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好設計 就在你身邊
發現生活的六個小東西大創意
2015/08/18
- 文字 / 李采洪
默默的隱身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卻蘊藏許多偉大的設計,值得我們去欣賞。許多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例如迴紋針和氣泡紙,都訴說著精巧設計的恆久性、創意的即時性,以及物質文化的引導。每個物品都有它們自己的故事。從概念的形成到生命結束為止,其中過程的精彩度不亞於中西名人傳記。
良好的設計會從內在散發出一種光芒,展示其對功能的完美呈現,讓一切看起來簡單。設計師的作品,也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現代迴紋針的發明,則一直要等到彈性鋼材發明之後才出現。迴紋針是由挪威專利局的職員約翰.瓦萊(Johann Vaaler)所發明,他開發出第一支三角形迴紋針,並於一八九九年在德國申請到專利。另外,英國的Gem Manufacturing Company也早在一八九○年就發明了迴紋針,卻直到一九○七年才申請專利。目前所使用的橢圓形迴紋針,則是當年Gem Manufacturing Company所設計的。一八九九年,米德爾布魯克申請製作迴紋針機器的專利。
理想中的迴紋針不能夾住、切斷或扯破紙張;不能鉤住其他迴紋針;要能夾住一疊厚厚的文件;要夠薄才不會占太多空間;重量要輕,以降低郵資;必須節省使用的材料,以降低成本;還要容易使用……。雖然沒有任何一支迴紋針可以同時達到這些品質要求,但迴紋針卻仍是史上最容易使用、年代最久遠的設計作品之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可替代迴紋針的產品出現。因此,迴紋針的壽命應可再延續個六百年。
來自紐約的技工杭特,是個窮途潦倒卻又多產的發明家。他曾經設計出美國第一台縫紉機,但是他怕縫紉機的普及,會使許多裁縫女工失業(難得有發明家會如此貼心的考慮到別人),因此,並沒有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
因為他很少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過著負債累累的生活。有一天,他一邊思考如何償還一筆美金十五元的負債,一邊把玩著手上的鐵絲,足足想了三個小時之後,他突然發現,如果把鐵絲的一端折成彈簧,另一端折成鎖扣,尾端的彈簧會對成品的兩側施以同等的力道,將鐵絲固定住,不會彈開。杭特在一八四九年申請專利,並把專利權以四百美金賣出,也因此還清當初啟發他靈感的那筆債務。
根據莫非定律,出席的場合越隆重,身上的衣服被扯破的機率就越高。不管是參加婚禮、舞會還是時尚派對,都免不了要準備幾支安全別針,以防萬一。
馮拉多沙是製糖家族的第三代傳人。他接手經營時,公司已經快要倒閉。他決定減縮公司當時多達兩百多種的產品線,只生產一種產品——棒棒糖。他曾說過,「我覺得很驚訝,小朋友是糖果最主要的顧客群,我們竟然沒有針對他們設計的商品。現有的產品會讓小朋友把手吃得髒髒的,造成父母清理上的困擾,不符合顧客的需求。於是,我就想到把糖果插在棍子上,就像用叉子吃糖果一樣。」
一九五八年,他推出第一支棒棒糖,取名「Chupa」,在西班牙文中是「舔」的意思。當時的糖果大多放在櫃臺後面的玻璃罐裡,顧客想買要請店員拿,但他卻打破傳統,要求零售商將棒棒糖放在收銀機附近,方便小朋友拿取。同時,馮拉多沙也很清楚,成功的行銷需要強有力的識別標誌。他在一九六九年請好友兼知名的藝術家達利(Salvador Dali)替他設計產品標誌。達利隨手就在報紙上作畫,不到一個小時,Chupa Chups色彩繽紛的包裝紙便誕生了,至今仍是全球最知名的商標之一。
魔術方塊可說是近代最具代表性的設計作品之一,原先卻只是一位教授為了研究幾何學與立體造型所做出的教具。任職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應用美術與工藝學院室內設計系的魯畢克教授,早在一九七四年就已經有了魔術方塊的構想,但是要做出一個實體模型卻遠比他原先想像的困難許多。
到底該用什麼樣的設計,才可以讓各個方塊獨自轉動,卻不會破壞整體的結構?他從多瑙河裡圓滑的卵石中得到靈感,設計出橢圓形的內部結構,以二十六個各自獨立的小立方塊構成一個整體,每一層共有九個方塊,各層皆繞著內部的中軸轉動。他親自動手組裝好,在每個小立方塊的表面貼上不同顏色的色紙,用以觀察各個方塊的轉動。
