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桃花源裡遇見好厝邊

重新找回雞犬相聞的鄰里關係

2015/08/03

  • 文字 / 曾郡秋
LINE分享 FB分享

如果你花了比市價高三倍的價錢買了獨棟別墅,你願意讓鄰居不按門鈴就推門進屋嗎?你願意社區沒有公共設施,而且晚上烏漆抹黑沒有路燈嗎?

三月初,alive團隊發現了新竹新埔有一個這樣特別的社區。住在這社區裡的人,不是什麼怪人,他們有知名電子產業的資深副總、醫師、創業家、室內設計師等。他們願意花更多錢,為的是得到現在稀有的緊密鄰里關係,為了一條溪,也為了擁有現代許多豪宅大中庭所沒有的自然共生生活。

擁60棵老樹與古圳的生態聚落

這個社區位在新竹縣新埔鎮南平里的客家村,大平溪與大平窩山的山坳間,這塊四千坪左右緩斜坡狀的土地滿眼綠地,小小的溪水淙淙劃過其中將腹地分為兩邊。八年前,設計者在這塊土地上以二十四節氣為概念,建立了「大平窩村」,它強調生態保育、讓建築成為人與自然共存平台的概念,二十四個現代感建築,每一座背後卻與最傳統的節氣連結,不只各以一個節氣來命名,每戶人家也都有一棵符合時序的家樹。

這裡沒有中庭,只有溪水為分隔住宅區與公共區域分隔線;雖然公共區域腹地廣大,但沒有游泳池、也沒有網球場,只有未被破壞的原生態,六十棵老樹鎮守當中;昔時客家人灌溉用的古圳水渠道,鄰接著六十多歲的老木橋,煮飯吹粿用的大灶依然存在著……,村民的社區活動則是到林子後的幾畦農田裡,用自然農法來種菜。

小小的大平窩村擁有非常豐富的生態,獨角仙、中國樹蟾、皇蛾……,都安適的在這生存著;村民還說,曾經見到一整排的蛇在露台上曬太陽!甚至,為了要防止光害,這個社區裡找不到直立路燈;夜間,當他們想出來散散步時,他們會提著半畝塘為每一戶做的電子燈籠,這便是他們最好的照明。步道環繞著窩村,窄小猶如秘徑,一路上依著時序,從春天的山櫻花,到枇杷、檸檸、肉桂等低矮的各類香草植物,陽光恣意灑落,光影變化其間。

人與人之間沒有圍牆

然而,當我踏入這個村落當中,感受最強烈的,卻不是建築或空間;而是訝異農業社會人與人之間緊密的情感與關係,竟然,在這二十一世紀的新型村落裡頭重現。人與人之間,沒有隔牆,這才是在「大平窩村」生活的最大價值。

雖然這裡的住戶經濟實力皆很雄厚,但是住戶與住戶間完全嗅不到相互較量的「炫富」氛圍,反而夜不蔽戶這樣的事竟然會發生在這裡,鄰里因都是喜歡自然環境的人,氣息自然相通,互動親密,他們常常一起下田種菜、摘菜,分工料理享用餐食,或有時候會因為家樹開花,或結果了,就在樹下舉辦下午茶……。

買厝買厝邊,遠親不如近鄰

最早搬進來大平窩村的「僕人建築空間整合」負責人李靜敏,六十一年次的他是大平窩村裡最年輕的住戶,也是這裡第一個居民。

靜敏的居所為「清明」,是整個窩村裡視野最佳的一戶,加上他喜歡茶道,居民們便常會到他家喝茶吃點心聊天聚會。而因為有兩個女兒,有時候靜敏和老婆工作一忙,沒時間照顧女兒,靜敏會時不時邀請他們當「臨時保母」。「買厝買厝邊,遠親不如近鄰。」靜敏笑笑說道。

