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淨境勁靚一椅看盡

2015/08/18

  • 文字 / 馬萱人、林黛羚
LINE分享 FB分享

你曾經想購買拿台灣原木為料、以傳統工法手作、但造型不仿古而有現代新意的家具,卻總不可得嗎?那你一定要試試眼見、手觸林彥志的木家具,他就是可以同時符合上述條件。林彥志設計、製作的家具,尋常人家皆用得,造型乍看不搞怪。但定睛一查他的創作,你會大驚:是怎麼樣的腦袋與雙手,能將這麼細的細節都注意?

以他的「弧凳」為例,那椅腳似天生長在凳面下,就像樹枝生在樹榦上。到底榫頭在哪裡?原來,這凳子林彥志採用全方位複斜式車削處理,不只凳腳以圓弧收編,凳腳與凳面接榫點亦以立體曲線修飾,之滑潤順手的,忍不住多摸它兩下。

包括凳面,也不是平平一大塊。林彥志依人體工學來設計,適合久坐,他也一直鼓勵我們試坐,「我家小孩也常在這椅子上跳上跳下啊。」被美術館管理員管慣的我們戰兢坐上這件藝術品,哇,臀部果然被微圓翹起的椅面撐得很舒服。椅子,不本該如此?為什麼多數台灣椅之前辦不到?

再拿起弧凳仔細瞧,那凳面竟不是一片完材,而是由無數狹長短木拼成。這些邊邊角角若在量產工廠通常棄置角落,林彥志從台灣大學實驗林管理處得到十多種原木短料之後,則是琢磨推敲,費心處理成大片面材。他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之實踐者。

首先,他將每塊料刨成精算過的拼貼小單元,再依設計草圖排列每一塊該放的位置,這必須同時考慮長短、對稱、紋路、色質深淺等。細看會發現,深色木常緊臨淺色的木頭,中間段的色差較大、兩側的色差則較為均衡,林彥志的目的是希望把紋理色系的強烈對比,集中在視線最容易看到的地方。

最難得的是,所有短料拼起來渾然成一弧度,非平行相接那麼簡單,且正面、反面紋路一樣完美,彷彿雙面繡了。一塊小木材到了林彥志手上可幻化若此,木材本人會覺得很榮譽吧。 弧凳是林彥志「板凳」系列的第三號作品,也是他「衝浪板凳」的延伸版,最源頭則來自他對傳統長板凳的改良。這些系列肯定是介意台灣家具新時代性者當投注眼神之處。林彥志想:台灣傳統民居最常見的家具就是長板凳,飯桌旁、大樹下,都有它。他在《木家具.台灣新意匠》(積木出版)一書中說,「這種基本的地方性家具如何呈現出現代感,是我思考的課題。」

一開始,林彥志把傳統「椅寮仔」拉的更細長,將凳面周邊打薄,並不循傳統側角收分的常規,而是不斷修改比例,讓板凳更安穩大方。最後,他只留下原型的第一張與大功告成的第七張,其餘,全數親手毀掉。

接著,介紹衝浪的電視節目給了他靈感。林彥志發想了滑曲奔放的弧型椅面,讓人坐上這板凳就像乘上浪頭的衝浪板。以短材拼出的色盤,《二○○八台灣材木家具嘗試集》中形容其應和著大海中「碎裂浪花般無法被拘束的秩序」;「在審慎中帶著不羈」――這不正是木作藝術的極致?

林彥志當然不只會做新款椅寮仔,他的其他常民家具亦頗多內斂的新意。喜歡洗鍊造型的林彥志,總希望能將木作複雜的細部簡化再簡化,但是仍兼具了力道及內蘊。一只玄關桌,他能做成讓桌面看似懸浮在桌腿之上。一張眠床,他要在床頭板留住天然木材的不完美及其紋理無常。一座鞋櫃,以台灣紅檜小徑材製成,原色淺淡,但湊近一看,正面竟鑲嵌了森林圖像……。

創造力與執行力齊驅的林彥志,還有好多好多優質作品說也說不完。「討厭」的是,如果你想擁有他的作品得等上大半年。他光是選材,就得花一個多星期,更何況思考功能、造型、做模型、然後施作的時間?量產家具當然更快到手,科班出身的林彥志之前也曾在家具工廠當廠長,放棄接榫、拿著空氣釘槍快速組出合板家具。只是,最後他仍走上了獨立創作路線,磨出台灣木家具的原創性。

他說,「木工經驗累積越多,木材知識懂得越多,反而會做的更久。」他也夠有原則,只接對味的客戶,讓人等候時間雖長,但每件作品他力求對得起自己。

如此堅持之人的創作品,值得好好存錢擁有一件,然後放感情跟這件家具相處一輩子。

小檔案_林彥志

1973年生,台東人。

公東高工木工科、台北工專(現為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科家具組畢業。

1991年全國技能競賽家具木工組金牌。

「衝浪板凳」獲選為2007年「工藝家具世代展」之年度風雲椅子。

關於木作: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不要欺騙自己,做自己喜歡做、原創、實實在在的作品。

 

哪裡訂?懷德居

地址:台北縣林口鄉嘉寶村25

電話:02-2609-9458

註:林彥志作品不少由台大實驗林管理處之水里木材產品展示中心蒐藏,可參觀(電話:049-277-0138)。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