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四座古亭畚串成一個綠蔭聚落

他在穀倉屋找童年夢

2015/08/18

  • 文字 / 施慧鳴
LINE分享 FB分享

翠綠林蔭下,坐落著小小竹屋,荷塘裡,蛙鳴不斷。這樣的農村景致,在卓銘榜與鄭美淑的夢想國——「卓也小屋」被實現了。

走進這裡,彷彿進入了一個農村小聚落,池塘、竹涼亭、小橋流水、鴨子優游水中,雜木花草共生的園區內,曲徑通幽,四座傳統古亭畚穀倉造型的小屋錯落其間。古亭畚圓鼓鼓的造型,加上一頂用茅草覆蓋在上的「大草帽」,別有拙趣。

「小時候到親戚家去串門子,是小孩子感到最快樂的時光。」卓銘榜也如此複製他的兒時記憶,順著主幹道走,隨便往一岔路行去,就可以見到一戶人家。他在園區內加裝了十幾道客人可以自在穿過的小門,以隨時感受串門子的熱鬧。

卓銘榜蓋穀倉屋,肇因於有一次,他到古坑遊玩,看到仿古造型的穀倉房子覺得很親切,但住進去後,才發現內部沒有任何功能。「連廁所也要跑到外面去上,很不方便。我跟對方反映還被譏笑說:穀倉就是這樣呀!」

不服輸的他可不這麼認為,他要賦予穀倉新面貌。於是,當新購入這片一千八百坪的山林後,第一個念頭就是要興蓋一座夢想的穀倉屋。穀倉本體先以竹子編成。整個圓肚先由鐵柱作支撐,再用雙手剖竹片、一圈一圈編織而成後,內外再糊上水泥,最後屋頂再蓋以竹片,鋪上茅草。

用竹子編出童年夢

但具有編竹技藝的老藝人大多已凋零。幸好,卓銘榜有個好搭檔 ——具有六十五年竹藝技術的丈人鄭錦宗,由於丈人有做竹器的根底,但已很久沒做過古亭畚,還特別找人請教、複習。

就這樣,老丈人找一個助手,花二至三個月時間剖竹子、用手編出一個個圓鼓鼓的古亭畚,外面再糊上水泥和噴上石頭漆,做為臥室。具有景觀工程背景的卓銘榜,再以鋼筋水泥結構建蓋起居室、廁所、可以眺望遠山的戶外陽台。為改善穀倉只有小窗戶的格局。在客廳處,設計一整片落地玻璃,讓視野無限延伸。

「躺在裡面,就像回到媽媽的肚子裡,」走進古亭畚,內部就是高起來的圓形大床,卓銘榜希望每個人來到此處,都能重溫孩提時代的溫暖記憶。

建古亭畚讓卓銘榜夫婦重新發現竹子這項建材的諸多好處。竹子不但便宜(三千元的竹子材料,即足以蓋一座穀倉),還有樸拙味,於是,卓也小屋園區大量使用竹子。籬笆、屋頂皆以竹子做成,連餐廳的燈罩都以竹籠取代,竹搖籃、竹椅隨處可見。

用舊料蓋出夢想屋

在老婆鄭美淑的口中,卓銘榜是個「造屋狂」。而且創意無限,喜歡在傳統中反傳統。卓銘榜回想自己愛蓋房子的基因,應該是遺傳自外公,外公在二十幾歲時,曾經在家鄉(台中縣大安鄉)親手蓋了一座三合院,現在已經變成古蹟。他一直很懷念兒時情景,如今他的園區,就是傳統三合院的意象延伸。

而素人建屋的他,蓋房子從不畫圖,「就是憑感覺!有什麼料、就拿來搭配用一用,前人蓋房子也不是很工整,有破就補。」這樣的蓋法談不上精緻,卻能感受到樸拙的台灣味。

卓銘榜還特別會回收舊料蓋房子。鄭美淑笑指老公像垃圾佬,只要能用的都會撿來用。「哪裡有廢料,我們就去撿回來。」三年前的敏督利颱風造成七二水災,風雨過後一大堆漂流木流到大甲溪口,公告一個月後,卓銘榜即專程請一台挖土機和動用自己的一台吊車,把兩三個人才圍得起來的木材量運回山裡。

仔細觀察,餐廳內的大木桌、廁所面板、餐廳牆面的下板,都是用這些漂流的杉木、檜木、蕭楠、櫸木自製的作品。包括一間泡茶小屋,所有材料就是用回收的舊門板、漂流木和舊料行的木板拼貼而成,為了保留歲月的痕跡,也不重新粉刷,一切照舊。

