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吉田初三郎訪台勘查的鳥瞰圖真跡在拍賣市場極度難尋,幸好他的地圖完成後往往被翻攝為印刷品,如今這些日治時期印刷的觀光拉頁成了接觸吉田實體作品的唯一機會,也備受藏家喜愛。

鳥瞰圖特色為畫出實際建物,比平面地圖多了份留存景物外觀的優勢。標藍色處代表重要地點,除總督府外,還註明日本為慶祝治台40周年所舉辦台灣博覽會的會場,雖然鳥瞰圖未必具備指路功能,繁複畫面卻帶來視覺娛樂。

吉田初三郎發揮想像力,除了製作主題設定的台北市區,更將視角延伸至台灣中南部,下方大筆一揮交待新竹往屏東的各地名,繪師憑經驗穿插創意,避免鳥瞰圖流於呆板,而且豐富賞玩細節。

既然印製鳥瞰圖推廣觀光,地圖背面會附景點介紹,如台北公園(現為二二八和平公園)、台北州廳(現為監察院)搭配黑白照,當時在台日人也會郵寄這類摺頁回家鄉。

吉田初三郎從小在京都染布坊擔任學徒,習得色彩搭配方法,並練出細膩筆觸,這些歷練也幫助他製圖。木曾川流域圖真跡可展現吉田作畫訣竅,地圖中央維持正常比例,越往兩側逐漸變形,營造廣角鏡頭般的戲劇性。

日治時期舉辦台灣博覽會期間,台灣總督府號召三百多萬人一同參與,反映官方極看重此活動,除了找來吉田初三郎繪製主場地台北市的鳥瞰圖,另一位繪師大窪四郎也留下俯瞰台北作品,此幅《大台北鳥瞰圖》名氣不輸吉田畫作。

繪師在地圖裝飾配件中下工夫,如飛機飛越馬場町上空時,地面還顯現影子。

大窪四郎作畫風格活潑,鳥瞰圖標註了更多機構名稱及娛樂場所,也寫出當時街區町名。

這幅1946年《改訂路街名台北市圖》,發行時間距1945年10月台灣光復不到一年,有別於現今台北市民熟悉路名,當時仍沿用許多反映在地特色的名稱,如撫台街、蓮花路及文武街等等。

日治時期日人使用「町」來劃分城市行政區,類似韓國人以「洞」稱呼,國民政府光復後,不再沿用「町」並取了路名,故早期地圖附有新舊對照表,供民眾按圖比對。

1946年時的蓮花路(現為康定路),取名由來是鄰近的艋舺龍山寺旁以前有座大蓮花池;而撫台街(現為延平南路)則因清治時期地位最高的衙署「台灣巡撫衙門」建於此街得名。

欣賞老地圖的樂趣來自古今對比,這張接近70年前的工商指南地圖,功能就和黃頁相同,商家付費才能在地圖周圍放上自家Logo及聯絡方式。

1948年的《台北市街圖工商指南》可見自1919年即成立的華南銀行廣告,左側的「民航隊」則是中華民國最早的航空公司之一,由曾擔任飛虎隊指揮官的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等人創立,比1959年創立的中華航空還早。

當時的電話號碼僅有4碼,台北直到1952年後,電話才增加為5碼,由此細節也能研判地圖年代。

為方便民眾比對日治時期的舊町名與光復後的路名,老地圖一角標上對照表。

為秋惠文庫創辦人,因熱衷古物蒐藏開始接觸老地圖,走訪海內外尋找台灣文史資料,包括書籍、海報及舊照片等已逾萬件,並開設私人展覽空間供民眾參觀,由於珍藏品稀有,將部分地圖手稿如《道光臺灣輿圖》寄藏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揭秘!台灣老地圖(下)

2017/01/18

LINE分享 FB分享

厭倦了地圖總是單調的平面?鳥瞰圖(Bird's-eye View)顧名思義賦予觀眾一對翅膀,模仿鳥兒從空中俯瞰地面的視野,替畫面增添立體感之餘,還有更多繪畫細節可玩味。日本繪師於日治時期常以台灣為題創作城市鳥瞰圖,最知名者當屬獲得昭和天皇讚賞畫技的吉田初三郎,秋惠文庫創辦人林于昉是台灣少數擁有吉田真跡的藏家,他取來一幅卷軸輕輕攤開,山巒起伏的場景立即浮現眼前。


