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我的野朋友

瘋鷹、迷蝶、戀青蛙

2015/08/18

  • 文字 / 許斐莉、曹秀雲
LINE分享 FB分享

數萬隻猛禽飛過眼前,遮蔽天空,是如何令人動容的景象?每年九月到十月間,如接力般,一群群猛禽從西伯利亞、日本、韓國、中國東北,飛到墾丁過境休息,再前往菲律賓過冬,鷹群飛翔在南台灣上空,形成「鷹河」、「鷹海」。

「猛禽群飛,在天空中形成一條河、一片海。」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鷹河」和「鷹海」字眼時,在腦海中形成的畫面。平時,看到一隻老鷹就足以令我興奮半天,想到可以同時看到上萬隻猛禽,心情竟如小時候期待過年般雀躍。

九月二十日,我們一行人,包括資深猛禽研究者林文宏,抵達墾丁。台灣猛禽研究會陳世中傳來最新鷹訊——當日赤腹鷹數量突破三萬隻!

瘋鷹!千尺高空上的生命力

第二天一早六點,當資深猛禽研究者林文宏從墾丁賓館,望向遠處大尖山腳下的海平面,似乎有飄忽的黑點隱約出現,他緩緩吐出:「開始起鷹了!」幾個字,平靜的早晨開始忙碌起來,「啊!起鷹了、起鷹了!快出發!」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員黃靖玉吆喝著大家上車。

起鷹了!這代表赤腹鷹已從墾丁各處休息的樹林飛起,在墾丁,最佳賞鷹地點,是社頂公園凌霄亭。我們抵達時,凌霄亭上早已站滿了從各地趕來的鷹迷,猛禽研究會調查員陳世中已經在墾丁待了幾天,不理會老婆頻頻催他回台北的電話,正專注的望著天際。

資深鷹迷——墾管處技士蔡乙榮,帶著他的400mm長鏡頭來報到。每年此時,賞鷹者也如候鳥般直奔此地,一位太太手上握著專門買來賞鷹的高階望遠鏡,滿足地說:「老鷹飛起來的姿態實在太美了!」

「啊!在那裡!在那裡!」「哪裡?哪裡?」「哇!好大一群喔!」不論識與不識,所有的人拋下藍綠大對決,就這麼一心一意了起來。我的望遠鏡移來移去,足足花了半小時才抓到竅門:先以肉眼找到鷹群出現方位,再用望遠鏡觀察。

從望遠鏡裡看到的,每一隻赤腹鷹都像是裝了電動馬達似的,卯足了勁努力飛翔,像是要完成壯舉般,不斷的重複嘗試,一旦確定了便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永不放棄……

原來,賞鷹最令人感動之處,在於感受那股無可摧毀的強韌生命力!



鷹群遷徙全程約兩千公里,牠們幾乎不進食,只靠喝水及身上厚厚的脂肪維持體力。因此,在墾丁暫時休息就很重要。

要落下停棲時,鷹群俯衝往下,形成「鷹流」、「鷹柱」,鷹群要繼續飛行時,會往上盤旋、聚集,從數百公尺爬升到一千多公尺,等到認為飛行條件理想了,才會向南快速飛走。

天候條件不佳,牠們寧可放棄不飛,免得耗損體力。

我在凌霄亭上,看到鷹群不斷的從天際逆風飛起,盤旋至更高處,有的順利遠走高飛,有的卻像是受挫了般,原已合體的鷹群解散後落下,再伺機重飛。鷹迷們觀賞這一幕幕精彩的生命奮鬥戲碼,不論是驚呼或是沉默凝望天空,心裡登時充滿了感動。

「在大自然中嬉遊,不但使得你重振精神,而且強化你的洞察力。」美國探險家兼知名作家黛安艾克曼說:「和野生動物同處——不論是後院的松鼠或黃石公園的大角麋鹿,都教我們想起自己心中的曠野,震撼我們心靈中熱愛陽光和活水的原始欲望。」這些話,似乎解釋了為何自然界的神奇生態,總是那麼令人著迷、深究。

迷蝶!鋼骨大樓間的萬蝶天堂

於是,有人選擇賞鷹、愛鳥,也有人迷上蝴蝶!

秋天,當我們從台北新店的水泥叢林中,鑽進一條坎坷、僅容一輛車子通過的泥土路,看到數百隻(這是目測,實際數字無法估算)蝴蝶在小溪、樹林間翩翩起舞,第一個心情,是感動!

