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港女插畫家 鹽酥雞攤找靈感

她畫出台灣小日子,三十五萬網友搶著看

2015/08/03

  • 文字 / 陳怡如
LINE分享 FB分享

「自然人憑證」是什麼?不扭捏做作的人才能申請嗎?為什麼既得利益者叫「天龍人」?只要把乖乖放在伺服器旁,機器就會乖乖工作?這些關於台灣的有趣觀察,全都來自Emily之手,文章一發表,隨即引發網友熱議。

八年前,插畫家Emily帶著她的貓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愛貓成癡的她,不僅出了兩本貓書,還以插畫細膩描繪台式生活,出版圖文書《小港包的台北五四三》。今年五月開始在udn上連載專欄,分享台灣點滴,總瀏覽數近三十五萬。「這都是台灣給我的機會,在香港我不敢想有這種機會!」Emily笑著說。

八○年代初,中英談判香港回歸,當時香港湧現一波移民潮,Emily一家人正是其中之一。她十三歲時到澳洲,在那度過了中學到大學的時光。九○年代華語樂正盛,即使隔著七千公里的距離,她仍深深著迷於台灣的流行歌,尤其愛看台灣專輯文案,「覺得台灣是很有文化的地方。」即使從未來過,她卻早已愛上這個素未謀面的小島。

在澳洲拿到平面設計學位後,她回到香港工作,曾在著名兒童漫畫《麥兜》的出版社「黃巴士」待了四、五年,參與《麥兜》平面出版物的設計。老實說,當時Emily日子過得不錯,有一份喜歡的工作、穩定的薪水,「但香港就是讓我有點焦慮的地方。」

剛出社會時,她幾乎一年就換一份工作,拿更好的薪水,過更好的物質生活,「但一直換、一直追,其實沒有想清楚自己的方向。」其實她喜歡畫畫勝過設計,但香港插畫工作少,黃巴士又無法給她突破缺口。

於是她決定做些開心的事,那就是養貓,沒想到竟成了她來台灣的契機。一開始這個養貓新手,常上網搜尋貓的知識,發現好多來自台灣的貓論壇,還因此結交了許多貓友。她第一次來台灣,就是到台南找貓友玩。

「覺得一切都好新奇!檳榔攤、路上抓猴的廣告,這些東西我都看得懂,但卻是一個又接近又陌生的文化。」台灣東西物美價廉,加上度假的優閒氛圍,還有貓友熱情招待,讓Emily對台灣產生極大好感,既然在香港看不到突破出口,乾脆到台灣一試。於是她帶著四歲小貓,在三十歲時,開始在台灣的全新生活。

只是她沒想到,首先面對的第一關,是生存的壓力。外國人在台灣找工作並不如想像中容易,她花了三、四個月才找到第一份工作,不僅薪資瞬間砍半,在台灣工作七年,薪水沒多過一分錢。

但她也獲得許多用錢買不到的東西。「在香港一切娛樂都要用錢買,沒有錢就沒有快樂的感覺。」但在台灣,她卻活得自在,找個公園就能舒服待上幾小時,即使不用吃大餐,一碗滷肉飯也可以很滿足,如果離開台北,生活又可以再改變,「這些都是香港不能給我的。我喜歡台灣有很多選擇,容許我有不一樣的價值觀。」

而她在台灣也終於一圓她的畫畫夢。拿到永久居留證後,Emily不再受到工作簽證的束縛,去年底辭掉設計工作,從今年開始變成全職的SOHO插畫家。她常在淡水家中,欣賞夕陽從淡水河上落下。

她大呼:「我這輩子最快樂的時候,就是在台灣,在地球上可以找到忠於自己的地方,這是非常幸福的!」或許就像她文章寫的:「旅遊是蜜月般的甜,生活是酸辣鹹苦,會不會回甘還得看個人心態。」熬過生存的苦,現在她已嘗到回甘滋味。

【延伸閱讀】Emily眼中的台灣

Q:第一眼對台灣的印象?

A:因為是去台南、墾丁玩,覺得好美,但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些店都可以下午不開。

Q:因為哪個瞬間喜歡上台灣?

Q:在澳洲時聽台灣流行歌就愛上了!喜歡那些音樂,專輯的設計與文案。

Q:在台灣生活,最喜歡和最辛苦的地方?

A:香港連休閒娛樂都得花錢買,可是在台灣找個公園也能舒服待上幾小時。辛苦的是在台灣賺錢不易,經濟壓力比較大。

Q:在台灣一定或經常要做的事是什麼?

A:逛書店;台灣書店的書很多,空間又大,香港的沒得比。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