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手工之美歎為觀「紙」

南投埔里‧廣興紙寮

2015/08/18

  • 文字 / 施穎瑩
LINE分享 FB分享

電腦時代,以紙書寫的機率相當低,更別說是拿毛筆寫在宣紙或棉紙上。既然用紙需求減少,同樣是張白紙,機器或手工製對很多人來說,就變得不那麼重要。

不過,如果你有機會脫離隨意列印就像呼吸般反射動作的環境,來到仍然堅持雙手造紙、位於南投埔里的廣興紙寮,欣賞師傅的超絕巧藝,就會發現:原來手工紙是如此有生命力的東西。那上頭纖維雖然極細,仍隱約可見,彷彿才剛從植物變身而來呢。

廣興的資深師傅身手既矯捷又優雅,以水中撈月之姿,將紙漿撈起、均勻的搖擺,就能做出厚薄均一的紙張。輪到我這門外漢操作時,聽完師傅指點,動作卻不聽使喚,僵硬的手結果撈出「一團紙」而非一片紙。

原來,撈紙漿的手勁須由外向內,還只能浸到水的一半。撈出後,保持平面搖蕩,越搖越慢,纖維交織才會勻稱。如果亂搖紙張,其厚薄便會不一,就會跑出一堆堆尷尬的紙山丘。

紙纖維黏附在木框內的竹簾之後,接著提起竹簾轉一圈,對齊基準點,平放在檯面,並潑些水,掀簾時才容易分離紙漿,左手則輕輕提起,收簾。這時白紙仍然濕答答,必須再用千斤頂壓五分鐘至乾,水分擠出後,就可以拿到烘焙台準備烘紙了。

接下來的取紙,也十分考究。一、把隔離每張紙的尼龍線,以倒寫「3」的順序取出,這容易將紙分開;二、以右手持木棍,捲住紙邊輕輕拉起,放到烘焙台上時,還要用左手拉住紙的左角,慢慢平放;三、以左手掀起紙張的右上角,右手拿木掃,先朝拉住的角落呈放射狀往外掃,第二次直掃,第三次橫掃,把空氣全部掃出,稍待一陣等紙完全烘乾,就大功告成囉!

先別高興太早。為什麼師傅掃完的紙,就像嬰兒肌膚般白嫩,我掃的紙卻像八十歲阿嬤皺巴巴的老皮?



如果你拿拿看那一公斤重的木掃,就會知道新手想控制力道,並不簡單。太用力,紙會破;力氣不夠,就會像我一樣,將紙掃出皺紋。我以短短一小時試過簡易版手工造紙後,體會了造紙人的辛苦。

造紙師傅通常須三至五年才能出師,除了體力,眼力也得夠好,好判斷紙纖維是否合格。一張紙從原料到成品,則必須花三至四天工夫。如此費工,最貴的手工紙一張也不過四百元。而以廣興紙寮為例,每天也只能生產三千張──機器紙可是以公噸計大量生產。

但是,廣興第二代傳人黃煥彰,卻偏偏要成為台灣少數的手工造紙廠。民國七十年後,房地產飆升,造紙人才大量流失,沒人願意待在辛苦的紙廠。於是埔里紙業從全盛期的五十幾間造紙廠,剩下六間手工紙廠,生產的紙張也多外銷到日本和韓國。

當別人都只靠機器造紙,黃煥彰反其道而行,還研發出最埔里的紙。

在一九九六年,利用廢棄茭白筍(埔里特產)的餘殼做成紙張,命名為「惜福宣紙」,這紙的特色是越放越白。三年前廣興又以香蕉樹幹做成「蕉絲紙」,紙上有咖啡色或灰白色的纖維絲,擁有天然顏色與質感。還有今年最新推出的「甘蔗渣手柔紙」,纖維看起來顆粒狀,像種子;烘乾後經過搓揉,則出現自然皺紋,使紙張變柔軟,但整張紙的拉力變強,十分適合當包裝紙或書皮,成為最具特色的埔里手工紙。

廣興另又成立「埔里紙產業文化館」,和南投草屯的「台灣工藝研究所」有些關係,該所鼓勵大家以文化產業推銷埔里等處,廣興紙寮趁此轉型,在造紙本業之外推廣紙文化。因此,這老紙廠不再只是手工製紙的工廠,也成了說紙、玩紙的好所在。