在冰冷的鋼骨泥磚都會中,竟然有人獨力打造一個野林流泉、世外桃源般的蝴蝶天堂!被稱為蝴蝶王國的台灣,有四百種蝴蝶,這三千五百坪的蝶園,就有兩百種。

蝶園主人「牛伯伯」(呂輝璧)為了解蝴蝶的互動生態與復育工作,親手栽種林子裡幾萬棵植物。他每天工作十小時,多數時間,以雙手拔草,因為怕用了除草機,會誤傷土地上有益蝴蝶的植物。

到底蝴蝶這小小昆蟲,為何讓許多人為其美麗與奧妙,耗盡一生時間,甚至,散盡家財?七十多歲的蝴蝶專家陳維壽說:「蝴蝶占據了我大部分時間,卻讓我覺得人生有意義。」



觀察蝴蝶對陳維壽而言,有如看一齣精彩的連續劇。四、五十年前,陳維壽最早發現日本遠渡重洋而來的紋白蝶,小小一隻看似不起眼,繁殖力卻超強,不到兩年,就侵犯到台灣紋白蝶的生存領域。

於是,為爭奪地盤,兩種紋白蝶發生「蝶戰」。陳維壽長期追蹤後發現,紋白蝶打架的方式,是雙方翅膀猛力的「撲次、撲次」搧拍,看誰先怕、誰就輸。

結局如何?「完結篇」是:日本紋白蝶與台灣紋白蝶各自畫分領域,互不侵略。「看,大自然生態是多麼奧妙啊!」陳維壽讚嘆的說。

戀蛙!午夜場的生態大戲

每個生態,都有引人入勝之處,因此,有人愛蝴蝶,有人「瘋」青蛙。

自力出版青蛙圖鑑的「青蛙王子」陳王時,為了觀察青蛙,可以連續三個月,每週五從台北開車南下到屏東東港,利用週六、日熬夜通宵觀察他新研究的海蛙。所有辛苦,只要看到一場精彩的繁殖大戲,就讓他覺得一切都值得。

對於生態動人之美,我們想得到的形容詞實在有限,不得不再引用艾克曼的話:「動物學者馮‧佛瑞許(Karl von Frisch)曾描述自己熱愛的蜜蜂研究,是一口生生不息的魔井。其實,大自然的每一面都是如此,不論你由其間汲舀多少的水分,依然會發現有更多的水留待你發掘。沉醉在大自然的美妙水域,光陰將會顫動,世界將會倒退,一股和諧感進入你的體內。」

愛好昆蟲,在日本有「漫畫之神」美譽的手塚治虫,曾經在其著名漫畫之一——《火之鳥——黎明篇》中,解釋了人生的「幸福」:「昆蟲們在自然所定的期間內,乖乖的生長、覓食、戀愛、產卵,就這樣滿足的死去。人類比蟲、魚、狗、貓還要長壽,在這個生涯中,能夠找到生活中的快樂,才是幸福吧。」大自然萬物對人類生命意義的啟發,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只要我們用點心、親近牠們!

【延伸閱讀】中秋新提案!

白天賞鳥晚上賞月

中秋到墾丁,晚上賞月,白天可以整天賞鳥。墾丁國家公園是候鳥重要棲息站,每年除1月、2月、4月外,都有候鳥過境。秋季,清晨到凌霄亭看老鷹飛出海,接著往龍鑾潭賞雁鴨、下午到傍晚五點,可到山頂橋、里德橋看落鷹。

墾丁候鳥過境時間:
5月底~9月初:家燕過境
8月底:紅尾伯勞、鷺科鳥類及鷸鴴科水鳥
9月~10月:赤腹鷹及灰面鵟鷹(又名灰面鷲或國慶鳥)
10月~次年3月:雁鴨科水鳥至龍鑾潭渡冬。
相關資訊請上墾管處網站:www.ktnp.gov.tw 

【延伸閱讀】墾丁賞老鷹,金門看鸕鶿

當一種冬候鳥──灰面鷲降臨墾丁時,另一種冬候鳥── 鸕鶿,也正達陣金門。固定在每年10月至5月之間,震撼賞鳥人,尤其是之前以望遠鏡怎麼找也找不到鳥蹤的入門者。

因為,鸕鶿實在夠大──約長82公分。加上它在金門的鳥況甚佳,根據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的統計,每年通常約有5,000隻鸕鶿到大小金門越冬,想躲開不見牠也難。

但想欣賞鸕鶿群舞,仍要挑對時間、地點:每天早上六點半開始(最晚至九點半左右),成群的鸕鶿會從大金門之慈湖飛向外海覓食,傍晚再陸續回到湖邊夜棲地。從前尚無禽流感這名詞的時候,賞鳥人可以靜靜躲在鸕鶿棲地等著欣賞牠們出門、回家。現在不准了。

不過,老天爺仍頗厚愛鳥人士。同樣時間,只要在慈湖邊的堤防大路上輕鬆一停,一樣能見到陣陣的鸕鶿身影。除了賞鳥本身,還附贈一景「鸕鶿吹雪」:牠們的便便數量龐大的附在樹梢,差可比擬下雪的光景呢。

並一提:鸕鶿最愛待在近海、河口、湖泊、沼澤。大陸江南一帶用來捕魚的大鳥,正是牠。(文‧馬萱人)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