我們到訪那天,下午約莫四點多鐘,住在「秋分」的游姊和老公拿著一壺咖啡、一盤花生糖,沒按門鈴自然而然的推開靜敏家門進來嗑牙聊天。「靜敏的家很漂亮,所以我們常常來這聚會。」她拿著那一壺咖啡笑著說道:「而且我知道靜敏家有茶沒咖啡,所以就帶了咖啡過來。」

不多時,住在「春分」的汪先生與汪太太(徐璐璐),「小滿」的鄰居周姊,統統都跑來清明串門子;喜愛狗、沒有小孩的汪先生,談起靜敏小女兒有一天下課突然衝去他家,央求他能否讓她遛狗,「她嘴裡一直唸著二十、二十、二十……,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二十是她媽媽告訴她只能到別人家玩二十分鐘。」汪先生邊笑邊說。

大平窩村的村民,在LINE上建立了一個群組;當李靜敏和老婆工作忙不過來時,他們便會用LINE相互通知請大家協助看顧。尤其,沒有小孩的汪其桐,對於這個工作特別喜歡,「在我的生活裡,從來就沒有那麼小的小孩(指李靜敏的四歲小女兒),這個感覺很奇妙。」

談到鄰居們的情投意合,汪先生指出,當初會選擇這個環境的人,多半都有相同特質,「雖然我們沒有坐下來討論這件事情,但是我想大家心裡都有一個和自然生活的期望和夢想。」其實,不只社區之間人與人親密到可以不按門鈴推門而入,社區居民與當地的其他住民也不似許多高級社區跟外頭努力劃出不可超越的「界線」。

大平窩村位於南平里,窩村的圍牆不是「實」的,而是由一片片有空隙的石板組成,除了能讓藤蔓植物有空間攀爬,也是為了讓窩村的居民,可以和南平里的農村鄰居們互動。

「前幾天我去爬山,碰到南平里的一個鄰居,」汪先生笑著說道,「他看見我便直爽地說道:「你光頭怎麼不戴帽子啊?」汪先生說,那樣直爽的反應讓他覺得很有趣;當然,一句出自於熟稔脫口而出的玩笑話,也說明了雙方的界線正在消失。

為生態育成 甘願等8年

現代人生活求快,但這個社區讓我看到一種「求慢」的生活方式,當初這群人付訂金預定了這個社區的房子,卻為了等待村落裡自然生態的養育與建立,所有住戶都等了三至八年,才能遷居至此。

等待過程,一次次到了南平里的這個山坳,隨著水圳整修、環境涵養,居民慢慢卸下過去養尊處優的習慣,逐漸融入這個不需穿高跟鞋,不需打領帶,有汗水滴在土地上的環境、感受四季更迭不同的風景,而共同的價值觀,也讓他們彼此成為最好的鄰居,得到過去農村鄰里間的緊密與美好。

買厝買厝邊,買一種共同的生活態度,找到一種跟人、跟土地、陽光、雨水更親密的關係,我看到一種新的人生可能。

【延伸閱讀】節氣與家樹

呼應24節氣可以種什麼家樹?真的可以依時序不同看見大自然變化嗎?大平窩村村民給了我們以下答案:

立春:山櫻花—賞花
雨水:樟樹—樟香
驚蟄:李樹—賞花、品果
春分:流蘇—賞花
清明:黃梔—賞花
穀雨:梅樹—賞花
立夏:光臘樹—賞花
小滿:杜英—賞花、賞葉、品果
芒種:烏柏—有果實給小鳥吃
夏至:楊梅—品果
小暑:楊梅
大暑:桂花—賞花
立秋:桂花
處暑:蘋婆—賞花、品果
白露:柚子—品果
秋分:柿子—品果
寒露:油茶樹—賞花
霜降:楓香—賞葉
立冬:櫸木—賞葉
小雪:青楓—賞葉
大雪:風鈴—賞花
冬至:烏心石—賞花
小寒:烏柏—有果實給小鳥吃
大寒:梅樹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