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香港樓上鋪

2015/08/03

  • 文字 / 陳乃菁
LINE分享 FB分享

除了美食和血拼,香港還有什麼值得一看?答案是,設計。二○一二年,可以說是香港設計熱鬧的一年。「香港設計年」活動,在各個場域接力進行:十一月初,由香港設計學院與亞洲設計聯盟(The DesignAlliance Asia)合辦的「亞洲色彩Colours of Asia」開展;十二月「設計營商周」,以丹麥設計為主題,邀請國際設計大師到場演講……,野心勃勃的想讓香港成為亞洲設計重心與創意中心。撇開短期性的活動,香港的街頭,其實也有不同於國際精品的設計風景,只是你不曾注意;抑或沒有熟人帶路,你根本無法敲開這扇隱蔽的設計大門。

這,不在擁擠的路面;這,是香港的樓上鋪。

「樓上設計鋪,常可以找到更特別,更有個性的東西。」有香港多元才子之稱,曾任DJ、編劇與音樂製作人、並著有《潮敗最香港》等書的吳家輝指出,當國際品牌用天價大搶中環、銅鑼灣與尖沙嘴等購物地鋪時,許多更具特色、有想法的本地設計師品牌,也被迫退居租金較便宜的舊唐樓或工廠大廈樓上。奇特的設計風景於是誕生。在容易讓人迷路、充滿歷史感的老舊建築裡,風格獨具的潮流設計店鋪,既有新舊對比,又相互融合。

沒有地利優勢,香港的樓上鋪,靠的全是鋪主一股不輕易認輸的熱血。畢竟,樓上鋪仰賴口碑、熟人帶路,或得靠傳單或網站,才能拉起人脈網絡,在名牌設計店與連鎖店環伺的環境下,撐起特殊私房性。

「要吸引人多爬幾步梯走上樓看你的設計,需要加倍努力。所以成功的樓上設計鋪,一定要能與眾不同。」以DIY布娃娃起家、炙手可熱的新生代設計師Prudence Mak(麥雅瑞)說。其品牌不僅現在香港中環Soho、新加坡與倫敦設店,還登上大英博物館合作紀念品。然而,品牌剛起步時,付不起房屋租金的她,是租用九龍尖沙嘴舊大樓的樓上鋪,在充滿餐廳與便宜進口水貨的環境裡奮鬥,辛苦在街頭散發傳單,一點一滴造就今天的國際成就。

可以說,種種限制,帶來香港樓鋪夾縫中求生存的另一番景致。身為設計人的鋪主,對於店鋪設計投入更多心思,利用最少資源做裝潢,或乾脆擅用老建築的原始味道,創造另類的室內風格。紅遍兩岸三地的作家歐陽應霽,曾在銅鑼灣與友人經營樓上生活設計鋪,「經營店鋪,是許多設計人的夢想,在樓上鋪賣自己的設計或自己所愛(的商品),發揮創意作布置,總是可以保持一點個性和自由。」香港的步調又快又急,但來到樓上設計鋪,反而應該反向操作:放慢腳步,盡可能與鋪主聊天交流,挖掘他們腦袋中的寶藏。你會發現,看似冷漠的香港,其實臥虎藏龍,甚至仍存有濃厚的街坊人情。

接下來,請丟掉老掉牙的旅遊指南,跟著我們在香港的大樓裡鑽進鑽出,享受小小迷路後尋獲至寶的驚喜,且聽店主娓娓道來內心的澎湃。這是你不知道的香港另類設計人文風景。(編按:香港稱二樓以上的店鋪為「樓上鋪」,但香港的樓層採英制,地面第一層為Ground Floor,第二層樓實際地址通常標示為一樓)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