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他,永不停止好奇

陳瑞憲:品味,是可以學習的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他的設計品味,影響過去十年的台灣;他在三十二歲,已經設計出人生高峰作品誠品書店;他是台灣唯一三度獲選為「亞洲最具影響力大獎」的建築設計師。如果誠品書店是台灣文化品味的經典代表,他便是形塑台灣美學品味,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知名建築師阮慶岳則這樣形容他:主導了台北九○年代以來,富含東方人文、簡單、安靜的美學風格。

他,是陳瑞憲。

二○一二年,他的設計案,件件都引人注目:誠品集團跨越海峽到蘇州的人文藝術空間;誠品在台北市跨界以「文學旅館」為概念豎立的新形態飯店;汕頭大學音樂廳等多項建築設計……,在亞洲都具指標性意義。

但不只是設計。陳瑞憲今年還要突破過往角色,從三度空間走入平面空間,從建築設計師變成一位總編輯,為台灣社會下一步──一個有美學競爭力的社會,做一件重要的事──打造四本書,有系統的引領讀者醞釀、累積屬於自己的美學與品味。

這是相當於一部電影的投資,製作時間達一年半的作品,陳瑞憲領軍編輯團隊,與八十位專家合作,走訪四座重要的世界文化城市:巴黎、倫敦、紐約、京都,採訪最有世界高度的品味知識。

為什麼他要破框成為總編輯?「因為我相信,品味是可以學習的。」他的答案簡短有力。品味不是天生,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可學習可累積。

相較於其作品投射在鎂光燈與話題之下,低調的他,很少主動說自己的故事。但「學習」這個觀點,正可以詮釋陳瑞憲自己今日成功背後的邏輯。

因為三十出頭就在台灣有舉足輕重的作品,大多數人都會主觀認為陳瑞憲是天才型的人。阮慶岳說,很多人同樣觀察到自然界或生活細微處一項美的細節,但陳瑞憲將其放入作品中時,下手之精確、再現之完整,是他與別人最大的天分差別。認識他三十餘年的世界旅遊專欄作家比利(洪濬成)說,他總是不著痕跡、不用任何裝飾樣式,就展現東方視覺哲學,又不失當代的前衛。

陳瑞憲卻不將成就歸因於天分。他沒有名校文憑,而是從畫兩千條直線以及打掃事務,如此的基本學習出發,成就具最大影響力的作品。

愛上建築是小小反叛

他愛建築始於童年。出身於「小美冰淇淋」的大家族,每回冰淇淋店打烊,還在念小學的他,最喜歡做的事是把椅背互靠、組合,用想像力圍成一間間和室,建造一方方理想空間。

他求知若渴。高中時尚未解嚴,他從僅有珍貴的建築刊物《台北房屋》,於知名建築師吳明修筆下,瞥見了世界知名建築師萊特的代表大作「落水山莊」,深深被那與自然毫無隔閡的和諧關係打動。自此只要有機會就去找國際名師作品來看。聖心女中校慶,別人乘機去認識女生,他是跑去看日本名建築師丹下健三清水模作品。

然而身為獨子的他在二十七歲前,仍相當順從長輩的期望,大學讀化學系,又前往日本念語言學校,準備報考糕餅師傅專門學校。若順著這條路走,他現在很有可能是一位甜點名匠。

但他在念語言學校時,內心對建築的嚮往,讓他常留連於神保町舊書店間翻找建築設計書。就在這,他遇到了兩本影響他一生的建築名作導覽書,一本談東日本、一本談西日本。各自不過一公分厚,但詳載東從千葉縣、西至廣島的名作,各種現代觀念與手法。裡頭的作品是如此的吸引人,讓他無法再按捺,報考了「東京設計者學院」的建築科系。

這是他此生一次小小的反叛,他告訴自己:「人生是我的!」

關於媒體報導他,以第一名畢業於這所學校。陳瑞憲擺擺手,「唉,那只是考不上大學的人去念的二流學校啦。」他謙稱。

真正的學習養成,不在學校,而在他腳下。

手握著那兩本建築名作導覽小冊子,他沒上課的時候就跑遍全日本,住膠囊旅館、下大雨時獨行在荒涼的陌生郊區、甚至不知哪來的膽子闖入工地裡,五、六十座名作,一一親臨觀摩。那段期間最挑戰他的,不是貧窮旅遊的辛苦;而是要違背他害羞靦腆的個性。