全台極罕見的吉田初三郎鳥瞰圖真跡

日治時代經典鳥瞰圖,真跡難尋
這幅描繪長野縣自然景觀的《木曾川流域發電鳥瞰圖》畫在絹布上,一旁欣賞的南天書局總經理魏德文認為:「圖紙捲成筒狀久了會產生摺痕,絹則不易留下收納痕跡,故宮許多字畫也以絹布裱褙。繪製鳥瞰圖不能憑空想像,必須同時掌握地理跟作畫知識才有好作品,例如想表現山脈層次感,吉田喜歡把遠處山頭塗上藍色,再透過藍綠漸層傳達山勢走向,他還會省略太瑣碎、分散觀者注意力的地理細節,這些都要具備專業能力才懂得取捨。」如今,出自吉田之手的鳥瞰圖在國際拍賣市場奇貨可居,他的足跡也走過台灣,於1935年應《台灣日日新報》邀請訪台,藉環島製作風景名勝地圖來紀念日本治台40週年。


吉田訪台後所繪的《台灣全島鳥瞰圖》

林于昉分享吉田初三郎在台重要作品:「他曾受台灣總督府交通局委託,由臺灣銀行贊助,畫過六公尺長的大幅《台灣全島鳥瞰圖》供展覽,遺憾的是至今拍賣市場仍未見真跡蹤影,可能展覽完畢收進贊助商的倉庫?或被台灣總督府買走?沒人曉得,只剩《台灣全島鳥瞰圖》翻印的明信片讓藏家過乾癮。當年全台熱門的溫泉旅社也爭相邀請吉田繪製觀光地圖,比方四重溪的濱津旅社(現為景福山莊),他還貼心地將出資者的建築物畫得特別顯眼!」縱使名家地圖部分佚失,後代仍可透過日治時代出版明信片,一窺吉田的獨門畫功。

對比老地圖今昔細節,凸顯樂趣
鳥瞰圖特色之一是在圖中臨摹建築物,同照相般紀錄了時下街坊樣貌,熱鬧繽紛的畫面大大提升觀賞樂趣,繪師更嘗試加入打破現實地理限制的「想像成分」,魏德文解釋:「以吉田的《台北市鳥瞰圖》為例,明明主題描寫台北市區,但繪師偷偷扭曲了視角,北方延伸至基隆港,地圖底部再放一小角南台灣,由於吉田繪圖供推廣觀光用,發揮一些巧思無傷大雅,甚至基隆遠處海面還標註東京、大阪等日本城市,畫上一艘輪船代表航線,在在都是吉田的藝術遐想。」鳥瞰圖的魅力正是賞玩價值凌駕實用性。藏家蒐藏地圖的出發點,絕大部分為了留存社會變動的軌跡,林于昉取來另一幅1948年的《台北市街圖工商指南》,此時距1945年台灣光復已過了3年,能發現有趣的新舊對比。


1948年的《台北市街圖工商指南》

「工商指南」結合地圖及廣告,商家購買台北市街道圖旁的空欄位宣傳自家服務,打上公司地址、電話方便民眾按圖索驥,儼然是1940年代台北市商業活動的縮影,台灣古地圖史料文物協會理事王道方指著寫有「民航隊」的欄位興奮地說:「這是由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等人成立的民航公司,比1959年才成立的中華航空更早!你看其它公司聯絡電話只有四碼,台北直到1950年代改升五碼,那時的中正西路(現為忠孝西路)上還有『美國領事館』,處處充滿有趣細節。」隨著時光遞嬗,老地圖內容雖陳舊其意義卻不減反增,猶如一扇訴說在地事蹟的歷史之窗。

特別感謝下列人士促成〈揭秘!台灣老地圖〉報導:南天書局總經理魏德文、輔仁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郭武雄、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退休副教授張春蘭、台灣古地圖史料文物協會張志遠、楊蓮福、王道方、蔡清杉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