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池上藝術村 蔣勳帶你找自然之美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蔣勳在池上找回自然節氣,跟著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滿將至,他親眼所見,一粒粒稻穗逐漸豐盈飽滿,這是身在台北無法感受的節氣與晨昏變化。

台東池上像一幅美麗的畫。初夏,稻田綻放飽和的綠,遠方的海岸山脈綴著白雲。去年十月,美學大師蔣勳悄然入住這如詩如畫的小鎮,八個月下來,他已自居為池上人。

蔣勳來這裡過生活、寫日記,也畫畫。台灣好基金會在池上老街、萬安村、錦園村及大埔村認養多棟老房子,無償提供藝術家進駐創作,採聚落形態,希望打造台灣的「巴比松村」(編按:一八三○至四○年代,米勒、盧梭等畫家移居巴黎巴比松村,興起鄉村風景畫派)。蔣勳是首位駐村藝術家,並擔任計畫總顧問。

老房子改造於今年五月陸續完成,六月將正式邀請藝術家進駐。藝術家有兩種任務:其一是在當地學校開授短期課程,與在地學生、居民分享美學;其二則專心創作,把池上的土地精神,表達於作品之中。

蔣勳屬於後者,把自己丟進池上,心無旁騖。當他第一眼看到池上大埔村的老屋,覺得似乎回到童年的家。這間老屋前身是池上國中教職員宿舍,格局簡單,外觀是堵灰色的磚牆。第一天,隔壁鄰居帶了水果,插了一瓶花給他;當晚,他走出家門,看見許久沒看到的獵戶星座。「池上或許是一個救贖,讓許多迷失在都會裡的人找回自己。」他說。

蔣勳每天出門散步好幾回。走在小徑上,東邊是海岸山脈,西邊是中央山脈,兩者間一百七十五公頃的稻田,全成了他的畫面。陽光下稻田的綠,比翡翠還漂亮,他一見,忍不住畫下來。他笑著說:「我現在遇到的麻煩是,池上每天光影都不一樣,我把油彩不停疊上同一幅畫。學生一看,問我:『老師你不是本來在畫收割,怎麼變成插秧?』」

二十多年前,蔣勳擔任東海美術系主任時教導的學生,在蔣勳號召之下,也帶著各自的專長來到池上。旅法畫家魏禎宏,日前為池上國中學生上了一週的版畫課,藝術家巫雲鳳將為福原國小舉辦一場繪本藝術營,而空間設計師陳仕卿,則想來駐村畫畫……

學生問蔣勳:「你記不記得那晚太魯閣峽谷的月光?」二十多年前,蔣勳的講堂泰半不在東海大學的教室,反而在太魯閣。他和畫家楚戈、詩人席慕蓉帶著學生夜遊太魯閣峽谷,滿月灑下一地銀光,連平常最聒噪的學生也不講話。一名學生囁嚅的說:「這麼美,我畫不出來。」席慕蓉轉身,滿臉都是淚,「我也畫不出來。」

「其實,我們要教的是這個東西。在大自然最美的時刻,我們熱淚盈眶,」蔣勳說,「只要看過一次,走到天涯海角都會記得,在你最沮喪、絕望的時候,它會出來救你。」

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說,池上藝術村第一年是實驗階段,希望五年後,來池上創作,能變成藝術家自然的選項之一。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陳冠華的師生團隊,將多力米穀倉整修為藝術中心與展覽館,最快今年十月,就可以見到駐村藝術家的作品。

畫家米勒在巴比松村畫下《晚禱》與《拾穗》。最終,都是在講人與土地的故事。蔣勳期望「池上畫派」誕生的一天。來到這裡的藝術家,知足生活,創作純粹,就像《晚禱》的農民,謙卑但篤定,永存寄望。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