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十年風華懷德居

引領台灣木作家具風潮

2015/08/03

  • 文字 / 駱亭伶
LINE分享 FB分享

週二早上九點半,新北市林口「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傳來刨木頭聲,工作桌上一對等待上漆的耶誕麋鹿,增添了一份童話感。一班二十二個學員,各自拿著手工具,埋首作品的對話;有的為搖椅磨出完美弧度、有的在編織藤椅模型、有的為老婆要送給閨密的畫架,做細部收尾。空間裡的一動一靜甚至敲打聲,都流露著沈靜的力量。

形容懷德居是台灣最美麗的木工教室並不誇張,八十坪挑高的空間,有學員說,光坐在樹下平台進行砂磨,呼吸山林空氣就覺得幸福。其實這裡除了三合院改建的家具知識館外,沒什麼設施,手機收不到訊號,周圍沒有餐廳,須自備三明治當午餐;但八年來,陸續有五百多人,每週選擇一天,離開熟悉的城市,駛向蜿蜒山路,願意在此失去了時間感,投入一日木工的生活。在雕塑木作的同時,也形塑出一幅木民群像。

一頭白髮的林東陽,是懷德居創辦人。從二○○六年起開始在部落格發聲,鼓吹手作、木作設計家具的價值,至今每週一篇文章從不間斷。十一年前,五十六歲的他從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提前退休,原本只想將蒐集的一千本家具圖書捐給學校,卻被拒絕。

「完全是無心插柳啊。」為了安置一千本書,他改建林口老家祖厝懷德居,沒想到,一條線拉出一頭牛,甚至一個牧場。二○○四年,懷德居家具知識館開幕,他在部落格寫下將來可做為木工教室基地的心願;整整一年詢問不斷,想學木工的朋友頻頻叩門。隔年十二月,他舉辦感恩週年音樂會,來了許多素未謀面、但對木工有興趣的朋友,林東陽當場便立下約定,請大家給他一年的時間籌備。

一切都是林東陽一步一腳印從零開始。他帶著以前台北工專(後改為台北科技大學)的學生、也是懷德居首位老師林彥志,到中部找木工機械公會的老友,一頓午飯、幾通電話就募到了圓鋸機,每家公司生產什麼就捐什麼;但也因為機器太多,原來規畫在圖書館隔壁二十幾坪的空間放不下,只好另覓他地。

二○○六年九月,林東陽老家旁荒廢豬圈變成木工教室,通往學校的小路車子擠得滿滿的,從高中生、家庭主婦到3C工程師,也有高中退休校長,因為當時台灣幾乎找不到學木工的地方。

就這樣,從週六與週日兩班開始,陸續一週六天開班,老師也從一位增加到三位;採一年兩學期學制,扣掉寒暑假,一期四個月。許多同學一學就是四年甚至八年,除非學員離開,才有名額,據說假日班尤其熱門,得候補排隊。

很多人問林東陽,退休了不是應該享清福,這把年紀何必到處募款辦學呢?林東陽很喜歡德國森林學家柯塔(Heinrich Cotta)的一段話:「我出生在一片沒有屋蓋的森林,我的出生就決定了我的職業。」一如其生命情境,十歲前成長於林口山上,念的又是中興大學森林系,許多事冥冥中早已注定。

一九七八年他赴美北卡羅萊那州立大學進修「家具製造與經營」學程,也確定了以家具教學為終生志業。返國後,他在台北科技大學任教,一教二十四年,目前台灣家具、木工業界的老闆很多都是他的學生。

從求學、教書到二○○三年從北科大退休,林東陽見證了一九七○到一九九○年,台灣家具量產代工的興衰。站在時代轉折點,有許多遺憾與醒悟,也埋下創辦懷德居的契機。

林東陽回台後,台灣正從木頭合板加工轉為以外銷為導向的家具量產,和他在美國所學一致,當時少有個人木作工坊,他的學生畢業後多半進入工廠擔任幹部。「那時台灣號稱家具王國,從美國買原料到台灣代工,飄洋過海再運回美國,有些又送回台灣賣。」現在回想起來,簡直匪夷所思。

