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一抹螢光十五年

達人篇》台灣螢火蟲界第一人‧陳燦榮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台灣最具聲望的螢火蟲癡,是陳燦榮。不僅與昆蟲專家鄭明倫,共同發現台灣特有的灰翅雪螢;他所著的《台灣螢火蟲》(田野影像出版社),更被去年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辦的「第二屆國際螢火蟲研討會」,當作教科書使用。他原本是機械業界收入豐厚的主管,卻為找尋兒時迷戀的蝴蝶,迷航闖入了螢火蟲光暈裡的魔幻世界,一去就是十五年。

但他很難約。「我最近都在南部作調查,到處移動,沒有時間。」陳燦榮說。我不死心:「可以去南部找你?還是你有空檔可以先電話聊聊?」他依然婉拒說,調查都做到晚上十點,而且是在荒郊野外,手機收訊不怎麼好。

後來我才知道,他是螢火蟲界的大禹,忙到連家也沒回。二月底離開台北住家後,陳燦榮去了兩次墾丁、三次台南、兩次花蓮,直到我截稿前,兩個多星期都沒有回家睡過。即使從南部北返到花蓮,他也過家門不入。這,全為了螢火蟲。

這位螢火蟲生態專家,原本學的是機械,曾經還是收入豐厚的業務主管。從小對昆蟲有極大興趣,不過,他立志要成為的,其實是蝴蝶昆蟲員,一直利用工作閒暇研究蝴蝶。直到一九九一年,他在苗栗獅潭研究蝴蝶的那一天,有了轉變。

陳燦榮回憶,那是微涼的四月天,他住在山上溪谷旁的農場。入夜後,他獨自走在步道時,眼前忽然一片閃爍,那是點點螢光的螢火蟲,「(數量)多到把你攔下來,前後都是螢火蟲,你都不敢過去(前進)。」很多人都看過螢火蟲,但要被螢火蟲撞到應該頗難,然而那天,周遭都是漫天飛舞的螢火蟲,彷彿進到一個奇幻世界。

對於螢火蟲的好奇,加上蝴蝶生態權威陳維壽鼓勵他,可以在螢火蟲資料闕如的當時,大膽投入研究。陳燦榮就這樣一頭栽進螢火蟲世界。他說,初期跑了新店、坪林等山區,看到很多種類不同的螢火蟲,更激起他解開每隻螢火蟲身分的好奇心。

三、四年後,同樣利用工作閒暇來養興趣的他,總覺得不能全心全意投入螢火蟲調查的工作,會有遺憾。於是,他毅然決然辭去工作,只專注在螢火蟲。那年,光是相機、顯微鏡等器材,他就花了近百萬,手頭僅剩零星十幾萬可度日。

從沒有任何基礎卻要起跑,陳燦榮苦工下得特別多。經常三天兩頭往野外跑,動不動就睡在車上,希望能親手找到不同螢火蟲,再帶回實驗室做觀察。他說,剛開始夜間獨處是一大考驗。看不到的漆黑世界,特別又是一個人,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被放大,令人胡思亂想。

他還記得,一次在新店山區,他看到整片地上發出螢光,本以為是螢火蟲的幼卵,蹲低仔細看,才發現全都是一片片枯萎的發光葉子,「明明葉子上乾乾淨淨,什麼也沒有,為什麼會發亮?」當場,他嚇到呆掉,內心開始怪力亂神,直到回過神才拔腿狂奔。隔了一陣子,他才得知那是野外一種會發光的菌絲,根本沒什麼。

因為螢火蟲,陳燦榮成了膽大夜貓族;也因為螢火蟲,他的視野變得不同。一般人覺得螢火蟲的變化沒有蝴蝶多,但他說其實螢火蟲的世界才變化多端呢,發光顏色差異加上頻率不同,正是他發現螢火蟲的魅力所在。像是,脈翅螢發出的竟是持續光,你可以看到一個不會閃爍的亮點高掛黑幕上。興之所至,陳燦榮翻出親手拍的照片讓我看,亮黃、橘紅……螢火蟲果然顏色比我想像多很多,閃爍、迷離、持續……發光頻率也讓視覺感受不同。

我好奇:「在現場真的分辨得出來?」他打包票,若同時有多種螢火蟲時,絕對能看出差別。他巧妙比喻,螢火蟲發光是為了溝通,就像是各地方言,不同螢火蟲發光頻率也就不盡相同。在他腦海,新竹尖石鄉的山上看到三到四種螢火蟲混在其中,此起彼落又相互映襯,彷彿就是一場視覺的交響樂。

在黑暗中摸索螢火蟲世界,長達十五年,陳燦榮也從一個門外漢,成為螢火蟲生態的翹楚,尤其和昆蟲專家鄭明倫發現了台灣特有的「灰翅雪螢」。

那一次,在高雄縣藤枝調查螢火蟲生態時,原本以為找到「雪螢」,但仔細觀察,才驚覺找到的螢火蟲觸角呈現鋸齒狀,似乎和雪螢的絲狀不同。他們再進一步透過其他器官的比對,終於證明找到新的螢火蟲了!灰翅雪螢的國際命名:「Diaphanes cheni Jeng ,2001」,當中的cheni即他姓氏的拉丁文,而Jeng則是指命名者鄭明倫。

因為有夜晚的黑,才能襯托螢火蟲的亮;默默持續研究保育台灣的螢火蟲、抗拒採訪直說沒時間的陳燦榮,不正是把台灣螢火蟲襯托得光鮮無比的另一片黑幕?

小檔案_追螢達人‧陳燦榮

出生:1966年
學歷:華夏工專機械科
經歷:中華民國螢火蟲保育協會理事、常務理事
現職:自由工作者,致力螢火蟲調查研究
著作:《螢火蟲之歌》、《台灣螢火蟲》、《台灣螢火蟲生態導覽》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