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台東圓夢 不難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沒兩、三年以前,在台東、尤其是東河鄉都蘭部落還流行一個小笑話,說是會來這兒的人有「三失」:失業、失戀、失去人生方向。

不過,這回我們再訪台東,並未遇到太多這類人,反而是不停聽到各式各樣很有風格的工作法或創業法。可以說,台東仍算較低的生活費用與土地、租金成本,讓更多人在此圓夢。

例如,「台灣好基金會」在台東的資深企畫符心宜,有位友人在台東市開了咖啡店。她租了一棟三層樓透天厝,月租只要八千元。三樓當住家,二樓當倉庫,一樓開咖啡廳,總裝修成本三十萬元。簡簡單單就達成夢想。雖然不可能賺大錢,「但可以實現夢想,可以賺生活。」

類似的創意職人,在台東還有不少。共同點是:他們雖然移居台東,仍堅持做自己喜歡也擅長的事。例如,現在定居都蘭的趙翾是電影字幕翻譯者,這工作住哪都能做。同時,她也是瑜伽傳習者,在都蘭一帶獨家為旅客提供小眾的精緻瑜伽教學,旅客可以選擇請她到住宿處來教、或到她山上的小屋來學,趙翾則收取還算合理的結緣價。如此一來,生活與工作就結合了她熱愛的瑜伽。

來自加拿大的Roman 和他來自台南的太太,在都蘭打造一間「Roman 工作室」兼民宿,他是非常有原創力的藝術家,所創作極有奇想的皮革包和大枕頭,常賣到缺貨呢。一位熱愛旅行者,趁出國時順道帶回特殊工藝品,在「月光小棧」藝文空間寄售,讓自己有收入,也讓當地的紀念品多元一些。

來台東已經九年的羅素萍,這一年多來則在台東市開設「晃晃二手書店」,樓上是背包客棧。她巧妙的想出以書換宿的營業方式,同時滿足了她想開二手書店、又想讓年輕背包客多待在台東的理想。她本業是程式設計師,而且在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念了個碩士,在這兒的工作與生活精彩度一點都不輸台北的。

看官一定想問,這些人的收入夠活嗎?且先別急著擔心。這裡的自由工作者月收入或開店收入大部分沒有台北多,平均一個月大約兩、三萬至五萬元(當然也有更好者),但台東生活消費低,並不會餓著。至少我所見到的新台東人,臉上笑容比台北人多的多,這也是另類的收入。

當然也有超乎想像的。我一位台東友人告訴我,她的台北朋友會託她代訂「馬利諾廚房」的好吃麵包,讓我們更好奇這是何方神聖。走進位於東河鄉海邊的這家店,倒是沒幾個人,其實麵包早已多數預定走,店員正忙出貨,我們只能挑剩的買。一看售價不得了,一條比普通吐司大一點、厚一點的手工麵包,售價兩百至三百八十元。而整個台東越來越多的特色咖啡店中,一杯單品手沖咖啡賣上兩百元也不是新聞,甚至有半磅售價高達一千五百元的麝香貓咖啡豆,照樣賣得動。以上售價皆是台北等級了。

尤其,許多之前意想不到在台東出現的店家陸續開張,例如餐點、擺設獨特、老闆以農用新設計的家飾之「萬富商號」、「萬富倉庫」。自建窯烤麵包爐的「曙光森林」。將在明年初開張、推出附游泳池之總統套房、備專屬餐廳的高檔民宿「那界行館」,初期將以私密的招待所方式經營,一宿二泊預定售價破萬元……。

但重要的是,這群台東人最賺的,是他們得到了令人舒服的天際線、穩定的天氣、多元的文化、和善的鄰居。金錢收入,並非唯一重點。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