但是,他轉了幾次之後,卻發現自己沒有辦法把它轉回最初的模樣。魯畢克把他設計出來的方塊拿給學生和朋友看,發現每個人一拿起方塊就沒有辦法停手。到了一九七九年,魔術方塊的熱潮已經席捲整個匈牙利。同年,美國的《科學人》雜誌對魔術方塊的報導,使這股熱潮蔓延到全球。
據說在一九八三年全球共有超過一億個魔術方塊。近年來魔術方塊又開始捲土重來,除了舊有的3x3x3英寸的版本之外,也出現新的4x4x4的魔術方塊。
3x3x3大小的魔術方塊共有約四千三百億種變化,其中只有一種是對的,其他都是錯的。到目前為止,最快的紀錄是只轉動五十二次,就將魔術方塊轉回原來的樣子。 記載中國的宗教儀式的《禮記》,就已經有提到筷子。相傳筷子始於商朝(西元前一七六六至一一二一年),是大禹所發明。因大禹的工作相當忙碌,個性急躁的他,總是等不及大鍋飯變涼。於是他就隨手折了兩根樹枝,將熱騰騰的食物從鍋中夾起食用。
筷子的材質共有五種,今日大部分人家中及餐廳中所使用的都是竹子或是木製,但是有的是用金屬、骨頭、石頭或是其他複合材質。唐朝(西元六一八至九○七年)也曾經用金或銀等材質,認為這兩種材質可以測出食物是否有毒。
研究指出,筷子是手指功能的延伸,其操作方式類似槓桿原理,使用時同時運動到身上三十個以上的關節以及五十個以上的肌肉部位。世界紀錄最長的筷子是四十公分。目前中國每年生產四百五十億雙衛生筷,日本大約二百五十億雙。
口紅的出現已有數千年歷史,男性和女性的使用者都有。不過,代表完美的女性形象的現代口紅則遲至一九一五年才誕生。受到傳統清教徒道德模式的束縛,口紅在北美的使用並不普遍,直到二十世紀初期,法國化妝品大廠嬌蘭公司將口紅與管狀容器結合,口紅在北美市場的發展才有了轉機。
一九一二年,女權運動的激進分子,例如伊莉沙白.凱蒂.史坦頓(Elizabeth Cady Stanton)及夏綠蒂.柏金.吉爾蔓(Charlotte Perkins Gilman)等人,將使用口紅視為自男性政權中解放的象徵。
一九一五年任職於康乃迪克州史考菲爾公司(Scovil Manufacturing Company)的列維,推出用子彈造型金屬殼包裝的口紅。這款價格低廉的新產品很快的受到市場歡迎,安然度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當時的口紅還沒有旋轉推出的功能,不過其子彈造型倒是啟發德國漢克爾(Henkel)公司的靈感,在一九六九年推出口紅膠。
十九世紀末的美國紐約,義大利移民馬奇歐尼在華爾街販售自製的檸檬冰淇淋。一八九六年,為避免玻璃製的冰淇淋杯破損或遺失,他開始用平底圓桶狀、可食用脆餅皮杯裝冰淇淋,並在一九○三年申請專利。
一九○四年,聖路易世界博覽會場上有五十多個賣冰淇淋和其他販售格子脆餅的攤位。其中一個冰淇淋小販查爾斯.曼其斯(Charles Menches)原本跟大家一樣,都是用玻璃杯裝冰淇淋。某天早上,他的生意特別好,冰淇淋杯用完了,剛好,敘利亞籍的恩納司特.哈姆威(Ernest Hamwi),在他隔壁的攤位販賣來自中東的薄脆甜餅「zalabia」。於是他靈機一動,將甜餅捲成筒狀盛裝冰淇淋,冰淇淋甜筒再度出現在世人面前。
除了曼其斯,博覽會當天,艾比.杜瑪(Abe Doumar)、大衛.亞弗由(David Avayou)、亞諾德.弗南丘(Arnold Fornachou)和卡巴茲兄弟(Albert and Nick Kabbaz)等人,也宣稱他們才是發明冰淇淋甜筒的人。冰淇淋甜筒在一九○四年的聖路易世界博覽會上大受歡迎,為當年度的展覽贏得「世界甜筒博覽會」的美名。
【延伸閱讀】
迴紋針,1890
發明者:威廉.米德爾布魯克(William Middlebrook),美國人,出生年月不明,英國Gem Manufacturing Company,營運期間不明
材質:鋼本款由美國ACCO Brands生產製造
Chupa Chups
棒棒糖,1958
發明者:安立奎.柏納.馮拉多沙(Enric Berna iFontlladosa),西班牙人,1923∼2003
製造商:Granja Asturias,現為西班牙Chupa Chups糖果公司
安全別針,1849
發明者:瓦特.杭特(Walter Hunt),美國人,1795∼1859
材質:不鏽鋼此款為美國A. Meyers & Sons公司製造
魔術方塊,1974
發明者:艾諾.魯畢克(Ernö Rubik),匈牙利人,1944年生
材質:塑膠
製造商:香港Ideal Toy玩具公司
筷子
約西元前3000年
發明者:不明
材質:竹子與木材
子彈型口紅,1915
發明者:莫萊斯.列維(Maurice Levy),美國人,出生年月不詳
本款由法國嬌蘭化妝品公司製造生產
冰淇淋甜筒,1896
發明者:義塔洛.馬奇歐尼(ItaloMarchioni),義大利人,1868-1954此款為美國班傑瑞冰淇淋所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