用料理玩出好生活

他還撿工廠用剩的大理石皮鋪成樓梯;紡織廠捲布用的軸心,也是以一支四十元的超廉價買回來,當作欄杆使用;他還回收老樹,別人不要的雀榕、樟樹等,他都想方設法移植回園內,至今共「回收」十棵以上的老樹。園區內已經有五百棵茶樹,最近他還想邁向上千棵數量,太太擔心沒地方種,他卻說:地方多的是,怎會沒地方。

卓銘榜拿到什麼材料,就做什麼的隨意手工精神,不僅展現在蓋屋上,連做菜亦是。每天清晨,他會到院子裡採集花草入菜,煮一頓有機早餐,是他玩樂人生的開始。幾乎每個月,他都會創作新菜。

他到市場買珍珠菜,攤販告訴他一般人用珍珠菜煮蛋花湯,他卻突發奇想,將珍珠菜與雞蛋,加上少許明日葉,放進果汁機打碎。珍珠菜葉具有麵糊的效果,倒進鍋裡,果然,就煎成香味四溢的一層餅皮,再撒上玉米、葡萄乾、素肉鬆捲起來,加上一點純優格,酸甜酥鬆的口感,變成一道創意十足的養生料理——「珍珠養生明日葉蛋捲」。

卓銘榜實現兒時農村回憶,代價是高昂的。購地成本約四百萬元,建物、造景投入逾千萬元,工程期耗上三年。至今貸款上千萬,但是他蓋房子的興趣不減,常常讓在彰化員林農工教書的太太鄭美淑提心吊膽。「每次我回來突擊檢查,就會發現他又打好一座地基,房子越蓋越多,貸款也越來越多。」

卓銘榜卻一點都不緊張,他認為,努力生活最重要。他最大的樂趣就是種樹、蓋屋、做菜,就連縫藍染這種女紅都會做。看他熟練的踩裁縫車、穿針引線縫起藍染手提包,我們發現,他其實是個很懂得玩生活的男人。

三義穀倉屋的布置秘訣

指定題》台味四招

☆竹製品:如燈罩、搖籃、籬笆、竹椅、竹片屋頂等。竹燈罩過去原是客家人用來抱著涼爽用的,所以又叫「竹美人」,現被卓銘榜利用當燈罩(圖)。

☆植物染:主人喜歡藍染的天然樸拙美感,所以特別學習用洋蔥、紅茶葉、香茅、薯榔等植物染布後,當作天花布幔、桌巾、窗簾。並嘗試在園區內種植大菁藍染植物(圖)。

☆舊物再生:四處廉價收購或撿工廠、水災過後的舊物,如紡織廠布軸、大理石皮、檜木、蕭楠、櫸木等舊料板。連別人棄置的枯木也回收布置造景用(圖),朋友家中院子鋸下的大樹如雀榕、樟樹,也一併收回園內栽種。

☆仰合瓦頂:仿照南部房子瓦片屋頂的蓋法,改用竹片,以一正一反的覆瓦蓋法,下雨時有去水功效,竹屋頂有10~20年壽命(圖?)。 加分題》生態園區

兩夫妻本是中興大學農業系的同班同學,過去學的是噴農藥、增加單位產量,到最後卻醒覺自己在做的是人工破壞,所以建造生態園區,不施肥不噴農藥,連污水處理,都用生態池方式處理。

☆山泉水:山泉流下來,經過園區時,會流入卓家的池塘裡,園區內的植物就賴此天然山泉水灌溉,池塘水是活的,因此會再流出園區後,往下游走。

☆食物鏈:利用食物鏈平衡生態,植物豐富、昆蟲動物就會搬來,生態自會平衡。如第一年時,楓葉整棵被毛毛蟲吃光,但秉持絕不噴灑農藥和施肥的原則,到了第三年,毛毛蟲的天敵出來了,環境食物鏈逐漸形成,生態走向平衡。

☆排污池:池裡種有布袋蓮、蘆葦、水芙蓉、藺草、水蠟燭等十數種水生植物,污水經過這裡,經過水生植物根部淨化作用,可過濾大部分,再慢慢透過長有青草的水溝,以及大小石塊縫隙,流出園區時,已是乾淨的水(圖?)。(文‧施慧鳴)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