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擁有獨一無二的風貌

2015/08/03

  • 文字 / 張智強口述
  • 整理 / 陳乃菁
LINE分享 FB分享

小檔案_紐約旅店Hotel New York_享受海港風中的獨特鹽味

地點:荷蘭.鹿特丹
網址:www.hotelnewyork.com
價格:約新台幣3,500元起
電話:+31 10 439 0500
當日入住房型:Tower Room 485



到現在,它還是我心目中最喜愛的旅店。喜愛到,就算我發現房間床頭櫃上有一層沾手的灰塵,也都甘之如飴。

別誤會,這家旅店位於紐約,五百年前到二十世紀初,荷蘭鹿特丹港口曾經是許多歐洲移民追求美國夢的起點,他們從這滿心期待的搭上郵輪,前往半個地球外的美國紐約尋找新生。Hotel New York的建築物,百年前則是位於港口的荷蘭郵輪公司Holland-Amerika Lijn總部,望過無數冒險靈魂來來往往,它始終守候。

從前到達旅店,得要乘坐小遊艇改造的水上計程車,沿途風光明媚。由於原是郵輪公司建築改建,旅店的窗戶都特別的大,還有對流窗,而其七十個房間也都個個寬敞。我每次都要求旅店為我安排不一樣的房間居住,有一次,我終於入住了它最高處的鐘塔,是旅店最昂貴的房間,整個客房由五十二級階梯分為三層,站在不同的高度,就可以獲得不同的視野體驗。而打開窗戶外的那海港城市景觀,絕對令人寧願放棄紐約夢而安於現狀。

由於建築的歷史,Hotel New York少有現代化設備,而家具和布置都盡量維持那陳舊的歷史質感。以前Hotel New York自製的介紹手冊,還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我們的房間沒有空調,因為我們想要建議您打開窗戶,聞聞有鹽分的海風味道……。有點可惜的是,最近越來越受歡迎的它,還是不免俗的裝上空調,但我會把窗戶全都打開。

它也是我見過最「自戀」的旅店,有著各式各樣的自製紀念品,讓我每一件都想買下來,包括充滿懷舊感的漱口杯和擬真模型。而其中有一本紀念漫畫書,甚至還邀請了許多插畫家以旅店為題發揮作畫。除了異地過客,它也和當地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許多鹿特丹人都喜歡到這裡來慶祝生命中重要的日子。

小檔案_盧特旅店Lute Suites_工人宿舍改建的幽默傑作

地點:荷蘭.阿姆斯特丹
網址:www.lutesuites.com
價格:約新台幣8,750元起
電話:+31(0) 204722462
當日入住房型:House 5



當荷蘭知名主廚彼得.盧特(Peter Lute)親自送早餐盒到房間後,那些精緻可口的食物和畫面,讓我一整天,就像是收到了驚奇的新年禮物般心神蕩漾。

我是搭著專門接送餐廳客人的小遊艇,順著美麗的阿姆斯托河(Amstel)緩緩到達Lute Suites的,剛好在船上巧遇旅店主人盧特,閒談之餘才發現他之所以會在自家餐廳Lute旁,大膽的經營並不熟悉的酒店事業,全賴國際當紅的荷蘭設計師馬瑟.汪德斯(Marcel Wanders)到他餐廳吃飯時的一句提議:為什麼這麼好的地方,卻沒有酒店可住?

於是,他便將附近一排建於一九四○年代而空置許久的火藥廠工人宿舍,和汪德斯合作改建成現在模樣。外觀自然低調的像是一般荷蘭工舍,但走進旅店卻是七間獨立式的House,處處是充滿創意與幽默感的傑作。證實了,廚師加上家具設計師,能碰撞出精彩火花。

而如果你是汪德斯設計的擁護者,又買不起那些昂貴的異想家具,Lute Suites大可以滿足你住進他設計世界的渴望:包括Moooi出品的碳纖維椅(carbon chair)和檯燈、像巨型肥皂般的乳白浴缸Soapstar等,七幢客房的擺設和設計都不盡相同,但都是汪德斯的精品。

我住的是House No.5,擁有樓中還有樓的寬敞空間,第一層是客廳,通過一條斜傾的樓梯便是第二層和客廳一般寬闊的浴室,可以一邊泡澡一邊欣賞河畔風光。然後,再攀過數級登上閣樓的鐵梯,穿越一道充滿樂趣的小小天橋,才會到達僅有兩張床和床頭燈的睡房。睡房的屋頂呈現如教堂般的三角狀,看起來又像是露營帳棚,是個非常特別的室內睡眠經驗。只是,房間的馬桶不在浴室中,而位在第一層客廳,對於會在半夜需要使用洗手間的人來說,上下樓梯可要記得保持清醒。

小檔案_貝蒙特宮殿旅店Palacio Belmonte_古街老巷的里斯本故事

地點:葡萄牙.里斯本
網址:www.palaciobelmonte.com
價格:約新台幣13,620元起
電話:+351 21 881 6600      
當日入住房型:Suite 9



入住之前,先溫習一遍電影文.溫德斯(Wim Wenders)的《里斯本的故事》,再穿越那些充滿斜坡窄巷的古老街道,會更有感覺。

這個建於一四四九年、又位於市中心歷史悠久的阿法瑪(Alfama)區的建築本身,若從羅馬時代談起它的故事和經歷,就足以寫出一部長篇小說。

這個迷人的特質,讓旅館老闆佛雷德里克.庫斯托爾(Frederic P. Coustols)寧願花費五年的時間,找來當地工匠細細修整,更堅持只採用傳統的物料和建築方法。

我想,他對這建築自然是充滿感情的,尤其是當老闆無意間看見我的房間平面繪圖時,馬上想也不想就指正了我少畫兩扇窗,更證實這一點。而與民居比鄰的旅店,也持續的與在地人的生活進行互動和連結,將一部分的空間租用給工藝店和兼有咖啡室的畫廊,發展當地社區文化。

由於建築本身歷經過多次功能變遷,更曾經一度成為修道院,因此裡面的結構布局層層疊疊的記錄不同時期的歷史。

有一晚因為住客不多,我幸運的被升等到最高級的房間,它多達八個窗戶、四個樓層,從廚房到浴室再走到客廳經過睡房最後登上陽台,中間得要經過旋轉石梯。到處都是濃濃的歷史感,牆壁上還可以見到一七三○年代鑲嵌的青花瓷磚,窗戶旁保留了中世紀的石凳,而客廳六角形的屋頂,也讓人聯想到修道院的那段十五世紀的過往。

由於僅有九個房間,加上眾多曲曲折折的走廊結構,大多數我都可以獨自一邊找路,一邊自我沈浸在旅店的歷史情懷中,除了到房服務餐飲的私人Butler(侍者)外,幾乎碰不到其他的人,像是專屬我一個人的博物館。五百年後,相信這裡的故事仍會繼續。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