高松伸是當時日本最有名的建築師,陳瑞憲受他光影豐富的手稿所感動,不知道哪來的勇氣,一個人跑到他京都的事務所,想要拜見。當他害羞得支支吾吾說不出口,櫃檯小姐熟練的往背後一疊文件手一抽,給他一張高松伸的作品表,包括地址。陳瑞憲就這麼又老老實實的一間、一間去拜訪。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間郊外私人別墅。他先搭一小時電車、再搭一小時公車到達,站在主屋外很遠很遠的大門口。靦腆的他猶豫了很久,不知道該怎麼開口要求人家願意讓他入內。他掙扎了好久、好久,好不容易用畢生的勇氣按下電鈴,卻因為主人不在而無人應答。他再一個人緩緩的,搭兩個小時車回到京都。那失望不可言喻。

「然而,這個旅程對我來說太重要了,」陳瑞憲說,「讓我開始有判斷力。」

走了數百公里,看遍日本建築作品,每一個停留都是一次學習。因親臨現場,他感受到的,不只是硬體建築,更有當場的光影與空氣流動方式,與周遭風、樹、天光如何互動。

「光是推動一扇門,是厚重?厚重到什麼程度?是什麼感覺?甚至聞起來什麼味道?」他搖搖頭,「沒有親身在那裡很難有體會。」也這趟旅途中,他發現改變他一生的重要人物──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的兩份考卷

這位以光之教堂、司馬遼太郎紀念館、淡路島夢舞台、本福寺御水堂、大山崎美術館……,而影響全世界建築語言與人文思想的大師,當時才剛剛成名。

但安藤的作品與陳瑞憲一相遇,就讓他感動不已。

這是坐落在京都高瀨川旁的京都「Time's」。這棟清水模建築蘊含了「複合式迴游」傳統京都風味,卻又全然創新。「它就這麼雍容安詳的,依偎在川邊。」人、水、光、水面上的鴨子、水邊的櫻花樹,全然融為一體。陳瑞憲為之深深著迷,回憶起最初受到落水山莊與自然關係間的感動。畢業後馬上爭取拜入安藤事務所門下。

想入門?安藤給他兩份入門考卷:一是畫兩千條平行直線;二是把其成名作「住吉的長屋」描一遍。兩份考卷簡單到令人不解,但敏感的陳瑞憲很快知道其用心所在:無非「根本」二字。「準備要進事務所,哪個人不急著交出自己最偉大的設計?安藤希望告訴我,所有的名作,都是從描好直線這麼根本的事出發。」

畫一條直線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從頭至尾筆色粗細、濃淡變化具生命力,需要非常強的運筆功力。了解到這一點,他並不急著把兩千條線快快描完。相反的,每一條線,他都用心的邊描、邊轉著鉛筆畫,讓線條均勻又有力,整整畫了一週才交卷。

不只畫直線,他在安藤老師旁邊的「根本」學習,更從最基本的打掃事務著手。

安藤忠雄認為,一名建築師不僅要能設計,還要能調查並了解基地的歷史與人文等條件,甚至掌握建築物本身的用途。而要掌握建築與人的關係,不能設計結束之後,就撒手不管。凡舉安藤的弟子,全都要定期到設計作品處重新檢視與維護。事務所的菜鳥陳瑞憲,就是從打掃安藤的作品,開始他的學習第一步。

每件作品,他一一去打掃,樑上看不見的地方缺了漆,也按照料號仔仔細細的架梯子上去補漆。在這個過程,「我看到了平常人看不到的角度和細節。」他說。而他更進一步把握這個最棒的時機,和居家者聊聊不會和設計師談的使用心得。

不吝分享生命熱情

陳瑞憲出身大家族,從小接觸過許多好東西,美感具有高敏銳度。但安藤的「根本」震撼,重新讓他體悟美好事物背後的基礎與工夫。這個體悟,加上他向來低調的個性,讓陳瑞憲一直保持一種謙卑的視角,把自己視為不足,不斷的吸取學習養分,即使成名後亦然如此。