為了創新,廣興也幫客戶量身訂做特殊紙張,例如纖維特長的紙、或手撕之後毛邊較多的楮皮紙,並設計各種紙產品,讓平凡白紙搖身變為紙燈罩、紙包包、紙帽子等。最近更開發出一般印表機可用的A4尺寸手工紙,讓人能自行印製名片、卡片等,亦讓極有手感的紙纖維與電腦世代連結,發揮更多魅力。



或是,一張好手工紙,單純的欣賞它及其手作過程,就已經像在欣賞畫畫了。雖然手工紙不似機器紙規格化的齊整,但正因為有人的痕跡,更美。

*【典】造紙小鎮—埔里

埔里造紙始於清末,以中國傳統的造紙術生產竹紙,多以草本漿、竹漿為原料。到了日據時代,日本人發現埔里水質清淨,西元1935年,日人橫溝大藏在烏牛欄橋下(今埔里愛蘭橋)搭建工寮試驗造紙,從此開啟埔里的日式造紙技術。原料改用樹皮為主的材質,過程工序講究,讓纖維縱橫交織不規則,使紙張更加結實,紙張保存較久不容易變形。廣興就是屬於日系的造紙廠,創建於1965年。(文‧施穎瑩)

*手工紙七招

1取材:原料各種天然植物、樹皮,如楮樹、雁樹、桑樹、茭白筍殼、稻草等。

2蒸煮:造紙原理是將纖維重組,不同的纖維形成不同材質的紙張。原料蒸煮5~6小時後,去醣、去膠質、去木質素,以加速植物纖維分離。

3漂洗:蒸煮後的纖維,以清水洗滌乾淨。

4打漿:漂洗後的纖維,以機器打成漿狀,形成紙漿。

5抄紙:其原理是將紙漿纖維重組,傳統是以竹簾撈起紙漿水,讓纖維均勻分布其上,形成紙張。目前改用馬達將紙漿抽至水槽,再用抄紙架和竹簾承接漿料。

6壓紙:抄紙後的紙,堆疊一起如「紙豆腐」。此時紙張含水量達90%,必須經過一天以上壓榨,將含水量降至10%。

7烘紙:壓榨後的紙像是「紙豆乾」,師傅把濕潤的紙逐張放到攝氏90~100度高溫的烘台上,以木掃將紙下空氣掃除。剩餘水分被完全烘乾後,就形成一張張珍貴的手工紙了。(文‧施穎瑩)

*順遊‧埔里

來到埔里鎮,除了欣賞純淨之水造出純淨之紙,最難得的還有豐富生態以及都市品嘗不到的鄉野風味,一切就向著自然走吧。



*順遊一食--秀卿的灶腳

當地老饕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推薦,十分在地,雖然也有頗為入味的梅干扣肉等,但懂門道的一定要點別處吃不到的菜色。如帶點苦味、但絕對第一口就回甘的牧草筍(牧草心)或爽脆的甘蔗筍,以及吃不出半點澀味、只有特殊香味的刺蔥煎蛋。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桃米路33號(桃米生態村入口處)
電話:049-291-3592
公休日:週二

*順遊二宿--綠屋民宿

台灣原生青蛙約29種,埔里鎮桃米里就看得到23種,是青蛙的寶庫。而桃米里中出了名的青蛙王子,就是綠屋民宿主人邱富添,擅長導覽。許多人來這兒住宿,目的不為了睡,而為了熬夜,正是衝著邱富添的夜間觀蛙行程來的。圖個「安靜」恐怕很難,民宿內蛙鳴此起彼落,正中午的,我在民宿內的生態池就看到了三、四種不怕生的青蛙,正在合唱呢。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種瓜路6號
電話:049-291-6829

*順遊三玩--草湳濕地

因應這幾年樂活風氣,台灣各地標榜看得到螢火蟲的寶地逐漸增加,但草湳濕地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廣闊的一片山谷平原內,聚集高達上萬隻的螢火蟲,好像每枝草的末端都點上了燈。五月底前仍是旺季,但忌喧嘩人群,手電筒也要包覆紅色玻璃紙才能入場。

地點:抵綠屋民宿,順桃源國小前小徑,順路標走。(文‧盧怡安)

小檔案 _ 廣興紙寮

厲害之處:利用埔里當地農產品研製紙張,開創台灣手工造紙新頁。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鐵山路310號
電話:049-291-3037
網址:www.taiwanpaper.com.tw
費用:入園免費,並有各式DIY體驗行程,例如由廠方提供手工紙張,讓訪客拓印做成捲軸(60元)、簡易版手工造紙(100~200元)。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