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紅綠Out,紫色In!2005聖誕提案

玩布置》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耶誕節,一個地球村人的佳節。和最愛的親友共度聖誕夜,已是國際語言。到餐廳吃吃喝喝的玩法之外,你是否願意試試將真正經典的聖誕布置以及真心相聚的聖誕聚會,帶回家中?

從教堂找靈感吧!就算你不是基督教友,一樣可以做出又復古又時尚的聖誕布置,給朋友們一番驚喜。而教堂靈感的經典布置,就從紫色開始。

提到聖誕裝飾,多數人聯想的色系,通常就是「紅配綠」。但是,走訪幾座正典的天主教堂或基督教會,像是台北市的天主教聖家堂、基督教艋舺教會、以及天主教輔仁大學的淨心堂,你就會發現紅與綠並不是耶誕期間最傳統的主色──紫色才是。

在「將臨期」,通常也就是十二月第一個禮拜日——星期日開始,教堂聖壇的桌巾、講台的台帷、牧師長袍的肩帶,都會神聖的換成紫色,一直到耶誕節。

當年在耶穌時代的小亞細亞地區,紫色是非常難製作出來、必須採用相當珍貴的染料才能有的色彩。紫色織品就成為君王與貴族的專屬,也成為宗教君王耶穌的象徵。在義大利拉為那教堂〈Ravenna〉新盛阿波里奈爾〈S. Apollinare Nuovo〉教堂中的玻璃鑲嵌畫——「麵包和魚的奇蹟」中,基督正披著紫色的帝王披肩。

到了二十一世紀,紫不再是專屬帝王的顏色,但它剛好今年冬天最In的顏色之一;非常有聖誕氣氛的亞洲城市──香港,著名的海港城購物中心,也正以紫色聖誕樹妝點十二月。若要在家中布置這流行又經典的聖誕色彩,建議你可以紫色創意搭配天使、燭光等最引人的教堂元素,就可以在家中溫馨的角落,創造別具意義的「紫色聖誕」。

擅長居家布置的室內設計師朱玉芬,正巧幾年前就使用過她喜愛的紫為聖誕布置主色。而這十幾年來,她每個冬天都扛回一棵真正來自北國的聖誕樹,用心裝飾。她也總會在平安夜請一群新朋舊友,到家中享用她親手烹調的聖誕大餐、交換小禮物……。



這次,我們邀請朱玉芬開放她的家,向大家展示她如何創造一個紫色的聖誕驚喜。

耶誕節是創造回憶的好日子。朱玉芬覺得,聖誕布置要能展現冬日氛圍。她擅長透過一些帶有回憶的小物、家飾的適時出現,再依當年主題搭配新品,製造小故事,在主客間創造溫馨有意思的話題。

引出回憶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顏色、物件、食物、器皿,氣味也是紀錄時光的好手。曾經在舊金山求學、工作十一年的朱玉芬,發現寒帶植物,尤其是做聖誕樹的松、柏、杉,對她就能發出一種吸引人記憶的香氣。

這回她在台北市北投區中正高中一帶的花圃,發現了一棵近兩公尺、來自美國奧勒岡州的高冷杉〈noble fir〉聖誕樹,遠遠就因為聞到它濃郁的森林芬多精而雀躍不已。

今年的耶誕節,朱玉芬除了以紫、藍色系飾物裝飾聖誕樹,並以相稱的銀白色樹頂星〈tree top star〉和緞帶搭配。這些聖誕飾品有些是朱家本來就存著的物件,有些則是剛添購的,一般大賣場皆不難仔細挑選出來。就看你布置時是否能貫徹特定的主題——例如紫色,其他紅紅綠綠的小東西則請休息一下,別因為捨不得而又一起叮叮咚咚掛出來了。

在主角聖誕樹之外,朱玉芬還在平常沒有窗簾的大片落地窗一角,配上一片紫色麂皮窗簾,並以新鮮常春藤當腰帶,創造一點點戲劇性的舞台效果。位於外雙溪的朱家,地理位置奇佳。雖然僅是一般公寓大小,落地窗外的大片山景則非常奢侈的毫無遮攔。

擁有室內設計專業的女主人朱玉芬也善用空間、向自然借景,做出大大的露台。這幾天聖誕樹一擺、紫色帷幕一掛,室內戶外雙景輝映,看得真叫人入迷了。

客廳茶几上的重點擺設,女主人則放上了一盤咖啡色的香球〈pomander〉。這是朱玉芬當年在舊金山藝術學院剛畢業時,花了極大心思親手製作的。香球本就是歐美家庭重要的聖誕擺飾之一,最初有些以特定香料避邪的意味,中古世紀的人甚至繫在腰上。

做法是將丁香一根一跟插入新鮮的檸檬、蘋果、橘子等水果,然後置入放了丁香粉、肉桂粉、荳蔻粉、鳶尾粉、甜辣椒粉等等香料的罐中自然風乾。如果保存得當、不讓香球受潮,它就會一直維持不變的氣味與模樣。看看配方簡單,但朱玉芬笑稱當時英文還不夠好,光是查香料名稱、跑超市找香料、配比例,可就花了大半時間。



