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看見兩千年前的量產精品

當美學大師走進秦始皇陵

2015/08/18

  • 文字 / 王茜穎
LINE分享 FB分享

一九七四年,一群西安農民掘開黃土,正打算挖掘一口井時,卻意外的刨開了二千二百年前的中國歷史——秦始皇陵。

這位歷史上著名的暴君,統一六國、興建長城、焚書坑儒,卻也統一文字、車軌,並制定度量衡,他的偉大在於,首創「中國」這個概念。

看過《國家地理頻道》「不死的秦始皇」影片,也曾多次身歷其境看秦兵馬俑的美學大師蔣勳說:最偉大的開創者,通常是觀念的突破,秦始皇在中國的東西南北方都立了碑,建立了中國「疆域」的概念。幾千年來,朝代分分合合,但中國的概念,始終無法被打破。

可以說,沒有秦始皇,等於沒有中國。走進這座沉睡了兩千多年的地宮,壯觀的坑道裡,肅立著秦王在另一個世界驅使的兵馬,永恆的戍衛著帝王。他們絕對寫實的姿態,曾深深撼動蔣勳:八千個兵馬俑,臉上沒有一絲微笑,臉上的和身體上的肌肉都在緊張,雙臂夾緊,緊握手中的武器,每一個人都在備戰狀態,沒有一點點鬆懈,完全專注在戰爭的殘酷上。地底,瀰漫著一股恐怖氣氛的人性空間。

「過去我讀秦朝的歷史,常常讀到發抖,那是一種被逼到極致的紀律感,」蔣勳閉上了眼睛,彷彿看到了恐怖。

專業化的生產概念

秦俑的姿態反映了肅殺的時代風格,秦俑的製造本身,也反映出秦始皇的帝國分層與管理之道。

但八千件秦俑,沒有一件是相同的。光一號坑一次出土超過六千個陶俑和陶馬,較同時間所有希臘雕像加起來的總和還多,這種規模與細節兼具的工程,是怎麼做到的?

「他的製作精神是非常的現代!」蔣勳讚嘆,秦俑超越了工業革命後量產必然等於粗糙的公式,他們設計了兩層工藝來管理兵馬俑的製造。

第一層是專業分工。有人專門做頭,有人專做軀幹,有人專門做手。靠著模具和組裝,大量生產秦俑。這和現代生產線概念無異。但若僅止於此,這個成品只會流於呆板。

差異化的精品精神

所以,第二層是差異化。另一批工匠,針對每個秦俑再進行細部眼神的修飾、彩繪、細細的修出一根根鬍子上的毛髮,連髮辮纏繞的方式都細緻到能做素描。

再繞到秦俑的背面,蔣勳驚訝的發現,跪坐著射箭的秦俑,鞋底竟有和現代防滑鞋一樣的防滑設計!因為當時軍隊在西北下雪天打仗時,必須要有防滑鞋底。

現代講究差異化的精品,就是量產之後再針對個別需求,量身設計細節,秦始皇卻在二千二百年前就想到了。對秦始皇來說,兵馬俑是一支「真實」的幽冥軍隊,而軍隊的打造必須跟帝國嚴密的官僚體制並無二致,這也是法家治國的精神。

彷彿印證希臘哲人亞理斯多德所說:「美,比歷史還要真實。」置身於秦始皇陵墓前,面對這些壯觀的兵馬俑時,蔣勳說:「秦的歷史,就活過來了。」

秦俑被發現那一年,蔣勳正在寫中國美術史的論文。過去,中國藝術一向不太寫實,舞台很象徵,山水畫裡也一片雲煙蒼茫的感覺,秦漢以前的人像的造型更是零分。

但是秦始皇陵墓的開挖,卻讓世人清楚的看到,中國也有十分寫實逼真的美學。秦俑,補齊了中國美術史的空白。雄才大略、開創中國,秦始皇仍無法抵抗死亡的宿命。為追求長生不老,秦始皇在地下複製了他整個帝國,建立壯麗的地下宮殿,更甚者,把星辰、山脈、河流都帶進地下,計畫永世的統治。

而秦始皇身後的二千二百年,兵馬俑面世。大家更進一步等著,有一天可以看到秦始皇的墓被找到、開挖,得一窺秦始皇如何讓自己死後的肉身維持「不朽」?

這時,蔣勳提到了他的老師們,一生研究中國藝術史的老師們無緣得見兵馬俑,讓蔣勳為他們感到遺憾。他同時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可以得見真正的秦始皇墓全貌。

然而時間,從來不會因人們的渴望而駐足停留。秦始皇也好、販夫走卒也罷,在時間的面前,都一樣短暫而又渺小。

《商業周刊》與「國家地理頻道」合作,專訪各界意見領袖,談論當月每週五晚間十點鐘播出的「My NGC」系列影片,訪問內容於每月第一週登出。《透視紫禁城》及《建築新曲線II》精彩推薦內容將於下期刊出,敬請期待。

蔣勳

1947年出生

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研究

作家、畫家、美學大師

蔣勳的片單

6/1 不死的秦始皇(上)

6/8 不死的秦始皇(下)

內容:介紹西安秦始皇陵開挖,挖出驚人的第七坑。

6/15 透視紫禁城(上)

6/22 透視紫禁城(下)

內容:600年歷史,24個皇帝的家,揭開紫禁城的建築之美與皇帝生活的秘密。

6/29 建築新曲線II

內容:介紹新的電腦技術如何解放結構,開創新一代博物館的建築發展。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