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探倫敦地鐵、唐寧街官邸,「打開房子」從英國擴散全球
2020/10/15
- 文字 / 柯曉翔
午夜探訪地鐵、潛入富豪俱樂部、溜進私人畫廊……人人都有好奇心,這是一年一度,可以光明正大偷窺的機會。
它是「打開房子(Open House)」秘密空間體驗活動,每年秋天橫跨5洲、近50座城市舉辦,一年超過約200萬總參觀人次。
「人們可以了解這座城市如何運作,形塑看待城市的全新觀點,」打開房子全球總部總監喬治.卡夫卡(George Kafka)接受《alive》專訪時表示,「無論你對建築有無興趣,從歲到88歲都會喜歡打開房子探索。」
英國外交部是打開倫敦的熱門景點,透明的屋頂設計氣勢非凡。(圖片來源/Elanor Wang)
打開房子創立於1992年,由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理事會主席維多利亞.桑頓(Victoria Thornton)發起。當時英國政府與社會大眾多聚焦歷史建築,缺乏關注現代建築。桑頓的初衷是想讓民眾親近建築之美,更能面對面與建築師交流。
第一年約100多位參觀民眾聚集,如今每年超過25萬民眾參與打開倫敦。曾在倫敦求學與工作、打開台北策展人吳卓昊觀察,打開房子不僅讓倫敦人理解城市空間故事,更讓建築業界過去封閉的資訊更加透明化,產生良性競爭與合作。
在這個歷史最悠久的主辦城市,「打開房子」玩到多極致?唐寧街官邸、外交部、各國大使館等,當天都揭開神秘面紗,民眾大排長龍等著入場,甚至須事前抽籤。
伊索肯公寓樓(Isokon Building)是英國代表性建築,戰後左翼分子秘密會所。(圖片來源/Lydia Chang)
各種風格的建築,向民眾展示歷史切片。如1934年建成的伊索肯公寓樓(Isokon Building)是戰後左翼分子秘密會所、英國現代主義建築前驅,一批包括包浩斯學校創辦人華特.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在內的難民設計師曾居住於此。如今伊索肯公寓樓的主人,大方讓陌生人進入自己的家參觀。
亞利桑德拉路莊園(Alexandra Road Estate)是集合住宅,呈現戰後對於社區的烏托邦想像。(圖片來源/Lydia Chang)
讓陌生人進屋的還有亞利桑德拉路莊園(Alexandra Road Estate),這座1978年完成的集合式住宅,曾出現在電影《金牌特務》之中,是倫敦粗野主義代表建築。
但,私宅或工作室為何願意對素未謀面的人們敞開大門?Felix culpa倫敦糜爛生活主理人王欣翮觀察:自豪,或重新形塑對於空間的熱忱。
船屋主人獨自居住在倫敦運河上,打開家門讓旅客參觀,還一起討論:窗簾應該去哪裡買?(圖片來源/Elanor Wang)
她曾參觀運河上的船屋,船屋主人大方招待民眾喝酒、享用葡萄;在麥克勞德工作室(Studio McLeod),建築師告訴她,打開房子對小型建築師事務所是個絕佳廣告機會,更能重新找回工作熱情,「我快忘記我在多美的地方工作了。」
最重要的是,公共參與意識高漲。「這已是文化儀式的一部分,」曾旅居倫敦九年的建築師張雅筑說,「從建築系學生、社區小朋友到阿公阿嬤,人們充滿好奇心,想理解生活的空間。」
她曾擔任打開房子志工,帶領小朋友在巨型倫敦地圖上,用樂高蓋城市建築,想像一座未來城市可以變成什麼樣子。「打開房子不只是一場活動,更讓不同群體產生對話平台,嘗試打破階級。」張雅筑說。
小朋友在聖瑪莉艾克斯30號大樓的玻璃窗上,描繪城市高樓。(圖片來源/Archikids)
今年受疫情影響,除了台北、蘇黎世全面開放實體空間,其他城市多改以數位影片、線上工作坊或小型導覽團形式。「我們重新思考人們當初參與打開房子的初衷,」打開城市(Open City)發展及傳訊經理柔伊.凱芙(Zoe Cave)表示,「我們常走在同一條街,熟悉同一座街區的建築,但打開房子可以拓展截然不同的想像,創造人們關於城市的全新心智地圖。」
針對台北即將展開第一屆打開房子,老鳥凱芙的建議很實際:穿一雙好鞋吧。屆時儘管打開好奇心,穿梭城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