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換上IG視角去健行,原來山林如此多嬌

初夏郊遊 Part 3

2018/05/10

LINE分享 FB分享

走進初夏的郊山健行,雙眼不得閒。彈指之間,用手機按下一張張照片,全部收進記憶體。我們跟著Instagram(簡稱IG)擁有台灣觀光「地下官方標籤」之稱、至今標籤累積約八十萬張照片的「iseetaiwan」帳號發起人熊明龍,前進新竹馬武督探索森林,捕捉山林轉瞬的美好。

熊明龍本業不是攝影師,喜歡四處拍照,手中拿的攝影器材卻再平凡不過:一台蘋果手機(iPhone)。最初,他只是單純記錄生活,六年前初次接觸Instagram,看到許多玩家用手機拍出厲害的照片,燃起對攝影的熱情。二○一七年,他因一張拍攝女友的夜景照片,成為蘋果官方「One Night on iPhone 7」夜景攝影巡迴展唯一入選台灣人,作品被刊登在二十五個國家。他也舉辦過二十餘次InstaMeet(指IG上的用戶聚會)拍照之旅,挑選路線,和其他用戶一起拍攝照片。

我們透過多重視角穿梭森林。一絲瀑布、一座廢墟小屋、一座多年前因拍攝偶像劇搭建的木造小學……都成了鏡頭下的場景。此時,手機做為拍攝器材再方便不過,想拍就拍,不錯過任何美景。中途休息,利用App修圖或套用濾鏡,不需電腦,就能迅速上傳分享,得到朋友即時回饋。若是透過標籤(HashTag),更能看到同一地點或主題的不同視角。

放大感官改變視野

一踏入高聳入天際的杉林,熊明龍眼睛亮了。「我很喜歡拍線條,」熊明龍說,「往上、往前延伸的線條,或彎曲河道,都是不錯的拍攝主題。」喀嚓一張,筆直杉林入鏡。接著仰頭一望,仰角的杉林因光線變換成墨色,線條延伸至手機畫面中央,喀嚓,像一幅水墨畫。走進一座小木屋,透著窗戶望向森林。熊明龍告訴我,把窗戶當成現成的畫框,拍下方框內的風景,也是構圖方式。手握手機,使用上更靈活、更直覺思考,暫時放下光圈、快門、ISO值等數據,全然專注於山林、人與畫面之間的直接關係。為了拍到好照片,感官與視角都放大了。過去或許不曾留意過腳邊果實、飄落樹葉,現在盡收眼底。「和平常拍攝城市與建築的主題相比,山林變化多,顏色也會變幻。」熊明龍說。天氣的變化莫測,也成了樂趣之一。

曾在一場Instameet Taiwan和戶外品牌Merrell合作的健行拍照活動,熊明龍用照片傳遞訊息,召集三十五位網友,深探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頂山石梯嶺步道。想不到當天起霧又飄雨,甚至有網友還沒入山,就叫計程車打道回府。「這是最辛苦的一次Instameet,」熊明龍笑說,「但薄霧讓森林拍起來更有意境。」他鎖定穿著最亮色外套的朋友成焦點,構圖將主體置中,不一定非得放在九宮格線,這樣放在IG更能凸顯白霧綠蔭。當天下山,每雙鞋子都沾滿泥巴、有人跌了一跤,但,還是值得。為了拍到好照片,旅人們走進山林,透過手機輕巧的帶走美麗瞬間,以及更多深刻的回憶。

IG拍照小原則

1.善用人物當比例尺,顯示樹林的壯觀。
2.在郊山拍攝時注意安全,避免邊走邊拍,停留定點後再拿手機。
3.善用小道具,例如彩虹傘或楓香種子,做為畫面點綴。
4.健行衣著或配件以明亮色系為主,避免白色或黑色,拍攝顏色較鮮明。
5.若想經營IG,須考量風格與照片排列,例如不連發三張人像,避免視覺疲乏。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