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泥匠的工具袋到「京都LV」:日本帆布包傳奇「一澤信三郎」
2015/08/03
- 文字 / 李莘于
台灣這幾年從南到北風行帆布包,而眾布包的終極目標都指向同一個——被稱為「京都LV」的「一澤信三郎帆布」。這家自1905年創業的老店,讓世界各地的帆布迷遠道京都朝聖。不但木村拓哉曾經在日劇中拎過,據說連日本天皇、皇后都是愛用者。
堅持只在京都開店,不對外展店,在帆布迷眼裡,它代表百年工藝精品的堅持;它讓平凡的帆布包擁有日本古書裡出現的美麗顏色、和服的印染技術、開發出獨特的材質,不停的創新進化,其社長一澤信三郎成為大家眼中的日本帆布包天王,此番邀他前來的建築師毛森江,稱他為「布包的藝術家」。
締造京都帆布傳奇的一澤信三郎社長。(攝影/陳炳勳)
雖然信三郎社長謙虛的說:「我們就是一家在京都的小店。」但是它卻依舊是許多人心中極品帆布包的代表。這次一澤信三郎來台首次海外展售,限量700多個包,首日台北、台南就賣出近一半。記者眼見一位男士毫不手軟的瞬間刷了10萬多台幣買包!
沒有醒目的Logo、繁複的設計,毫不張揚、清清淡淡的,就像京都給人的感覺。然而在日本,關於一澤帆布的話題可一點也不清淡,簡直如八點檔連續劇般風起雲湧的「王子復仇記」,同時也是傳統技藝創新之路。
看一澤家族的歷史,也像看帆布在日本的興衰。19世紀中葉,鎖國200年的日本終於打開門戶迎西風,第一代社長一澤喜兵衛特別熱愛西洋文化,甚至與同好組了「京都管樂團」為當時的無聲電影配樂。
早期的一澤帆布為各種商號做工具袋起家。(圖片來源/Y. Kubota Studio BOW)
當別人的小孩穿和服木屐,他的子女則是一身洋裝皮鞋,喜歡各種舶來品的喜兵衛,開了京都第一家西洋洗衣店,又購入十分稀有且高價的家用縫紉機,為自己以及家人做衣服,也開始做少量道具袋,這就是一澤帆布的開端。明治38年(1905年),一澤帆布正式創業。
到了第二代的一澤常次郎,恰逢大正時代,腳踏車相當普及,送藥的、配送牛奶的、為酒館送酒的商店,都來做可把貨物掛在腳踏車上的帆布袋。加上做木工、水泥的工匠需要堅固耐用的工具袋,於是常次郎向美國的「勝家」(Singer)訂購工業用縫紉機來縫製厚帆布,當時一台縫紉機的價格,幾乎可以買一棟房子。而這些短柄、四角形的道具袋也就是一澤帆布經典托特包的原型。
一澤帆布包因登山休閒活動興盛,躍上時尚雜誌,深受女性、年輕族群的喜愛。(圖片來源/一澤信三郎帆布)
一次大戰後,第三代一澤信夫所承接的一澤因為登山運動的風行,而聲名大譟。一澤帆布從道具袋,搖身一變為戶外登山用品的代名詞。而當時女性也開始穿起帥氣的喇叭褲,一澤的包甚至登上如《an.an》《POPEYE》等年輕族群喜愛的時尚雜誌,一舉成為京都的時髦潮店。
一澤信夫有四個兒子,長男信太郎畢業後就到名古屋的銀行上班。三男信三郎在報社待了9年後,1980年回歸家業繼承父業。
待過大企業的信三郎發現光靠登山品撐不起來,帆布包必須推廣到一般大眾才行。天然材質又耐磨的帆布與牛仔、休閒風不謀而合,於是他尋思開發一些不分男女、可供日常生活使用的帆布包款。
信三郎對顏色十分講究,帆布顏色從上一代的4色,陸續增加到21個顏色。與他合作20多年以上的染布廠曾笑說:「一澤帆布要的,全是很難染的顏色!古樸、沉穩,彩度比較低是他們的配色哲學,一般人都是拿色票來跟你溝通,他們家的人是拿日本的古書、繪卷來跟你形容,要求的標準很高。」
過去的日本帆布,大都是棉做的,直到約莫30年前,信三郎的太太一澤惠美偶然在一家和服布店發現一款觸感很好的軍綠色麻布,但歐洲進口的麻帆布品質不穩,他們決定只進口麻線,自己找工廠織染成他們要的樣子。布包面料更柔軟、輕巧,隨著用久了,顏色有如水彩漸層,褪得更勻稱,吸引許多女性消費者,一澤帆布的生意也越做越旺。
2001年的一場葬禮,二份遺囑,劃破了和平。一澤信夫過世後,律師根據其2年前立下的遺囑宣布,帆布家業由信三郎繼承。沒想到同年年底,在銀行工作的長男拿出了一張「新遺囑」,宣稱父親在過世那一年寫下,要把經營權交給他,帆布老店自此變成羅生門。
當時法庭開審,以時間先後判定新遺囑有效。信三郎夫婦被迫交出工廠與店面。沒想到,店內70位職人,其中包括親叔叔一澤恒三郎,全都力挺信三郎而集體出走。對所有包都由職人一針一線手工車縫的一澤帆布來說,少了職人,等於空殼,有了職人就是一切。
一澤信三郎因家族官司風波而出走,所有職人與他共進退,眾人誓言「總有一天要回來」。(圖片來源/一澤信三郎帆布)
2006年,「一澤帆布」依法交給了長子。信三郎率領眾職人以「信三郎帆布」重振旗鼓。拋開過去白底紅框,楷體為記的商標,換上由他自己撰寫的「信三郎帆布」、「信三郎布包」布標。
包款進化的更猛烈,除了維持一澤原有的款式,還多了麻布包,以及有圖案的花樣布包。
「布包」二字,其實是信三郎絞盡腦汁自創的一個漢字。「日本的包包,漢字寫成『鞄』,但是我們家的包包是布做的,不是皮革,所以寫成『布包』,搞不好100年後,這個字也會出現在字典上。」信三郎擘想的前景,很遠。
整合後的「一澤信三郎帆布」有三種布標,區分款式系列。(攝影/陳炳勳)
原本的一澤帆布包以素雅的單色聞名,信三郎更大膽請設計師開發花布。第一個圖案,就是「原子小金剛」。
圖樣是由被三宅一生稱之為「純粹天才」的大矢寬朗所設計的。也從日本經典的花卉紋樣找靈感,連印染的手續也同做和服般,得一版一版拓染6至7次。
此外像是小五金,多數以黃銅和鋁為材質,鈕扣、釦眼、拉鍊,就開發了上百種。
另一頭,少了職人的「一澤」得重新徵聘職人、店員,一停就是半年。雙方纏鬥至2008年,信三郎的妻子惠美再次向法院提出遺囑無效的訴訟一案,結果逆轉勝!法官判定第二張遺囑無效,一澤信三郎重掌「一澤帆布」,這部百年世家的大戲終於落幕。
經過大風大浪的爭鬥,信三郎社長聊起往事顯得雲淡風清,現在的「一澤信三郎帆布」,布標有三種系列,延續傳統的「一澤帆布製」、經典改款的「信三郎帆布」、闊斧革新的「信三郎」,也猶如他人生的三個階段。信三郎背著原子小金剛布包,笑說它是正義化身,幫粉絲簽名時,他寫下了「夢」字,「人不管到了多老,都不要放棄做夢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