他看見自己過去也陷入了美國家具工業量產的迷思,對於手工好的學生並沒有放在眼裡,「畢竟手工產值怎麼跟量產比?」台灣的工業多屬殖民形態,配合國外接單,少有自己的設計與思維,直到產業外移到中國或越南,才猛然驚醒,人才跟著工廠離開。

另一方面,北歐經典名椅也推了他一把。二○○二年,他赴日本旅行,首次看到丹麥設計巨匠韋格納(Hans Wegner)的名椅「The Chair」,天雷勾動地火,那一刻,他就知道以前愛的中式骨董通通不算。「這就是我要的東西,我要開始蒐藏。」

過去一起蒐藏骨董家具的同好曾問林東陽為什麼變心?林東陽說,每一張名椅都很好坐,可以實實在在在生活中使用,這樣設計是真正把人擺在第一位,不像中國的太師椅放在客廳裡頭供起來,只是權位象徵。在一張椅子裡頭,他看到北歐的工藝精神,不僅是台灣家具設計產業未來的方向,也看到台灣人失落已久的生活。

然而,過去台灣經濟蓬勃發展,沒機會停下來思考該過什麼生活。做木工是慢活,喜愛木頭,自然會有永續的觀念,尤其是個年所得兩萬多美元的國家,人民想學木工卻不可得,這是國家的遺憾,「別人不做,我來做」。

林東陽把懷德居定位為實驗學校,採取混齡教學,沒有統一的進度和課程,也沒有學習的年限,可以終身學習。同一班有初學者也有老學員,年紀可能相差到五十歲。「勤工儉學、心手合一」是懷德居的校訓,氣氛就像一個大家庭,不會有花錢上課的消費心態,大家把身份、年齡都放下來,且因為背景、專長、人生經歷都不同,反而互相激盪。

來懷德居有兩種人,一種對木工有興趣的業餘人士;另一種則是設計相關科系學生或從業人員。許多年輕設計師在懷德居學習榫接等木工技術,加強手作能力,也有學生來懷德居後,做出設計作品或模型,申請到紐約、德國的藝術學校,朝夢想前進。更不用說帶動了台灣木工教學與學習的風氣,目前光是北部就有一、二十家木作工坊與木工教室,很多都是從懷德居出去的學員。

「懷德居是一個很棒的成人教育,就像一個秘密基地,每個人在這裡找回成長過程中失落的一塊。」懷德居助教許金龍說,做工藝創作,直接跟五感有連結,眼睛要看、耳朵要聽,譬如用刨刀工具,聽聲音就知道姿勢、力度對不對。當然鼻子聞著不同木頭的味道,帶來了愉悅感,而鑿刀鑿下去到底平不平,用手摸可以得到最直接的答案。五感與環境的接觸,是最原始的本能,而且來這裡做家具,就是在建構個人生活以及家的輪廓,也找回了自信與幸福感。

懷德居影響的不只是技藝與生活,更有一種無形精神。他們正在籌辦一所木師教堂,做為「木工匠師的教學殿堂」,與台北大學合作,將木工教育納入大學學程,因為林東陽相信,「教育永遠是給人機會。」每教一個學生,就可以影響一個家庭,把這份回歸手作、與自然為伍的精神傳下去。

小檔案_林東陽

出生:1947年
學歷:美北卡羅萊那州立大學 進修博士學程
經歷:北科大工業設計系前教授
現職: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創辦人、懷德居基金會發起人

小檔案_木師之夢-懷德居十年展

網址:hdg.xuexue.tw/course.html
時間:2014/12/6~2015/1/4,1000~1930
地址:台北市堤頂大道2段 207 號(學學文創志業)
價格:成人250 元,學生150元
內容:展出懷德居師生作品55件,及哥本哈根家具匠師公會主席Niels Roth Andersen16件手製家具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