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Perspective

童書之森中之島規模並不大,外表是清水混凝土牆,內部則是溫暖的木質材料。(圖片來源/童書之森中之島)
童書之森中之島規模並不大,外表是清水混凝土牆,內部則是溫暖的木質材料。(圖片來源/童書之森中之島)

李清志專欄〉安藤忠雄畢生夢想,送給家鄉大阪孩子的禮物「童書之森中之島」

2023/04/30

LINE分享 FB分享

去大阪旅行一定要去中之島,因為這裡是大阪的心臟。中之島不只是大阪地理上的中心地帶,也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大阪市政廳、公會堂、法院與圖書館都在中之島上,也有國立國際美術館、中之島美術館、大阪市立科學館等多座美術館與博物館,可說是大阪精華地區。

安藤忠雄是大阪人,他一直希望在大阪中之島有建築作品,過去他的公會堂改造提案未能獲得青睞,後來雖然設計了一座京阪電鐵車站,但是卻沒有正式的建築作品,直到最近終於設計建造「童書之森中之島」兒童圖書館,才完成安藤先生的夢想。

安藤忠雄生長於大阪,一直希望在大阪留下建築作品,「童書之森中之島」兒童圖書館,才完成安藤先生的夢想。(圖片來源/李清志)

安藤忠雄生長於大阪,一直希望在大阪留下建築作品,「童書之森中之島」兒童圖書館,才完成安藤先生的夢想。(圖片來源/李清志)

安藤忠雄生長於大阪,幼時家境並不好,常只能站在書店看書,沒錢買回家,甚至他曾經把看一半的書,偷偷藏在書店角落,免得被人買走,第二天再把書從角落拿出繼續讀。

幼時的讀書經驗帶給他極大的影響,他發現讀書可以為他開拓眼界,帶來人生的想望,他曾說:「對於人類的心靈成長來說,書是最好的養分。」後來他也常常在閱讀中,心中產生懊悔「這樣的書,我如果年輕時可以早一點讀到這本書多好!」因此他非常希望為下一代的小孩創造美好的閱讀環境,彌補幼時的遺憾。

安藤忠雄在「童書之森中之島」室內設計許多不同的空間變化,有類似峽谷、橋梁、洞穴等空間。(圖片來源/李清志)

安藤忠雄在「童書之森中之島」室內設計許多不同的空間變化,有類似峽谷、橋梁、洞穴等空間。(圖片來源/李清志)

大阪的「童書之森」圖書館由安藤忠雄提案,市政府提供土地,而安藤先生則負責設計與募款,等於是安藤先生捐獻給大阪市的一個禮物。其實這樣的公益捐贈並非沒有前例,同樣位於中之島的公會堂建築,當年就是大阪商人岩本榮之助捐款所建,可見大阪商人有這種回饋自己家鄉的好風氣,安藤忠雄也希望藉此回饋給自己的家鄉大阪。

這座兒童圖書館規模並不大,外表是清水混凝土牆,內部則是溫暖的木質材料,安藤忠雄在室內設計許多不同的空間變化,有類似峽谷、橋梁、洞穴等空間,讓每個孩童在童書館中,都可以找到自己舒適安穩的角落,享受獨自安靜閱讀的時光。正如「童書之森」館長所說:「希望來訪的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座森林裡,找到喜歡的書和角落,自由徜徉在書的世界裡。」

讓每個孩童在童書館中,都可以找到自己舒適安穩的角落,享受獨自安靜閱讀的時光。(圖片來源/童書之森中之島官網)

讓每個孩童在童書館中,都可以找到自己舒適安穩的角落,享受獨自安靜閱讀的時光。(圖片來源/童書之森中之島官網)

青蘋果象徵青春:不老心境

「童書之森」裡有許多繪本,包括梵谷、畢卡索、莫內等繪本,也有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人的書,甚至還特別設有一區關於「生死學」的書,教導小孩面對死亡等人生議題。最有趣的是,圖書館進門處還有展示「館長小時候看的書」,讓孩童產生閱讀的好奇心。

圖書館後方有一座圓筒狀的空間,進入其中可以抬頭看見天光從頂上洩入,光線打在圓弧的牆上,形成奇特的光影效果。(圖片來源/李清志)

圖書館後方有一座圓筒狀的空間,進入其中可以抬頭看見天光從頂上洩入,光線打在圓弧的牆上,形成奇特的光影效果。(圖片來源/李清志)

圖書館後方有一座圓筒狀的空間,進入其中可以抬頭看見天光從頂上洩入,光線打在圓弧的牆上,形成奇特的光影效果。這樣的空間經常出現在安藤忠雄的設計中,重現他當年在羅馬體驗到的「萬神殿經驗」,讓他體會到光影在建築中可以產生魔法般的效應,或許安藤先生也希望年輕人在小時候,就可以感受到這樣的奇妙經驗吧!

「童書之森中之島」的圖書館前設置青蘋果,代表安藤忠雄不滅的熱情與創意,這顆青蘋果也成為中之島的新地標。(圖片來源/李清志)

「童書之森中之島」的圖書館前設置青蘋果,代表安藤忠雄不滅的熱情與創意,這顆青蘋果也成為中之島的新地標。(圖片來源/李清志)

安藤忠雄最近常常提及青蘋果,他說青蘋果代表「青春」,但是「青春不是年華,青春是心境」,就像他雖然已經80多歲,但是內心卻依然充滿熱情與創意,就是一種青春的狀態。所以他也在圖書館前設置青蘋果,代表他創作永遠不死的熱情與創意,這顆青蘋果也成為中之島的新地標,每天經過這裡的人,看見青蘋果,都會提醒自己,不管自己是什麼年紀,都要保有青春的熱情與創意。

這座兒童圖書館建築,不僅滿足安藤忠雄希望在中之島設計建築的想望,同時也實現他希望為年輕孩童打造美好閱讀空間的夢想。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