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屋中有林 林中有屋

科學木屋讓冬暖夏涼不是夢!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走進嘉義縣竹崎鄉木構造的林宅,好似走進裝滿芬多精的木盒子,不過它是打開的,不封住人的。剛剛在酷暑戶外四處撞的慌亂身心,霎時被這木盒收攝、包容了起來……。

在林宅,我沒聽到冷氣開動的聲音,也沒聞到從前住台灣林間小木屋時的熟悉霉味。有的是,兒時到台東鄉下表舅家的日式木屋舍玩耍的溫暖香味。久違了,台灣的木建築!

非常佩服業主林醫師夫婦敢將原地改建的新家採用木構造,一項被台灣人遺忘一甲子、卻很適合本島的綠建築。直到林宅在最後裝潢了,還不斷有親朋好友力勸他們不要蓋木屋。

「怕蛀,怕爛,怕火燒。」業主林醫師直接點出了台灣人對木屋的三大怕。但他認為:只要科學證據能解釋,好好蓋,可以一試冬暖夏涼的木建築(請參考46頁「破迷七問木建築」)。

林醫師說,房子應該是生活。不過現代台灣人多半不當一回事,「『青菜』起起,樓上永遠是水塔。」他不依。為家人起新厝,當然希望能傳世。人是過客,建築比人久,他「要做就做最好的!」

認真的林醫師博覽建築書籍,發現了《台灣的木建築》共同作者、建築師洪育成,找到了他綠色新家的可能。

洪育成最著名的木建築作品,是台灣大學位於南投縣實驗林的「鹿谷鳳凰茶園」之六棟木屋(詳見89頁)。曾在美國任建築師的他說,美國九○%的兩、三層樓民宅都是木構造,只是加了石膏牆外表看不出來。一方面因為國外木建築造價較便宜、施工時間短,而同樣大小的綠建築以鋼筋混凝土來蓋,成本比木建築高很多。

他還認為:美國佛羅里達、夏威夷等州潮濕、高熱的氣候和台灣類似,那兒的現代木建築,定有台灣能學習的地方。林醫師認同洪育成的看法,二○○五年時請他設計新家,上個月終於在最後收尾了。

漫長的等待非常值得,相信任誰走進他的新家都會一見鍾情:大門前深深的前廊由木頭列柱環繞,上方是訂做的木製百葉窗,配上鑄鐵壁燈,很有美國南方宅邸氣氛。感覺「亂世佳人」的女主角郝思嘉矗立此處會很搭……。

不過,洪育成可不是盲目的抄襲美國南方建築。在大門前廊、二樓同側深簷下也有大陽台,皆深約二.四公尺。因為這一方臨西曬,肯定要有遮陽措施。有人會問:為啥要讓大門西曬?這是林醫師唯一大要求,希望能先看個風水:坐東朝西、屋子蓋得四四方方,最合這一家人。洪育成也不反對,一方面尊重要住在這房子裡的人的心理感受,一方面他本就打算將大門開在西方。

這是有道理的:大門前一棵古老的大葉欖仁,守護著這一家。而二樓同在此側的主臥室,人幾乎是躺在床上就能感受它的綠意。洪育成以為:建築不該將人隔絕在大自然之外。而好的綠建築,當然更應當接引自然的。 為了讓林家能更親近這大樹,樹下建了木製平台。林醫師甚至自己請師傅順道做了木梯,打算將來到樹上去玩玩呢。

洪育成並在一樓陽台前,再搭出一塊約五平方公尺、沒有遮蔭的木頭露台,更開放。他坦言:這是日本京都皇室行宮──桂離宮一景,他非常喜愛這片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木建築群。林宅露台,頗有向偉大的木建築致敬之意。當然,它對一家人聚在這兒談談天、舒緩身心靈,也有很大的功能。

位於小坡上的林宅,北面風景更是無價。下望是阿里山森林小火車鐵道和竹崎火車站,每天兩班美麗的紅色列車經過,剛剛好,不會吵。右方遠望,是嘉義縣梅山鄉瑞里森林遊樂區山系。左方遠望,則仍是竹崎山區。某山頭上有棵大樹,為林醫師阿公親手所植……。

建築師不浪費這天成景致,以石塊堆疊的自然工法砌成矮牆,僅做界線用,不擋景。並在一樓北側屋外造了半戶外空間,上覆採光罩。為免直直的列柱讓視覺單調,他還特別加了一排斜撐的木柱。二樓,全家共用的乾濕分離大浴室也面北,開大窗,木頭採天然能防腐的美西側柏(Western Red Cedar),印第安人用來造獨木舟。有訪客戲稱:這種浴室大家洗澡會洗很久,好像又會浪費水。

