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國寶

【故宮好好玩!68萬件珍藏一次看】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故宮藏品六十八萬件,你能說出幾件?除了「翠玉白菜」之外還能答出十件以上的,大概很少。

為什麼會這樣?去年前美國總統柯林頓來台,二十小時旋風式訪問中,硬是排除一切行程,將最後一小時留給了故宮;酷愛書畫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不僅擔任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會主委,為了支持故宮擴建,還願意將畢生蒐藏捐給故宮。那,一般國人為何對故宮如此疏離?

「不進故宮,是怕自己看不懂。」定期帶導覽的故宮助理研究員洪琬喻觀察,許多人接待外賓來故宮,來了後卻讓外賓「放牛吃草」,自己躲進咖啡廳,為的就是避免被外賓問起時「一問三不知」的尷尬。更多人則是定期來故宮趕流行--看捷克新藝術大師慕夏展、看俄國超現實大師夏卡爾展,就是不進正殿探望一下這些千年古物。

故宮很難懂嗎?或許也不是,更多人是覺得這些文物「無趣」。

例如,被譽為是「國之重寶」的「毛公鼎」,說穿了不就是個香爐形狀、黑黝黝的不起眼大鼎,裡面刻著五百個奇形怪狀、歌功頌德的封建文字嗎?在小學教科書裡讀過、考過就算了,何必再多看它一眼呢?

這其實是個天大的誤會。只要透過一場好的解說,你會發現,故宮不僅好好看,而且好好玩!

認識國寶第一步,讓我們拋開史實考據、藝術品鑑,換個角度,放鬆心情,傾聽古物說故事吧。

從文物看活歷史

精美展覽櫃裡,一件件獨立擺放的古物,其實都是時代的產物,把不同時代的文物並列,細細端詳,就可以看到鮮明的歷史軌跡、和時代變遷。

就以商朝晚期的「亞醜方簋」和西周的「鳳紋方座簋」為例吧。

這兩件都是青銅器,都是「簋」(音為「軌」,是盛放五穀類的祭器或禮器),但比較原始、偏游牧形態的商朝,有著強烈的泛靈信仰,對蒼茫宇宙充滿敬畏,所以「亞醜方簋」上的獸面紋猙獰賁張,雲雷紋密布其間,「好像宇宙中有一股風起雲湧的力量,充滿了威脅性,」國學大師辛意雲解釋,而一隻隻渾圓銳利的眼睛像在監視人間,決定每個人的吉凶禍福,讓人看了不寒而慄。

但到了周公制禮作樂的周朝,統治者逐漸的掌握了天地之道,於是那種強大、不可測的自然威力消失了,紋飾成了純粹的裝飾,正中平和,是一種人本精神與人類理性的展現。

再仔細看,上圓下方的「鳳紋方座簋」,兩層紋飾都是「上鳳下龍」,這有什麼意義?

「這代表著以玄鳥為圖騰的東方民族-商,和以龍蛇為圖騰的西方民族-周,兩大民族的傳承與融合,」故宮資深導覽志工方秋富表示,照理說,龍是雄性,鳳也是雄性,為什麼今天會說龍鳳呈祥、龍鳳和鳴?這背後意味著,儘管朝代不斷演替,但新興政權並不否定前朝,反倒彼此匯融,才能成就今日中國之大。

從文物看人情趣味

和「翠玉白菜」並列為故宮人氣產品的「肉形石」,其實,只是將一塊帶有許多雜質的瑪瑙,加工染色而成。說它有多美,還真令不少外國訪客覺得錯愕。然而,它不僅登入殿堂,連仿品都到處可見。難道,中國人真的這麼「貪吃」嗎?而這肉形石,到底是觸動了哪一條心靈密碼,能引起國人這麼強烈的共鳴?

正確答案是-千古才子蘇東坡。

話說宋神宗元豐三年(西元一○八○年),蘇東坡被流放黃州(在湖北境內)當個小小團練副使,生活清苦但他卻優游自得,苦中作樂,「東坡肉」就是這段日子的成果之一。

「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人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加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沒有人要的連皮半肥肉,在蘇軾的巧手和創意之下,竟成了千古名菜;之後他到杭州做官,整修西湖、築蘇堤,解決了當地的氾濫和饑荒,而整修工程耗費甚鉅,他沒有錢慰勞民工,就親自以此贈肉犒賞。當地百姓為了感念他,於是把這種肉稱作為「東坡肉」。

辛意雲表示,蘇東坡正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完美典型,他一生顛沛流離,但不管到哪裡做官都有建樹,都提升了當地的美和善,他本身又是罕見的全能型藝術天才,而他的率真幽默、自在灑脫,總讓中國人會心一笑,從心底漾出一股暖流。在「愛屋及烏」下,國人喜愛肉形石是很自然的。

另一件看似不怎麼樣的名器——明憲宗成化年間的「鬥彩雞缸杯」,則以淒美的皇室愛情故事著名。

小小一只雞缸杯,一隻神氣洋洋的大公雞帶著一家子出遊,母雞低頭啄蟲,憨態可掬的小雞搶著來幫忙。不僅雞缸杯,如今傳世的正宗成化鬥彩作品,幾乎都是類似的、對天倫之樂與多子多孫的描繪。

工匠會以此為主題,其實是投皇上所好:童年坎坷,歷經土木之變,在父親(英宗)和叔叔(景帝)爭權陰影下長大的憲宗皇帝,愛上了大他十七歲的奶媽萬貞兒,即位後,更不顧群臣反對廢了皇后,將萬貞兒封為貴妃。

年華不再的萬貴妃,雖曾為憲宗生下一子,但不滿周歲就夭折。傳說萬貴妃因絕望而乖戾惡毒,總是千方百計要害死其他貴妃所生皇子。

為了搏萬貴妃歡喜,憲宗常將當時最時尚的「鬥彩」瓷器(即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料相「鬥」的一種技法,傳說是憲宗自己發明的)賞賜給她,上面的天倫和樂圖則是不離不棄的保證。

萬貴妃在五十八歲時猝逝,憲宗聞訊後沈默良久,然後吩咐太子準備繼位。四個月後,憲宗果真無疾而終,得年才四十一歲!

鬥彩的技法難嗎?雞缸杯的畫工美嗎?其實未必。造就鬥彩成為絕世名品(明朝當時就已「值錢十萬」,如今更是國際拍賣市場燙手貨)的,正是這份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帝王癡情啊。

故宮珍寶的故事,件件精彩,恐怕是一千零一夜也訴說不完。而含藏這一切的,則是中國人獨特的美學觀。

「美,是中國人展現生活、展現自己,從而開展生命的重要憑藉。」辛意雲強調,從遠古開始,中國人就在一切生活用具中刻意地呈現美,並且把這種美提升到精神的層次,甚至把它神聖化。

像是裝酒的尊、煮肉的鼎、盛著粟米的簋,既是炊煮飲食的實用器具,也可轉化為「神器」(歸屬於神,和神明溝通的工具);古書說「道器一體」,孔老夫子也將「游於藝」和「志於道」並列,可見文物不只是文物,更絕非皇帝的玩物,而是國家與文化傳承的象徵。

故宮可大觀、可細品,來一趟故宮,保證你不虛此行,滿載而歸!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