耶誕節時,大夥兒一起動手做一些事,也是歡樂氣氛的重要來源。像拿出儲存的聖誕香球、為它綁上新的緞帶,就是有趣的團體活動。這兩大罐一、二十年的pomander,跟著朱玉芬從美國回到台灣,每年冬天都會現身一次,忠實執行聖誕儀式。

香球旁的紅色蠟燭台,也是朱玉芬親手設計的。每一支高高低低的燭台可以拆卸、自由組合前後位置,製造不同的燭光效果。餐廳小圓桌〈下頁右〉上的紅色十字架燭台也是她的作品,兩項設計都有灰紫色、透明系列,非常適合聖誕節氣氛。

教堂的靈感在布置,還甚至可以利用舊照片。這回掛在一進門玄關桌上的作品,是朱玉芬的先生、攝影家丁雲海的攝影創作,拍攝主題是他們曾經長居的舊金山之聖公會恩典大教堂〈Grace Cathedral〉中的壁毯。這兩幅偏暗紅、咖啡色的作品頗有一點歷史,攝於一九八○年代,壁毯畫中的人物狀似祈禱,卻彷彿就是為今年的耶誕節準備著。

在玄關桌上,朱玉芬則搭配了一系列高高低低、白色、咖啡色漸層的薰衣草蠟燭,間或有施華洛世奇〈Swarovski〉的大小水晶天使等等穿梭其間,熠熠生輝。

花飾則是向台北市的「賣花人家」野趣花藝訂製,他們提供了配搭主色系的、有點咖啡紫的澳洲油加利葉,並搭配一些對比色系的檸檬黃〈或稱聖誕白〉,讓整個裝置不至於色調太一致。點上蠟燭之後,整個玄關台活了起來,甚至有點像座虛擬的教堂了。

在餐廳主桌上的將臨圈。賣花人家的黃雅慧為了搭配這次主題,特別挑了紫色蝴蝶蘭配上白色牡丹,大膽以東方花材打造源自西方的將臨圈,非常具創意,擺在桌上也夠大氣。蠟燭則尊天主教古禮,三紫一粉紅,色系和花圈和諧共處,擺在闔家共享的餐桌上,也多了團圓的象徵,是非常值得投資的聖誕重點擺設。

餐桌上的精華當然少不了吃的。如果你來不及學會和朱玉芬一樣親自做聖誕大餐,訂購些經典的聖誕糕點、麵包,一樣能過個道地好節。西點界後起之秀──基隆市朋廚烘焙坊的雙主廚,Michael〈許詠翔〉和Jimmy〈王兆豐〉,示範了幾款好聽又好吃的聖誕西點。



說起聖誕蛋糕的源由,是因為基督徒過耶誕就跟咱們中國人過新年一般,糕糕餅餅也是要磨很久才成,得來非常費工夫。像法式聖誕蛋糕,外表乍看是一般生日蛋糕,但其實夾層中的草莓、黑櫻桃等等冬季當令水果,都要先泡蘭姆酒一週才能製作,所以嘗來微醺的口感就是不一樣。

另一款樹幹蛋糕,也是歐美家庭大多會做的聖誕西點,形如其名。早年天冷地帶過聖誕,一根大樹幹會慢慢在火爐中燒上整個十二月,持續溫暖,這款蛋糕即是由此概念而來。

除了甜點,東京製?學校畢業的Micheal還推薦兩項口感扎實的聖誕麵包。一項是源自義大利的潘妮朵霓〈Panettone〉,意思是「朵霓的麵包」。Micheal聽過的傳說,描述這是從前從前一位麵包師傅為了取悅一位朵霓小姐而創作的麵包。

這個故事已經難辨真假,但義大利人在聖誕期間時吃潘妮朵霓則是固有習俗。製作這麵包不比製作法式聖誕蛋糕簡單,得先養一團酵母種,再讓老麵自然發酵。冬日取得新鮮水果不易,義大利人就在麵包中改放葡萄等等乾果,是非常季節性的食品,嚼起來口感很有豐富的感覺。

另一項聖誕麵包則來自奧地利,名叫詩多蓮〈Stollen〉,在德奧地區是要足足吃上一個月的。最正統的size,是將麵皮像包裹嬰兒襁褓般摺來摺去,做成枕頭大小〈有一說這就是模仿耶穌在馬槽誕生的模樣〉,然後每天切上一小塊,配著紅酒品嘗。

終於布置好囉!女主人朱玉芬忙著打點聖誕氣氛好幾天,該坐下來好好享受一番了。詩多蓮一切片,露出鮮豔的?子,大夥兒高高興興配上現煮咖啡或茶,聊了開來。相約再聚的時刻,是平安詩意的紫色聖誕夜……。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