三樓同側,則有一座凸出的外掛望樓,三面為落地窗。由於此處面北,本就少陽光,所以雖是大窗也不熱。底部窗戶一開,自然風迅速吹進、上升,真是天王級無敵賞景寶座啊。

林宅窗戶值得一提。這款外包鋁的木窗,全數自美國進口,是中間打了氬氣的雙層玻璃窗,氣密效果非常好。

須知很多冷風是從關不緊的窗縫灌進的,而能擋風也表示雨水不易侵入,有助木構造維護。窗戶還加了高隔熱質的薄膜,可見光能進室內,紫外線等卻進不來。每扇窗的隔熱數值等等亦標得一清二楚,非常優。這省能窗戶不便宜,全棟林宅用上了兩百多萬,但不必經常更換,也是綠建材思維。

如同歐美現代木建築將木構造藏在石膏板中,可防火,也維持較久,林宅一樓除了客廳的一半以及廚房的木樑天花板外露,牆壁等等都被石膏板封起了,一時真看不出這是木屋。

林宅外牆面也非木材,而是纖維水泥板。因為台灣建築法規尚不允許外牆為木材,而水泥板的確比木材壽命長。仿木片的水泥板上下重疊鋪成,並利用牆中間的空氣層,設計一道等壓空間,以阻斷氣流通過──即讓內牆與外牆壓力相等,否則外牆壓力比內牆大,外頭風壓就會將雨水帶進木構造牆壁內。這是木建築得特別注意的「隔雨層」工法,若只用圍堵方式(例如僅刷防水漆)擋雨,牆壁容易滲水。

還有一項關鍵施工法:利用帶狀的金屬片,覆蓋構造的接頭,以防止雨水侵入建築內部。多數台灣房屋則以矽膠(Silicone)等化學物封住,這並非長久之計。 這證明只要好好的、科學的建造,木屋防水非難事。

上得三樓,一入眼是台灣人頗覺親切的木建築樣式──木製拉門的書房,挑高牆上有個木框圓窗,非常日式。三樓頂的圓弧狀樑木,則是女主人最愛,剛架起來尚未隔間時,非常壯觀,很像古典風格的國標舞大廳。建築師的用意,是則想展現不同的造型,「木建築不是只有三角形斜屋頂。」

而三樓最高處採機械控制開關的通風氣窗,則為這棟木建築創造了優良的自然通風。根據物理原理,熱空氣會往上升,但也要排走它、讓底下的冷空氣持續進來,才有通風效果。這最高處的一排窗,就是要讓經樓梯上來的熱空氣能對流出去,冷氣也就少開了。

其他,林宅還有許多可以慢慢欣賞的細節,和木建築環環相扣。例如,南投竹山老師傅木作的櫃子,挑的是邊邊角角小木料壓成的木片,環保且紋路依然漂亮。還有,連結樑柱的各種專業金屬扣件,設計機巧,國外先進木建築早已使用多年。建築師以為:現代木建築不必拘泥於接榫,而五金也是呈現建築「秩序(order)之美」的好方法之一。木構造不是只能完全用木頭的。

此外,水電先放樣(編按:以假線先拉出線路走法做確認)再施作、不到處亂鑽洞,才不會破壞主要木結構,亦美觀。連一盞燈的裝法,成了半個監工的林太太也會和建築師與水電師傅討論許久。

多數台灣住宅的水電線路事前未仔細參詳,認為反正最後能以水泥封起來。殊不知亂挖亂補耗費建材,就是不綠,將來維修也不便,更耗能。

唯一可惜的是,林醫師本來覺得,蓋木建築能節能,施工也快,但他這個家建了好久。實因台灣不用木構造多年,夠格的營造商不多。加上林宅選的是來源、強度、含水量標示清楚的進口合法木材,專業五金、省能門窗。有一回因為等料而停工,工班先去別的工地忙,一等四個月叫不回來……。洪育成非常感謝這位業主的耐心。

「我是當理想在蓋啦。」林醫師說。這棟不「青菜」起起、樓上沒水塔的木建築,絕對是可以傳給他後世子孫的永續綠建築。

認識建築師》洪育成

‧美國密西根大學建築碩士

‧考工記工程顧問公司主持人

‧曾在美國任建築師,擅長木建築設計、生態景觀、舊建築再利用

‧與蕭瑞綺合著《台灣的木建築》、《木家具.台灣新意匠》二書

小檔案 _ 健築‧竹崎林宅

業主:林醫師
地點:嘉義縣竹崎鄉
設計人:洪育成
面積:基地面積115坪
建物面積:一樓29.6坪,二樓27.5坪,三樓26.9坪
造價:約1,000萬
施工時間:1年
主要建材:木材、石膏板、水泥纖維板、金屬扣件、省能門窗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