD卻像騎在一階一階的石梯上。即使相同音響、同一場錄音,換上黑膠,效果與CD截然不同。



好消息是,欣賞唱片之美不見得要花大錢。為了這篇報導,我只花一千八百元重修壞了十年的唱盤,把老唱片洗洗,原本在CD裡只聽到主唱音色的歌,突然連主唱背後其他樂器的音色都分得清清楚楚。若你想添購唱盤,它也是音響器材中售價相對低的。二手市場一台唱盤一、二千元則有,新的入門盤,三萬元的就很不錯了,唱片熱情分子彭明輝有入門心法。

如果你還不想立即投資,而想先確定唱片的聲音到底有多美,以下是只要你願意走進去、坐下來,就有好唱片可聽的好地方。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