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爬上國家戲劇院的屋頂露台,我們第一次從這個視角俯視中正紀念堂廣場,近距離細看戲劇院屋簷走獸與斗栱雕花。(攝影/郭涵羚)
爬上國家戲劇院的屋頂露台,我們第一次從這個視角俯視中正紀念堂廣場,近距離細看戲劇院屋簷走獸與斗栱雕花。(攝影/郭涵羚)

開箱兩廳院:爬上國家戲劇院屋頂、鑽入水晶燈旁貓道,一窺表演最高殿堂的秘密

2020/10/15

LINE分享 FB分享

從沒有想過,有朝一日會爬上國家戲劇院的屋頂露臺。手腳並用,穿過僅能容納一人的梯道,直達頂端。一瞬間,視野突然變得開闊起來。

第一次從這個視角俯視中正紀念堂廣場,近距離細看戲劇院屋簷走獸與斗栱雕花,兩廳院屋頂共鋪設約50萬片琉璃黃瓦,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

「打開台北(Open House Taipei)」活動前,《alive》採訪團隊搶先開箱國家兩廳院,打開台灣表演藝術最高殿堂的神秘黑盒子,跟著劇場達人、專業技術人員一窺幕後製作秘辛。

「劇場本身就說著城市的歷史,那些關於人們打造現在與未來的夢想,」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說,「它不僅是建築,更反映時代的美學和生活樣貌。」

1987年完工啟用的兩廳院,由建築師楊卓成設計操刀。我們站在戲劇院大廳,比電影《鐵達尼號》場景還誇張的大型樓梯鋪著紅毯,上方牆面出現中式圖騰。

在座椅上仰望水晶燈,打開的穹頂一角,正是隱藏幕後的秘密空間。(攝影/郭涵羚)

在座椅上仰望水晶燈,打開的穹頂一角,正是隱藏幕後的秘密空間。(攝影/郭涵羚)

天花板懸吊奧地利施華洛世奇(Swarovski)水晶燈,卻是東方宮燈造型,反射鑽石光芒。高聳的米黃色大理石柱整塊來自義大利礦山,讓柱面的花紋得以連續接合。中式建築與西式音樂廳、戲劇院交會,絲毫不違和。

兩廳院營建初期買下整個義大利礦區的礦石,再運回花蓮切割編號,大理石柱呈現紋路一致性。(攝影/郭涵羚)

兩廳院營建初期買下整個義大利礦區的礦石,再運回花蓮切割編號,大理石柱呈現紋路一致性。(攝影/郭涵羚)

這棟台北超經典建築,魔鬼藏在細節裡。「我們面對的是無止境挑戰,沒有結束的一天。」劉怡汝說。

第一個挑戰是,聲音。為維護演出品質,兩廳院室內空間看不見一扇窗戶,徹底隔絕外部雜音。只有檐下斗栱旁不易發現的葫蘆窗,悄悄送進新鮮空氣。相較於一般建築牆面厚度約12至15公分,兩廳院牆面厚達25至30公分,確保隔音,牆面打洞更是禁忌。這場聲音保衛戰,做得滴水不露。

連座椅都有細節。每張要價新台幣2萬元的椅子,坐墊底板具有吸音板。兩廳院顧客經營組張詠晶解釋,吸音板用意是讓餘響差異(編按:音源停止後,降低至60分貝所需時間)不受觀眾多寡影響。椅腳有孔洞,做為空調出風口,既可降低一般空調噪音,又能讓空間溫度平均。

第二個挑戰是,達成表演團體出招的「不可能的任務」。例如雲門舞集與藝術家蔡國強合作的《風.影》,上弦月下,穿著白色舞衣的攀岩好手躍上戲劇院屋頂琉璃瓦揭開序幕;《水月》則考驗把水送上舞台,經過精密計算,再從凹槽流出至集水槽,當年為配合舞者體溫,水還須在後台加熱。

一場完美演出,背後是無數幕後工作人員的辛勞。我們打開服裝製作室,空間陳列各種體型人台,符合表演者不同身型。表演途中,一旦服裝出了意外,必須送至裁縫機緊急修補。隔壁的洗衣房,一場演出完接到上百件服裝,立刻清洗、烘衣。統籌管理組林省吾透露,曾遇到舞者眾多的芭蕾舞團,整個樓層走道都掛滿舞衣。

錯落的紅色鋼鐵上架設著燈具,正面投射舞台燈光,高度約25五公尺。(攝影/郭涵羚)

錯落的紅色鋼鐵上架設著燈具,正面投射舞台燈光,高度約25五公尺。(攝影/郭涵羚)

我們躡手躡腳,爬上神秘通路─貓道。從約19.6公尺的高度,俯視戲劇院舞台。貓道可不是貓走的地方,是幕後工作人員的走道區,因為寬度僅容納一人,且須小聲行走,像貓一樣。

眼前62根吊桿,令人眼花撩亂。這是讓舞台布景物換星移的魔法,布幕、燈光懸掛於吊桿,等待劇情需要時放下。技術管理組陳仕愷解釋,吊桿可載重750公斤,約3台直立式鋼琴。

眼前62根吊桿,令人眼花撩亂,布幕、燈光等需要皆由此操控。(攝影/郭涵羚)

眼前62根吊桿,令人眼花撩亂,布幕、燈光等需要皆由此操控。(攝影/郭涵羚)

在天花板水晶燈與中央穹頂之上,還隱藏秘密通道。走在錯落的紅色鋼鐵上,舞台和座位區盡收眼底。這裡架設燈具,正面投射舞台燈光,高度約25公尺,舞台上的人變得好小。但我們還是捕獲一個彩蛋:當晚即將演出《李爾在此》的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正在舞台走位!

深入戲劇院水晶燈之上的秘密通道,可見投射燈和水晶燈骨架結構。(攝影/郭涵羚)

深入戲劇院水晶燈之上的秘密通道,可見投射燈和水晶燈骨架結構。(攝影/郭涵羚)

這場「打開兩廳院」的最高潮,登上戲劇院屋頂露台。仙人騎鳳、龍、獅子、天馬與海馬等走獸,安置於屋簷上。傳說走獸能避火、避邪,象徵吉祥如意。

我們手腳並用,穿過僅能容納一人的梯道,直達國家戲劇院的屋頂露臺。(攝影/郭涵羚)

我們手腳並用,穿過僅能容納一人的梯道,直達國家戲劇院的屋頂露臺。(攝影/郭涵羚)

平常只能在紀念品店看見的走獸模型,我們在屋簷旁近距離看到本尊。(攝影/郭涵羚)

平常只能在紀念品店看見的走獸模型,我們在屋簷旁近距離看到本尊。(攝影/郭涵羚)

根據《榮耀25:貼近國家兩廳院的101種方式》記載,傳統建築走獸具有嚴格安置規定,兩廳院的走獸形制,屬最高規格。古代王公貴族才能使用的建築形式,如今藝術不分階級,迎向尋常百姓。

〈打開房子〉

每年秋天,「打開房子(Open House)」全球串聯紐約、墨爾本、米蘭與維也納等近50個國際城市,進行秘密空間體驗活動。根據規範,參與的空間須滿足不對外開放、非公眾區域、免費入場、閒置或秘密場所等5個條件其中一項。、這個從1992年創始於英國倫敦的活動,如今每年聚集超過約200萬總參觀人次。台北首度取得授權,將於11月28至29日舉辦,成為在疫情下全球唯二全面開放實體活動的城市。

打開台北網站:www.opentaipei.org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