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濃縮眼中的美好世界 新世代的療癒系手作魅力

2015/12/29

LINE分享 FB分享

你是否還記得幼稚園或是國小時期,每學期美術課程裡,一定會有的陶土課嗎 ?雖然大家的雙手都做到髒髒的,在捏塑的過程中大家可是笑容沒停過,這樣的開心感也一直延續到下一堂課;就在長大離開校園時,你還記得那時手作帶來愉悅感嗎?

巧手本舖創辨人Fred盧兆宗,四年前,人還在生活無虞的南非,也擁有一份薪資不錯的工作,這樣生活也讓不少人羨慕,但怎麼會想回來台灣,開設軟陶教室呢?其原因是媽媽的身體出了狀況, 讓他決定離開當時的工作,用更多的時間陪伴她。

在南非工作似乎讓許多人很羨慕,但Fred就說「南非人有一句話『在南非沒有被搶過,就不算是個南非人』」一句便點出了南非的治安問題,所以對大多數南非人而言,下了班,除非有朋友邀約,不然都會選擇在家度過休閒時間,而來自德國的Fimo軟陶捏塑就是Fred在下班之後最重要的休閒生活。

其實軟陶手作也是需要很大的專注力,他認為和工作不同的是,在捏塑或是創作的時候,很容易忘記時間的流動,或是各種不愉快與壓力,專心製作時,腦袋裡的雜念自然就被放到旁邊了,在某種程度上反而變成了是一個抒壓的管道。 


他回憶說,一開始是在日常的跳蚤市集上接觸到Fimo軟陶,在當地有許多已經退休的南非人,會在市集裡放上各種不同的精緻軟陶作品展示與販售。在逛完市集後,他便馬上跑去報名,上了課才發現,裡面通通都是熟齡的阿姨們,而他竟然成為年紀最小的學員。

沒有美術或是設計等相關背景的他,發現Fimo不但具有特殊的延展性,還不會因為水分蒸發的問題而限制製作時間,更適合做迷你的袖珍屋,立馬就喜歡上了Fimo軟陶材質,越做越有心得後,醉心於軟陶世界的他,更開始到處去參加軟陶比賽,也接連獲獎。 

然而,就在媽媽檢查發現身體出了狀況後,他便毅然的決定,離開生活了十幾年的南非,回到台灣陪伴媽媽,為了照顧家人,一開始是以工作室的方式創業,並不對外教學,只接商業案件,把多出來時間通通留給媽媽。 

雖然創業初期並不接教學工作,但因為工作室的地點鄰近兒童報社附近,許多國外回來的媽媽都會帶著孩子,到兒童報社學習中文,媽媽們為了

消磨等待時間,便找上了他們,請求他們教學小型的軟陶捏塑。 

「也許教學是可以更快推廣正規的軟陶與袖珍屋途徑之一」,也是這樣的想法,漸漸的才讓他開始轉念。

為什麼喜歡軟陶或是袖珍屋這樣精巧的創作手藝,Fred告訴我們,軟陶的優點就是只要有練習,就能看見成果,再加上它的創作可以很多元,不只是一般的捏塑公仔,還可以做珠飾、配件,甚至可將你看到美好畫面,通通濃縮在袖珍屋作品裡。 

對他而言,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每次完成作品的時刻,因為一個作品從發想到計劃、執行,都需要經過慎密的思考,尤其是每次遇到難關時,一一克服的瞬間,成就感便會隨之而來。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