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台灣老地圖(上)
如今,人們的日常移動已和「地圖」緊密相連,前往陌生地點只須開啟手機導航輸入地址,跟隨語音亦步亦趨抵達目的地,大大減低迷路機率,甚至休閒娛樂也緊扣地圖主題,風靡一時的精靈寶可夢(Pokémon GO)便結合現實地圖,供玩家邊對照邊鑽進大街小巷尋寶,替習以為常的地景增添樂趣。
在台灣,有群藏家熱衷挖掘老地圖的故事,他們的蒐藏自17世紀荷治時期一路來到台灣光復早期,從先人的圖稿裡抽絲剝繭在地歷史,《alive》將隨著老地圖踏上穿梭古今的探秘之旅。
媒體前首度曝光,19世紀手繪地圖
眾人屏氣凝神,盯著藏家小心翼翼地用指尖從發黃的信封袋中,緩緩抽出一幅布滿折痕的地圖,旁人認為毫不起眼的皺褶紙張,對戶外生活圖書社長陳遠建而言卻是判斷古物價值的關鍵線索:「蒐集地圖的第一課必須懂紙,這是張19世紀北台灣的手繪地圖,那年代的出版品多採用手工紙,在紙漿裡加入棉、麻等原料使纖維變長,摸摸表面是不是有些粗糙?這種造紙法讓地圖更強韌耐儲存。」如陳遠建一般的台灣藏家,大多從牯嶺街的舊書攤開始鍛鍊自己的鑑賞眼力。
戶外生活圖書社長陳遠建
「我從1960年代起跑牯嶺街挖老地圖,有個性的書攤老闆還不准你自己動手翻,例如老店松林書局,店主會突然從書堆中冒出頭來大聲問:在找什麼!是藏家間的共同回憶。」眼前這幅19世紀北台灣地圖是陳遠建在牯嶺街購入的寶物,首次於媒體前曝光,算當時描繪北台灣地理最準確的地圖,實用價值之高甚至被同年代的法國人「致敬」,摹仿原圖拷貝再製。
1882 年 J. W. Patersson 所繪《North Formosa》
「英法聯軍之役(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吃了敗仗,清廷簽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被迫開放台灣在內的通商口岸和西方做生意,基於英國人負責收稅所以清朝海關聘請英籍官員,這幅《North Formosa》手稿便是英國顧員J. W. Patersson於1882年留下的作品,」雖然作畫迄今已逾130年,內容正確性仍未過時,「台灣的絕對位置(透過明確座標如經緯度來表示)橫跨東經120度至122度,你仔細看Patersson所畫台灣最東邊的三貂角,就落在東經122度上!可惜繪製山區沒使用等高線,畫家只藉由筆觸表現山勢起伏。」
由於丈量誤差低,此圖完成一年後於1883年爆發中法戰爭,法國人還重繪這張圖作為戰略參考。解開老地圖的層層身世令藏家最有成就感,看圖之餘邊比對歷史事蹟,就像扮演偵探玩一場解謎遊戲,令陳遠建印象最深的一組收藏,是他遠赴加拿大找到的一本17世紀地圖書。
陳遠建於加拿大購得的 17 世紀地圖書
古物商店裡尋寶,巧遇手工地圖集
「早年因為家人移居加拿大,我常造訪溫哥華煤氣鎮(Gastown)上一家古物店,老闆是位小老頭,獨自一人管理整間文物,我每次都和他打交道,久了老闆便熱心幫我留意台灣老地圖,這本1656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拜訪中國寫下的報告書,是從國外運回台灣的,」陳遠建說昔日貿易船隊自歐洲長途跋涉航向亞洲,背後都有皇室貴族贊助,為了返國時向出資者交代沿途收獲,隨船會帶學者及畫家紀錄見聞,此書記載荷蘭東印度公司從南方廣州北上至北京的過程,更曾踏足台灣西部留下漢人、平埔族的生活剪影,經由地圖交雜插畫呈現。
「出海探險前眾人先立合約,談好事成歸國可以分紅,激勵團隊成員賣力紀錄,這隻船隊在中國和台灣遊歷近一年,蒐集如此龐雜且西方人對東方習俗全然陌生的情況下,匯整出書必定十分困難。」東西文化差異造就書中內容散發濃濃的異國情調。
書中插畫反映西方人對東方文化的異國詮釋
「我翻到台灣章節時,很好奇為什麼明明描繪的是平埔族,卻有副印第安人裝扮及臉孔?原來荷蘭畫家在現場先速寫,回國再交給製圖人員補上畫面細節,有趣的是,由於製圖者沒有親臨台灣,動筆時便投射自己的幻想,所以平埔族的臉孔長得像印第安人,漢人的天后宮也像教堂般華麗,」陳遠建印象最深的圖片是荷蘭人畫筆下的台南台江內海,「當時這是荷蘭的占據地,熱蘭遮城(安平古堡)建在此處戍守海口要衝,以前台江內海仍然一片汪洋,近代因為淤積問題加上人們填海造陸,以往水面遼闊的場景只能憑圖片想像了。」愛沙尼亞作家倫納特‧梅里(Lennart Meri)曾言:「假如地理是篇散文,那麼地圖就是詮釋它的圖解。」一旦你看懂老地圖的內涵,將獲得遠比雙眼所見更豐富的故事。
特別感謝下列人士促成〈揭秘!台灣老地圖〉報導:南天書局總經理魏德文、輔仁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郭武雄、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退休副教授張春蘭、台灣古地圖史料文物協會張志遠、楊蓮福、王道方、蔡清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