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滿足五感的立體式學習

2016/07/07

LINE分享 FB分享

「歡迎你們,來到家裡做客!」七月二日下午,窗外烏雲密布,暈黃的室內燈光下,商周集團執行長王文靜面對頭一次造訪這最新落成「商周書房」、參與首場開幕活動《沒有大學文憑的日子,我說故事》新書分享會的八十位讀者們這麼說道。席間,書房的設計師,同時也是《教養的賭局》作者吳興達來到現場,一起參加投入半年時間籌畫的商周書房首度亮相,經由室內設計流露的人文氛圍,改變了一般人認為商周集團「嚴肅」的刻板印象。

新來乍到的讀者們紛紛拿起手機東拍西拍,好奇的一會兒蹲下、一會兒站起捕捉書房從裡到外的布置,這裡隱藏五種感官體驗讓人駐足流連:CN Flower規畫的花藝陳設舒緩了講堂空間剛性視覺,耳邊輕柔的香頌音樂伴隨咖啡香飄散座位之間,兩旁書櫃擺放集團旗下出版社新書和《alive》雜誌,不上封膜供盡情翻閱,人們並非走進古板的企業講堂,而是見證了商周集團與讀者互動的新嘗試。

王文靜分享設立書房的初衷:「我們有網路、雜誌及出版社等多元載體,商周集團明白傳遞知識的重要性,現在要嘗試跨入實體空間,我期待書房要具備溫暖的氣質和個性,讓讀者親近時好比回到家一樣舒適。」

理性與感性 頂尖專家操刀

如何藉由設計,落實王文靜描繪的書房形象?難度不小,而且必須在占地不廣的辦公樓層內打造新意,她認為,找到對的人,事情就成功一半,於是邀請全台最擅長理性與感性設計的兩位專家接下任務:吳興達和凌宗湧。憑藉三十年老練經驗,吳興達承接過許多企業總部設在台北一○一的辦公室設計案,無論是精品品牌香奈兒(Chanel)或網路科技龍頭谷歌(Google)都曾請他操刀空間規畫。他理性的分析商周書房能傳達的價值,從這一點著手發揮:「任何一件成功案例,都取決於客戶的Vision(前瞻性),商周集團過去在商業領域的報導累積許多成績,也開始接觸人文、生活領域,如今要和讀者面對面交流,可以帶給他們什麼?我希望空間要能營造很多變化,讓大家每次拜訪都期待不同驚喜!」吳興達大筆一畫把書房分成三大區塊,走進三種空間:首先是電梯開門迎面而來的攝影藝文走廊,在此接待遠道而來的朋友,邊談天邊踱入寬敞明亮的講堂,若時間還有餘裕,不妨在最裡頭的咖啡休憩區歇息,等待活動開場。每一區以拉門區隔,必要時能打開所有通道形成一處大型場地,因應演講、新書發表甚至走秀、雞尾酒會靈活變換使用。

負責妝點花藝的凌宗湧,也對商周書房的布置躍躍欲試:「現在社會強調體驗溝通,儘管上網已可快速取得大量資訊,唯獨『體驗』仍有賴到現場去真實感受。我希望書房不只是普通的演講廳,要讓造訪者心裡發出『哇!』的讚歎,透過花材傳達感性氣氛,才能使人對書房的風貌心生期待。」

一般來說,花草植栽不常在商辦空間出現,主因缺乏光照的空調環境不利存活,但凌宗湧選用耐陰、耐旱如空氣鳳梨、綠珊瑚等植物點綴空間,還大膽以珍珠柏造景做為花藝重點:「在書房閱讀讓人能夠沉澱,我不用太具強烈意象及喧譁的素材,以寧靜、綠色植物為主。或許有人覺得珍珠柏老氣,我認為不妨用不同角度重新發現它的姿態美。」

離線後 持續與人深度交流

雖然書房的硬體元素已由專家打點完畢,吳興達與凌宗湧卻認為他們只做滿七○%,其餘三○%的內涵要靠未來書房舉辦的活動填滿,這也是商周書房的一大特色:提供「立體式學習」。明年創刊屆滿三十周年的《商業周刊》累積上萬筆人脈及資料庫,將搭上O2O(Online to Offline)的趨勢,從中研發課程,躍出紙媒、網路進入商周書房和讀者深度交流。

「以往每期雜誌一出刊就結束了,但書房卻能永遠與人們保持互動,我們扮演一名空間經營者,透過場地細節、同仁和客人的相處,人味就出來了,期盼這空間能讓台灣其他類似的商業場域,看見新可能。」王文靜如此說道。

最終,在此留下足跡的每個「人」,才是書房最不可或缺的靈魂,這是一處還在演化中的嶄新空間,也是理性和感性聯袂共演的結晶。

小檔案_吳興達

國際級室內設計師,協助跨國公司於台灣、香港及中國打造亞太企業總部,台北一○一大樓首間進駐的外商拜耳(Bayer)即出自其手


小檔案_凌宗湧

台灣政商名流如連戰、郭台銘等人指定花藝設計師,也為兩岸五星酒店及國際精品品牌規畫花藝布置,自創優雅脫俗風格,具極高辨識度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