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無肥茶法 永續地力

論述篇》重建天地人和諧關係的種茶新法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人能不能回到與土地和平共處的關係,能不能回到與天一同運作的關係,天、地、人,能不能回到合作無間的關係?耕作者能不能再次信任天候的運行、土地的滋養,退回觀察者、遵行者的位置?

梁煌義、姜禮杞和許馨云等人以順應天地,「無農藥、無肥料」栽種的茶,已經給了肯定的答案。

無肥農法 真的可行?

這件事,早在世界上其他的角落被證實過了。除了「蘋果阿公」木村秋則(日本一名以無農藥無肥料栽培作物的農夫,所作所為被記載翻譯為《這一生,至少做一次傻瓜》一書),日本宗教家岡田茂吉也早在數十年前,提出「秀明自然農法」(或稱「無肥料栽培」),強調的正是尊重天理、順應自然。

除了以當地該園的草葉覆蓋之外,不加入任何一種形式的肥料,目的是讓土地回到潔淨,種子能自力更生,人類才能得到真正的健康。

台北縣淡水鎮的「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更已將這樣的理想,實踐長達十六年,種植出讓許多傳統農人都嘖嘖稱奇的巨碩無肥料栽培蔬果。

我們發現,茶,很可能是台灣的經濟作物中,最難實踐無肥料栽培法的一種。

它怕濕又需潮,恐旱又須排水良好,招蟲易病。被人取為利用的,則是需耗大量能量的嫩芽部位,而非生理上會自然脫落、供鳥獸食用的果實部分,一般茶農一年還至少四採。傳統上,茶樹一直是需要大量人為管理、照顧的作物:每季都要密集的施肥、除草、除蟲、防病。

即使如此,我們仍然找到了不必仰賴農藥、肥料就天然美味的,無肥料栽培茶。

施有機肥 就夠健康?

也許,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可以接受無農藥(指殺蟲劑、除草劑)的栽培,以自然法改善蟲害。卻還是不太有人願意放棄肥料,去完全信任樹根與土地間的合作、對話。

可是只做到無農藥、使用有機肥,對於重建植物生命力、獲取真正健康,還是不夠。

去年十月,我拜訪了一位知名有機茶農。當時那裡已經兩個月沒有下雨,他的茶園中有四分之一的茶樹已經枯死,其餘葉枯見枝,搖搖欲墜。

我心急的反射性問他們,有試著澆水嗎?農婦急忙糾正我這個傻瓜:澆水會讓它們更快死的。除非他們加裝灑水器,日夜大量灌溉,否則只澆一點水,茶樹樹根會本能性的往土表竄,為了接近水源、快速吸收水分,但根部在很容易乾涸的淺土,太陽繼續曬,反而更快受害而死。

我停下來,反芻這個答案。我想反問:以同樣的原理類比,那麼,人為的施肥,不也是一種欺騙樹根的行為嗎?難怪那麼多有機茶園還是那麼嬌貴,充滿生命力且能自立自強,並展現出天然好滋味的茶樹,並不多。

多數專家,甚至包括園藝系教授,肯定施肥的立論是:不斷的採收,土地肥力絕對逐年下降,經濟作物的產量會受損。

停止施肥 降低產量?

神奇的是,大屯溪幸福農莊創辦人陳惠雯親口證實,他們田中一處原為黃黏土的貧瘠土地,嚴格遵守無肥料栽培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連續種植、收穫地瓜。到了第八年時,竟然完全變成黑色的壤土,鬆軟肥沃,充滿豐富土壤香氣。

肥料,真的是那麼必要的嗎?梁煌義的茶園,五年來產量穩定,未曾下滑過。

肥料非百益無害。台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副教授洪挺軒指出,多數茶樹病害的元兇,都是真菌類,具腐生性,會暫緩繁殖或休眠,一旦環境成熟,又會復發。復發的誘因之一,就是氮過量,通常是施肥過量,包括有機肥,都會有氮過剩的問題,而使得茶樹產生病害。「土地很肥,茶樹喜歡,細菌也喜歡、蟲當然也喜歡。」他說。

洪挺軒提出,常見肥料元素氮與磷,到土裡若無法被吸收利用,會降低土地的酸鹼值(ph值)而越來越酸。而酸鹼值過低的土地,會開始結塊,不利根部吸收,是肥力無法發揮效果的原因之一。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根部難以吸收養分,就是因為過肥,還添加更多的肥料,結果使得土地更酸。

品茶多年的「九壺堂茶莊」主人詹勳華說:他贊成挑選適合茶樹生長的區域,給四、五年時間,讓其自然發展。讓土地自己來決定一個範圍內,它能夠養活多少茶樹。每年在其上的植物倒下、腐化後,能供給多少養分就是多少,人們不再強加營養給作物,是比較長遠、自然而平衡的做法。

無肥栽培 放任不管?

值得注意的是,無肥管理的菜園或茶園,並不是懶惰完全放任,或是讓它們成為「野生茶」。

不管是梁煌義、姜禮杞或許馨云的契作茶農,每一季仍有勞動,最大的事就是鋤草、覆蓋於土地上,讓其自然腐化,從之而生,而回歸之,成為土地自己養活自己的力量。

知名茶人、「冶堂」主人何健說,我們不是要讓茶葉品質像完全野生的茶葉般變得參差,真的涵義應該是讓人有知覺的使環境回復天然,讓茶樹自己找到活得健康的方法。

信任天、信任地之後,何健指出:人的本分,應是體會每一次天候的差異,每一塊地產出的品質不同,尊重製茶的傳統程序,花上時間做足每一道細節,才有好茶。

天、地與人之間,既古老又新鮮的關係,可以從我們放下農藥、放下肥料、回歸品質與相信大自然的力量,重新得到美好的、平衡的和諧。

延伸閱讀:檢驗報告茶真相

去年茶界曾發生檢驗出禁藥的「故宮茶」事件,alive為表公正負責,匿名購買東峰農場的「正老欉紅茶」(梁煌義、南投魚池貓囒山產)、寶茶的「野生包種茶」(許馨云、北縣坪林闊瀨產)及直接採摘姜禮杞新竹北埔茶園中的茶菁(當時無產茶),委託台灣檢驗科技公司(SGS ,台灣衛生署以及日本厚生勞働省認可的實驗室 )檢驗。

202種現行有機氯、有機磷農藥檢測中,姜禮杞的茶菁中均未檢出,可視為含量為零,顯示近期可能未使用任何農藥(否則一般會有小數點以下兩位數,極微量的殘留值)。

梁煌義的茶則檢出一項(加保扶代謝物),但因數值極低(0.02ppm),遠低於台灣法定安全容許量(加保扶標準為1ppm),並接近方法偵測極限(儀器方法可以偵測到的最小值為0.01ppm),SGS超微量工業安全實驗室經理陳冠宏表示,此數值應可視為種植者在栽種過程中未施用農藥。

許馨云的茶園因為與慣行農法施藥的茶園比鄰,有可能受到鄰園影響,檢驗出畢芬寧、芬普璊兩項農藥,但皆為合格農藥,且數值(0.07ppm)幾乎千倍低於台灣法定安全容許量(畢芬寧,一般茶葉低於2ppm即合格)。環境的維護,真的需要所有人擁有共同的價值觀。(檢驗協力:台灣檢驗科技公司)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