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先學愛地球才是愛地球

2015/08/18

  • 文字 / 林黛羚
LINE分享 FB分享

原來,想在自有土地上蓋房子,除了強調View之外,還可以依照地形、水流、陽光,來設計食物森林,達到自給。設計蓄水生態池等,能做到最少澆灌用水、預防旱季缺水。即使住在都市大樓中,除了雨水回收、陽台菜園,在一些「極端」案例裡,甚至已有人僅以雨水及太陽能所產生的水電過日子、利用簡易的乾式堆肥廁所,提供自家蔬菜的養分。

今年十一月,四十名來自國內外各地的學生,一起聚集到台東縣卑南鄉的達魯瑪克部落上課,這是由「大地旅人環境教育工作室」主辦的「二○○九樸門專業設計基礎課程」(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簡稱PDC),老師是自一九八四年就開始實踐樸門設計的澳洲講師蘿賓‧法蘭西絲(Robyn Francis)。

課堂中,蘿賓先給了我們許多的「原來」。

原來,所謂「可分解塑膠袋」,最小分解面積只能到二厘米,這些小塑膠片大量沖刷到海裡,會成為濾食性魚蝦的致命食物。原來,地球在沒有被嚴重污染以前,一年可以吸收二十億噸的二氧化碳,其中八○%是由健康土壤吸收,遠大於森林及陸上其他系統。

原來,從大賣場買來的一顆蛋,背後有許多耗能及不健康的做法,包括雞吃了摻入抗生素的飼料、由被拔喙以防互啄的牢獄雞下蛋,而失去生蛋功能的雞,其雞油則作成全球最大速食連鎖店的冰淇淋……。這些真相真是嚇人。

當然,生氣與懊惱無濟於事,蘿賓在課堂中分享振奮人心的樸門系統,設計面向包括農業、建築、社會、個人哲學、永續文化等。她並以自己在一九九五年於澳洲買下的地為例來教學。這是一塊緩坡、完全沒有水源的荒廢硬牧草地,加上當地缺水嚴重,蓄水、保水是基地要改善的重要課題之一。

蘿賓觀察坡度與地形,決定在基地下方設置一大、一小的蓄水池,而從基地高點就挖出如動脈、微血管等大小分枝的導水溝。由於是黏土土質,不需要特別夯實就不太會讓水滲透光。雨小的時候,導水溝內的水會直接提供兩旁植物水分,植物長得越大,保水性就越高。雨大的時候,導水溝會將大量雨水排到基地下緣的蓄水池,她在其中種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進而自行營造出完整而豐富的水陸生態系,水質乾淨到可以在裡面游泳。

而在高處、陽光照射面積最長的區域,蘿賓規畫出多層次的亞熱帶食物森林,到了二○○五年,裡面已有十三種柑橘、一年中有九個月有橘子可吃。此外,她還養雞來除草、吃害蟲,養豬來做小尺度翻土、吃廚餘呢。

然而,蘿賓也強調,樸門設計沒有絕對的答案,她不希望我們完全模仿她的基地構思,因為每塊基地都不一樣。況且北半球的島嶼台灣,其氣候和澳洲的大陸型氣候就是截然不同。透過與學生的討論,也會發現她不會特別指明哪一位學生的回答正確或錯誤,她頂多只提出:「可能可以朝哪些方向思考」來建議學生。因此,同學們之間的討論與合作,在課堂中不斷出現,甚至延續到課程結束之後,同學們還會自發性的到其中一位學員的基地一同探勘。

在板橋擔任電腦維修顧問的學員陳國榮,以前對植物沒太大的認識與感覺,現在看見植物,都會去觀察這些植物在環境中出現的方式與周圍的關聯。他前幾天還撿了巷口廢棄的椰子床墊。「我拆下裡面的椰子纖維,打算丟到外推陽台的屋頂上,讓冬天的雨水把床墊浸濕分解,好孕育春天風中帶來的草籽在屋頂上發芽。同時,這也解決了雨水擊打屋頂、噪音擾人的問題,是我在課堂學到的,典型單一物件發揮多項功能的利用。」

他並認為,樸門系統性的思考方式,可以在不同領域延伸。例如,在設計中,可讓一個元素為多個不同的功能服務,而擺放錯誤的資源等於浪費。若挑對角度,問題,也可以被設計成資源。「這些都讓我本來的工作得到新養分,也讓我重新整併一次自己在眾多領域知上的知識和技能。」

透過實地觀察,也讓在新竹擔任ISO評審員的Fay,從學術環保轉而面對真實的自然。課堂上,蘿賓帶領大家觀察、體會自然,實際去感受風與陽光、嗅土壤的氣味。大家親自做堆肥、種菜,甚至親手畫出設計圖。Fay說,「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愛地球是認識地球。我以前只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愛地球,我並不了解她。」

我在課程中,每天早晨都會看到她在宿舍陽台深呼吸、練外丹功,是個很重視養生的人。她說,以前深感世界都被「賺錢」控制住,大家被迫追求績效、金錢,卻忽略了環境日漸惡化。所以她將積極搜集ISO在環保上的規定,想要跨行擔任ISO 14064溫室氣體查證的評審員,或是依據英國的標準PAS2050,協助企業界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當愛地球成為全民運動後,地球危機才有可能解除。」

透過課程實證,她明白了大家從做廚餘開始,就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這是很科學的。而種菜過程能讓人更了解自然,吃自己種的菜,還可以減少食物的運送與耗損、令人更健康。

除了老師經驗豐富,學員們也是來自各地的英雄好漢。「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陳慈美、「台中合樸農學市集」創辦人陳孟凱、支持小農的「大王菜鋪子」創辦人王福裕、農夫凱西、台中市警察局外事課股長林伸品等,皆本班同學。還有超會搞笑的布農族智者──「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阿力曼(Aziman Madilan),當他帶著大家去台東縣延平鄉的「鸞山森林博物館」(一處布農族私人森林保護區)時,會幽默的說:「接下來,請跟著我爸爸的兒子走!我們要去看會走路的樹(指榕樹)。」

然而,他也會嚴肅的闡述社會與環境議題。當初財團想要買下鸞山當度假村時,他率先到處借錢募款,用更高的價位跟族人買回這些地,才保留森林的自然風貌。當我們站在高處往溪谷望,他指著那些過度靠近的臨時搭建物說:「我們的老祖先總是說,河流遲早會找回原來的路。」

樸門這堂課,以大大小小的觀點,累積成一套關於土地、社區、都市環境、生態農園設計等領域的系統知識,在密集的十五天之內,超越了我個人十年來的自我摸索。而認識了同學們,也是這堂課的珍貴收穫。這些同學,不熱中客套、消費與八卦,需要的是知識、同理與合作,是平常社交不會遇到的類型,讓我頭一次想要積極的與他們保持聯繫。

如果,你的內心深處也有對自然、土地、友誼有類似的渴望,不妨為自己請個兩週的假,預約二○一○年的PDC!

【實用資訊】

大地旅人環境教育工作室

http://earthpassengers.org

樸門設計(Permaculture Design)

http://www.permaculturedesign.net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