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世界的CEO,直到中年才體悟:願意陪你一起坐經濟艙的朋友,才是人生中該珍惜的旅伴
2020/11/01
- 文字 / 陶世忠
最近因為COVID-19的關係無法出國,多了很多時間整裡那些,一直沒空整理的旅行照片,也發現我最後選擇的都不是那些漂亮的景點,而是跟我一起同行好友們的合照。也發現那些早在十幾年前,跟我一起出國留下快樂回憶的好友們,也常是在我最迷惘無助時幫助我的熟悉面孔。
旅行時其實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抉擇,從挑選旅伴、出發時間、預算、餐廳選擇等等,有時認識一個人十年,可能都不會比一起出國時認識彼此的多。而毎一次的抉擇,其實都說著毎一個人的個性。
以最常見的請假來講,毎一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財務能力不錯的朋友,可能期望旅程短一點,好能回去工作,但對預算有限,一生可能只能有一次大旅行的人,也許希望的是出去久一點,好攤機票的費用與時間。當這個議題被拋出來的時候,重點就是,變成誰配合誰?
大多時候,其實是配合財務能力較不好的同伴。我看過財務狀況好的朋友,因為要配合其他人,又要兼顧公司業務,旅程一半就飛回台灣的。同樣的,我也看過家庭很富裕的人,在所有人都已經付好預付款後,希望自己是唯一沒確認但可以決定整團的行程。
這些細節在年輕時不會多想,但隨著年紀增長,會越來越發現人生中的好友,都是那些會說「沒問題」、「剛好」,來配合他人的人。年紀大了,看到很多朋友白手起家,也看到許許多多人家道中落,知道人在成功時是不缺朋友的,但傷心難過時,有多少人能談? 看著我旅程裡一個個熟悉的面孔,我想到的是許許多多的回憶。
當知道大家行程想拉長一點,而一樣配合大家同行但卻提早回去的人、當房間出問題,主動說希望自己入住小房間的人、知道不是所有人的財務能力都好,願意一起坐經濟艙的人、當行李抵達時,幫大家清點行李托運的人。想到自己家裡出了問題,一樣是這些人幫助我;當工作卡關不知道該問誰時,是這些人陪伴。也發現跟這些人的旅程早已經不是去了哪裡,而是整個人生,我們一起度過了彼此最重要的時刻。
十年前的非洲之旅,讓我們變成日後更好的朋友。(圖片來源:陶世忠提供)
40歲整理了這十年的照片,很慶幸自己有許多好友。問老婆說,一起去南美的朋友從日本回來了,要不要一起聚聚?我想起的是,旅程中他們知道我們結婚十週年,大家拿剩餘的旅費送了我們一個小禮物。一起去峇里島的朋友,好久沒一起同行了,最近要不要約約? 我想起的是,老婆生日他們偷偷布置房間好給她驚喜。
我想到了這些年來所收到的善意,也希望同樣能為這些人做些甚麼。至於在旅程裡計較、凡事都想要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也發現不知不覺早跟他們少了聯絡。
年過40,時間有限,把時間留給最愛的人們。
他們常常是那些最愛你的人,所以一切給予你的善意他們都會說「應該的」、「沒問題」、「剛好」,但其實這世界根本沒有人「應該的」與「剛好」。因為,全部都是他們用那些詞彙包裝的心意與體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