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庭院和露台延伸出城市優閒風

鄭志仁的綠意生活

2015/08/18

  • 文字 / Momo
LINE分享 FB分享

因為庭院,Armani Casa藝術總監鄭志仁租下了這個永康街一樓的公寓。

不大不小十五坪左右的院落,種了雞蛋花、九重葛、常綠植栽及沿牆一排纖纖細竹,清清雅雅,植物們不疏不密錯落著,一進院子就讓人覺得好舒服,差一點兒忘了身在都市公寓的一樓。

沿著臺階往上走,鄭志仁邊回頭說,前幾年認識了定居峇里島的朋友,常到峇里島旅行,好羨慕當地人們的住家,都擁有一個大院子。客廳桌椅瀟灑的擺在開敞的走廊下,也沒有門,走廊下坐著,可以感覺風吹來的溫度,也可以看到陽光照射的角度隨時間緩緩移動,人的生活跟自然好親近。

說這話時,他彷彿又看到了峇里島的陽光、暖風。

想要一個有院子的家,而且,庭院和室內要能「溝通」。這讓鄭志仁在兩年前租下這房子後,即特別請人在屋簷下搭起露臺,鋪上木地板,成為連結室內與庭院的半戶外露臺。夏日週 末,他喜歡在露臺上優閒吃早午餐,朋友來訪時,鋪上蓆子、再丟幾個靠墊,托盤內裝著飲料、食物,露臺又成了朋友們喝茶、聊天時最最偏愛的指定席。

鄭志仁同時說服房東,讓他打掉原本室內的幾道牆,只保留後半段臥房、廚房、浴室的牆面。前半段客廳、餐廳和書房的部分,則打通串聯成一個大空間,進門後右邊是書房、左邊是客廳,活動拉門後方連著餐廳。四十坪的公寓,近一半的面積是開敞、開放的。

更重要的決定是,他將書房和露臺之間的牆面,從原先的水泥牆換成透明的、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轉的大尺寸落地玻璃門,人在書桌前工作或在客廳走動,一抬頭就有滿院綠意相伴。還可以隨時推窗走出露台到院子裡。「隨時能看到院子的感覺讓人很放鬆。」鄭志仁說,這常讓他忘了是在屋子裡。

換上落地大窗後,室內與庭院連成一氣,人和庭院變親近了,但對面樓上人家也可以清楚看到自家書房內的活動。

為了保有隱密性,遂在露臺掛起一根根竹子編串成的竹簾,藉著簾子高低的調整,遮蔽鄰居的視線,但不影響屋內與庭院穿透的連結。

但換得這樣的生活空間,代價是裝修費一百二十萬元,鄭志仁還答應房東,將來搬走時,再整修一次,把房子還原成三房兩廳的面貌。可以預見到時又是一番花費,但曾經旅居法國九年的他認為,這一切,都值得。

感性的鄭志仁一直尋尋覓覓的,就是像這樣的優閒居家:「別人看我的住家覺得這麼優閒,以為在家一定沒辦法工作。可是錯了,我發現在這麼寧靜的空間氣氛下,想起事情來,反而能更快找出解決問題的頭緒。」

鄭志仁他同時帶回了在法國生活的習性,喜歡花心思布置居家環境,喜歡請朋友到家裡來,讓朋友直接認識他,有時他會下廚做菜,有時只是簡單的準備飲料、點心。

朋友來得多時,這個家隨時可以依實際需求改變空間格局。例如,將書桌挪移到地下室,在木地板上放幾個舒適的大靠墊,活動的地方瞬時就變寬敞了,不僅客廳和書房的空間串聯起來,打開書房和露臺間,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轉的大落地門,活動的區域又往露臺延伸出去了。

如此,朋友們三三兩兩圍著聊天、喝東西,有的在客廳、有的在書房、有的在露臺上,但彼此都能看見彼此的身影。

有一次,客人實在太多了,他將餐廳的大餐桌移到客廳,和書桌併用以擺放食物,再將沙發往內挪移,請完客後他一邊收拾,一邊覺得:「耶?!這樣的空間配置好像更棒了。」

原先,大門一開就是大剌剌的沙發區,移到後邊感覺略私密了些,氣氛更形溫暖;而移到前邊的寬大餐桌使用到的機率也更高了,它不只用來吃飯,桌上還隨時放了書本、資料等等,成了另一張不硬性規定的工作桌。

在這個他用心營造的環境裡,有時他在書桌前專注打電腦,有時坐在餐桌前吃早餐,有時窩躺在沙發上閱讀,有時又抱著他最愛的陶碗、在露臺上喝咖啡,或是與好友們隨意歪靠在軟墊上傾談,觀看著庭院風光。

「這都是露臺和落地大窗的功勞,少了院子的綠意,感覺會差許多。」鄭志仁又與我分享:「妳看,院中的植物都因為落地窗而完全顯現,植物的形狀和顏色,在不同的季候中,會呈現出不同的樣子。」

我相信,與自然的親近,足以讓人的感知更敏銳。而鄭志仁最喜歡晚上獨自一人在家,靜靜坐著,不開燈,屋內是暗的,看路燈和鄰居的燈光,穿透竹簾挾著樹影、光影重疊在白牆上,「風吹時,影子輕晃,非常美。」

而如此清靈而美好的空間和時光,讓許多鄭志仁的朋友搶著想要入住,以親身體會。聽說,有好多朋友搶著預約,哪一天鄭志仁想搬家了,他們等著成為下一個租戶。

【延伸閱讀】裝潢小秘訣

Q:邀好友到家裡聚會,如何營造空間氣氛 ?

A:1.先訂出希望營造的氣氛主題,例如,非洲。

2.選擇和主題搭配的音樂,例如輕鬆的爵士、藍調、搖滾等。

3.配合主題,在牆上貼上彩色輸出或影印放大的海報或圖片。

4.以柔和的燈光,降低光線亮度,室內可以多點蠟燭,餐廳、浴室則可以纏繞會閃閃發亮的耶誕燈飾,增添熱鬧氣氛。

5.點一些可以讓人放鬆或感覺愉悅的線香、精油。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