他的學習腳步從未停下。尤其赴歐美深度旅行,更成為他從單一日式美學觀到多樣設計品味,很重要的轉折。

過去十年,巴黎幾乎成為他第二個家。在這座累積了數百年歐洲藝術精華,又不斷創新的城市,陳瑞憲看最新的建築,也常假扮要買房子的人,到處看老房子,為的,是深入許多人到不了的角落。談起巴黎六區一棟守著十六、十七世紀模樣的老房子,他眼睛放光,興奮得仍猶如當年二十出頭,拿著手冊跑遍日本的小夥子。

安藤忠雄曾經說過:「旅行,創造了人,也創造了建築家。」恰為陳瑞憲註腳。相較於安藤的冷冽風格,陳瑞憲發展出自己溫暖、人性的建築個性,還有那總是和煦、溫潤如老東西的觸感,就是這幾年來,不斷走訪歐洲而來。

不只是欣賞建築,他也看時裝展、聽音樂會、逛花店,大量閱讀。國外音樂會聽了不下千場,讀的書從日本談《源氏物語》中顏色用語的超級冷門書,到各種城市旅行札記,家中最重要的物件就是書,堆得到處都是。

只要瞥到任何國際城市有個還算有趣的展,無關建築與否,他都立刻飛去。他長期耳鳴、胃痛,心臟藥不離身,但為了看新東西、好東西,哪怕用的是短短兩、三天來回,他也都毫不猶豫。

「麥昆(Alexander McQueen,已故英國時裝設計名師)的展好棒喔,妳去看了沒有?」有次他問我,順手遞過看展拿到的手冊,我訝異那不過是他週末兩天的空檔。

雖然第一次和陳瑞憲接觸,會覺得他有種距離感,講話謹慎,舉止優雅。親近後才發覺,只要是和新知有關,他變得走路好快、好奇心好旺盛,時不時冒出:「那邊那個好像很有趣,我們闖進去看看好不好?」或是,比我們更常問:「哦,為什麼會這樣?那背後是什麼道理?」

熱愛學習,也不吝分享。設計新加坡世博館的建築師陳家毅提到,為Page One來台北設計分店時,他僅僅隨口向陳瑞憲提及:「唉,不知道要到哪裡去找材料商。」陳瑞憲馬上很大方的邀請他到工作室,攤開自己所有材料班底的目錄給他,一點不在意陳家毅為競爭品牌業主服務。「那對設計師來說,是一輩子累積的心血耶。」陳家毅感動萬分。

這種學習與分享的熱情,讓他接受《商業周刊》邀請,擔綱「alive客座總編輯」,帶領團隊製作品味四書。雖然說是客座,但陳瑞憲總是親力親為,主持企畫、選材到版面、視覺的會議,常常累得一邊開會一邊揉太陽穴。

讓台灣一起品味幸福

談品味,這兩個字多少有點做作惹人嫌,但陳瑞憲真的很希望打破這既有觀念,系統性的理性分析品味。他認為,品味的學習之旅,就如同日本人開動時說:「ぃだだきます」,意思是:我領受了!品味,是去領受原創者設計思考的過程與貢獻,了解了,體會了,「是會感到無限幸福的。」

即使只是一片小小的蛋糕,因為累積夠多的品嚐經驗,了解足夠的知識,養成了鑑賞的品味,一吃,便知這一片蛋糕背後代表了師傅是如何忠於傳統,又同中求異的努力過程與成果。

「怎能不感到幸福呢?」陳瑞憲滿懷笑容的說。

六十多年前,小美冰淇淋出現在戰後的台灣,創造當年許多人那小小一口的奢華與幸福。二○一二年,富裕起來的台灣,陳瑞憲想要做的,依然是最簡單而根本的事──祈冀累積讀者的知識倉庫,讓讀者醞釀屬於自己的品味與幸福。

而陳瑞憲最終的期望是,讀者也能跟他一起發自衷心的說:「好幸福喔!」

小檔案_陳瑞憲/亞洲美學大師

學歷:東京設計者學院、淡江大學化學系
經歷:安藤忠雄事務所、禾力設計主任設計師
現職:十月設計建築設計總監
得獎經歷:當代大中華區最具影響力的5位建築師之一(日本Weekly AsahiGraph評選)、3次獲得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香港設計中心評選)、首屆「空間母語」建築獎金獎
近期作品:汕頭大學圖書館、君品酒店、Hotel Quote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