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作品《逐雲》,不規則外觀充滿流線感。(圖片來源:ROSO機器人工作室提供)
作品《逐雲》,不規則外觀充滿流線感。(圖片來源:ROSO機器人工作室提供)

在新科技與老工藝碰撞現場,看機器人蓋房、竹片組家具

2024/12/08

LINE分享 FB分享

過去多以手工傳承的傳統工藝,保有手感的質樸與細膩,其中的珍稀性與傳承感,值得現代珍惜。但如今數位科技興起,新時代的創作方式結合傳統工藝,開始探索過去達不到的延展性與形狀。

台灣使用科技結合傳統工藝與創作,其實除了藝術家范承宗,還有透過數位方式,結合機器人與新科技打造數位工藝的團隊。由逢甲大學與陽明交大共同創立、副教授王識源與盛郁庭研究的「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最初成立是因為想解決建築業面臨的缺工問題,他們製作營建機器人,與營造廠和建設公司合作,依照施工需求打造噴漆機器人、速乾水泥機器人等。

水泥、紅磚、木頭、塑膠都是材料。他們想測試用不同材料,結合傳統工藝手法、演算法,以及用機器人取代部分人力方式,製作大型藝術裝置,希望透過不同作品,引起對於多樣性材料的討論與注意。

團隊展示竹片連接的方式與曲面狀態。(圖片來源:ROSO機器人工作室提供)

團隊展示竹片連接的方式與曲面狀態。(圖片來源:ROSO機器人工作室提供)


2022年,他們打造作品《逐雲》,以傳統竹工藝為主軸,捨棄常見的竹管及竹編,使用厚度僅有4至5釐米的薄竹片進行創作。

與工藝師范承宗使用科技演算建造材料的方式相似,他們透過科技運算呈現莫比烏斯環的曲面,讓本身可被彎曲的竹片,透過精細計算的摩擦力,尋找彼此之間的連接點,使作品產生圓弧形狀,再讓竹片相互堆疊,使得大件作品可以輕盈站立,也因為夠薄,能夠讓光穿透,展現現代美感。

作品《珊弧・山瑚》是以珊瑚生長推擠狀態為概念,放在沙灘與海洋融合的景象十分夢幻。(圖片來源:ROSO機器人工作室提供)

作品《珊弧・山瑚》是以珊瑚生長推擠狀態為概念,放在沙灘與海洋融合的景象十分夢幻。(圖片來源:ROSO機器人工作室提供)


另一件使用演算法與3D列印創作的《珊弧・山瑚》,則是用塑料打造。盛郁庭分享,靈感為珊瑚的自然生長過程,透過電腦演算法,模擬珊瑚在生長時的細胞推擠、複製、擴張,演算出曲面形態。他們以透明度高的塑料進行初期創作,作品經年累月,塑料透明度產生變化,可再進行材料回收並重新壓製成椅子,成為可循環利用的作品。

盛郁庭分享,其實使用科技介入設計,是希望不同材料與傳統工藝能找到新的結合。舉例來說,如果未來竹片可以大量生產,有機會成為組合式家具,那是材料選擇的一大躍進。如今透過藝術作品,可以看到新時代更多可能。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