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火異域的美食家
阿美米干裡的深蘊
2019/12/27
撰文/蔡嘉瑋 攝影/蔡嘉瑋 圖片提供/根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無論是承平時期或是烽火連年的美食佳餚,都是來自各種食材巧妙的相遇。豬肉與酸菜的碰撞新味、蛋黃和米干的交融混合,麵條和油蔥的天作之合,正如人情世故的相逢邂逅。人類的活動某種程度促成了食物的聚散離合,尤其在動盪的時代中,人們習慣透過食物縮短家鄉和異地的距離,透過味覺似乎找到了心中的故鄉,地方特色美食的流傳與浮沈,不也是承載著屬於人們行流散徙的大歷史?王根深用阿美米干深刻地詮釋了這樣的故事。
浴血烽火的年少時代
落地深耕龍岡忠貞新村
位於桃園龍岡地區的忠貞新村,是安置民國43 年自金三角撤臺的異域孤軍的住所。這群飄流異域為國家安危奮戰的部隊,國家給了「忠貞部隊」的番號;取名「忠貞新村」,象徵著他們堅毅愛國的忠貞精神。由於孤軍大部分為雲南籍,眷屬則多為金三角各民族,使得忠貞新村的美食融合著滇、緬、泰料理的特色,成了異族和異域飲食文化融合的大廚房。米干、豌豆粉、破酥包成了時尚的美食,許多特色老店一位難求,忠貞的異域美食成了桃園特色。
王根深說道,「阿美米干」是在他還未從軍中退休就決定創立的:「當初會開米干店,是因為我有兩個小孩,還有一群岳家的兄弟姐妹,那時候回臺灣當軍人,不像在國外情報員的薪水優渥,一個月只有幾千塊。即使太太在工廠上班,但是要照顧一家老小還是非常拮据,甚至還要靠遠在緬甸的家人接濟。」王根深生在經商世家,知道要改善生活環境,不能只靠固定薪水,因此有了做生意的念頭。他和家人商量之後標了一個會,用三萬塊開了「阿美米干」這家小店。
位於桃園龍岡地區的忠貞新村,是安置民國43 年自金三角撤臺的異域孤軍的住所。
阿美米干草創之際,料理的重責大任是以李詩梅和李媽媽為主,用道地的雲滇口味吸引懷鄉的軍眷顧客上門。每個人的心底都藏著專屬於他們記憶的味道,也許是思鄉緬懷,或者是落地深耕後的家常味道。隨著時代的變遷,阿美米干創立起新時代共同的的味蕾記憶。王根深分享道,現在吃的米干其實都是隨著時間一點一滴調整而來的,起初的米干料理只有清湯和米干,但常上門的顧客時常會帶著自己喜愛的配料給他們一同烹煮,有時是顆蛋、有時是肉類,漸漸地,阿美米干將顧客們加料的創意融合成為自己的特色。為了和其他米干店做出差異化,王根深運用從前在異域生活的故事作為空間主體,置放一些從軍時的老照片與擔任情報員時的各種物件文物等。
「阿美米干」草創之初,用道地的雲滇口味吸引懷鄉的軍眷顧客。
乾淨明亮的飲食空間,有別於一般小吃店的特色裝潢,讓阿美米干的展店規模,從單店到成為連鎖餐飲集團,至今擁有阿美米干、七彩雲南、雲滇、八妹婆婆、版納傣味等多家餐廳。成功的經商經驗與開創龍岡地區的美食記憶,讓王根深一家人在桃園安家落戶,他說:「這些年我不斷回到雲南和金三角,考察學習多元的文化,將屬於我們這樣身分的族群記憶融入在餐飲之中。讓人認識新文化最快速的方式,就是透過『吃』。我希望能夠藉由美食料理,讓大家記得曾經有一群人『死與草木同朽、生仍天地不容』的悲壯故事!」
以文化傳承為己任
桃園在地特色節慶「龍岡米干節」,從民國100 年創立至今已舉辦第九屆。身為米干節的推手之一,王根深說,當初創辦節慶的目的,除了能夠凝聚在地米干業者的向心力、打造特色商圈之外,目的也是希望凸顯在地眷村文化特色,並講述這段不被記載的滇緬金三角國軍的歷史。王根深說:「我的一生在各個地方打仗、漂泊著,處處為家卻也哪裡都不是家鄉,對於祖籍雲南騰衝,總有一種特殊的情懷,想要透過米干牽一條鄉愁的絲線,一頭是雲南,另一頭是臺灣。」餐飲事業逐漸打下基礎後,王根深這些年投入資源,致力推廣龍岡的地方文化。他提撥了根深文化基金,從美食、節慶、服飾、舞蹈、音樂等方面,將地方文化推廣出去。
以乾淨明亮的飲食空間,有別於一般小吃店的特色裝潢,「阿美米干」逐漸有了現在的展店規模。
王根深說:「經營文化這塊不是為了利益,而是為了使命感。大家都相當熟悉國共內戰,卻不知道這段漂流在異域的歷史。這個動人的故事,如果我不說、不去做記錄,就會被人遺忘了。我希望能透過文化的方式,紀念這些愛國英雄,就像是給他們一個榮譽的歷史定位。」王根深在烽火中出生,走過朝不保夕的游擊歲月、九死一生的諜報生涯,一直到臺灣落地生根,他從不曾遺忘在顛沛流離中的人、事、物,努力不讓這段過往在歷史洪流中消逝。王根深表示,希望他的戮力能得到「三安」:第一,能讓還活著的老兵們得到安心;第二,讓為國捐軀者的家屬感到安慰;最後,若人們相信靈魂存在,王根深期許這些已經離開的同袍亡魂能得到安息。王根深的餐飲事業融合了美食、文化和故事,其背後蘊含著對歷史的一種追思,也傳遞著和平的可貴,保存這段故事是他最溫柔卻深遠的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