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看見齊柏林全新年度特展以「城市」為題,透過齊柏林的視野,改變觀看的角度與高度,俯瞰城市,也走進城市。(圖片來源/樸實創意)
看見齊柏林全新年度特展以「城市」為題,透過齊柏林的視野,改變觀看的角度與高度,俯瞰城市,也走進城市。(圖片來源/樸實創意)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年度特展「覓城」:我們希望有一個怎樣的家,便會有一個怎樣的城市

2023/01/05

LINE分享 FB分享

生活在遍佈城市安全與便利的網絡中,置身其中,卻也隔絕了自然、看不見災害、看不見破壞。在《見山》《逐岸》與《映河》之後,全新年度特展以「城市」為題,跟著齊柏林的視野,改變觀看的角度與高度,俯瞰城市,也走進城市,穿梭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巷弄,或尋覓,或探索,或漫遊。

從遇見一位「等候鳥的人」開始⋯⋯

齊柏林曾說過「多年來,我都是在拍家」,在多數沒有人的空拍影像中,有著齊柏林導演對於島嶼、城市與家最深的關懷與眷戀。在城市中,所有的故事都來自於置身其中的我們日常累積、形塑、創造的各式故事,讓城市產生溫度與人情,以及每日前行的能量。

也因此,在此次《覓城》展覽中,特別邀請甫以長篇小說《女二》獲得第23屆台北文學獎年金首獎的作家鄧九雲為展場創作文本,故事從遇見一位等候鳥的人開始,透過鄧九雲的文字搭配展場的4個區域,置身展場,傾聽候鳥的人為我們描述其所見的城市,我們也在故事之中,不自覺與這座城市對話。

展場也設計專屬展覽專刊,完整收錄展場影像與鄧九雲創作全文本。(圖片來源/樸實創意)

展場也設計專屬展覽專刊,完整收錄展場影像與鄧九雲創作全文本。(圖片來源/樸實創意)

漫遊4展區,成為城市的參與者

也為了回應與重拾齊柏林導演無人的空拍照片中,希望我們從中感受與觀察到的城市與家的故事,展覽特別分為「輕盈與隱蔽・城市的觀看」「直覺與記憶・城市的符號」「慾望與夢想・城市的共存」與「遠望與微觀・城市的度量」4展區,並邀請鄧九雲、張溥輝、陳敏佳與李明璁4位協同創作者,分別與齊柏林導演作品對話,開啟從未想像過觀看城市的角度與方式。

在第一展區「輕盈與隱蔽・城市的觀看」中,鄧九雲搭配知名舞台劇演員時一修的共同聲音演繹,將文本轉化為聲音,在文字與聲音之中,遇見那位「等候鳥的人」,開始思考城市與我們之間的情感哲學。

隨後進入第二展區「直覺與記憶・城市的符號」,設計師張溥輝透過視覺設計,跟著齊柏林的視角,將其作品中各式城市輪廓、線條、顏色進行重新轉繹,讓城市的色彩增添了更多想像力與趣味。

而在第三展區「慾望與夢想・城市的共存」中,特別邀請同為影像創作者的陳敏佳,帶著一頂紅帳篷,走進齊柏林導演曾經按下快門的城市角落,或探索、質疑、揭露,或是僅僅拍攝,什麼也不想的感受這座城市。

第四展區「遠望與微觀ɪ城市的度量」,由社會學家李明璁,走進齊柏林創造的「見林」遠望尺度,偶遇街巷生活微觀的「見樹」視角。(圖片來源/樸實創意)

第四展區「遠望與微觀ɪ城市的度量」,由社會學家李明璁,走進齊柏林創造的「見林」遠望尺度,偶遇街巷生活微觀的「見樹」視角。(圖片來源/樸實創意)

最後,第四展區「遠望與微觀・城市的度量」,由社會學家李明璁,走進齊柏林創造的「見林」遠望尺度,偶遇街巷生活微觀的「見樹」視角。近年來著迷路上觀察學的李明璁,透過自身細膩觀察視角,將紀錄的各式城市故事與溫度,與齊柏林影像彼此映照,向同樣以身為度的齊柏林致敬,也提醒、邀請所有觀者用自己的雙腳與行動,重新發現城市的各種可能,不再只是走進齊柏林,也能走進這座城市,成為真正的參與者,繼續前行,創造更多城市的故事。

看得見的城市,有我們看不見的故事

如同齊柏林曾說過的「我們希望有一個怎樣的家,便會有一個相對應的城市樣貌」,期待《覓城》展覽,帶領觀者在每一張照片的新鮮與驚奇中,一同探訪城市的故事、感受城市的肌理。並且記得家的樣貌,因為想念,再次依戀與創造城市的故事,有你也有我的美好故事。

在多數沒有人的空拍影像中,有著齊柏林導演對於島嶼、城市與家最深的關懷與眷戀。(圖片來源/樸實創意)

在多數沒有人的空拍影像中,有著齊柏林導演對於島嶼、城市與家最深的關懷與眷戀。(圖片來源/樸實創意)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覓城》 展覽資訊〉

展覽時間:2022.12.28-2023.秋
展覽地點:齊柏林空間(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得忌利士洋行後棟)
總策展人:龔書章
協同策展:許哲瑜、郭中元
策劃執行:樸實創意
視覺設計:中間研究室、陳瑛皞
協同創作:鄧九雲、張溥輝、陳敏佳、李明璁
展場文本作:鄧九雲
文本朗讀:鄧九雲、時一修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