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1朵花,拉近11個家庭的距離

解冷漠》陳秋伶的友情派對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三月天一個週六早晨,台北縣新店中興路一棟大樓外側牆柱上,吊掛著的花盆裡,開了一朵小黃花。

這大約只有十元硬幣大小、不甚起眼的小黃花,卻讓整棟大樓沸騰起來,電話互相打來打去:「你知道樓下的法國黃馨開了嗎?」「誰的啊?」「十七樓的啊!」「真的?我要下去看!」「快快快……。」

小黃花,大振奮

原來,這棟大樓在人行道上共十一根柱子的外側,各吊掛了兩盆草花,由十一家住戶認領照顧。下層的三色堇,老早開出漸層暗紫色花朵;上層的法國黃馨,隨著春色漸深,卻一點消息也沒有。當大家打算放棄,要改種其他草花時,這朵小黃花的綻放卻振奮了大家,證明幾個月來的照顧沒有白費。

好幾家住戶忙不迭的衝下來看,吱吱喳喳討論著。

上了年紀、較不常出來走動的李媽媽,就因為三色堇花瓣「開得像絨布一樣」,還有蝴蝶出沒,每天早晨都偕同老伴來看一圈;忙碌的服裝設計師吳紀柔,認養了第一根柱子,每天要出去,一定得繞到人行道外側,摸摸泥土、弄弄草葉,才能放心的出門。

還有熱愛攝影的住戶,喬出專業相機,對著迎春花拍了半個小時;上高中的小住戶,每天上學前,先來到這,踮著腳尖澆完水才去上課……。

小空間,大花園

這景象,過去,是很難得見到的。週六稍晚,穿著深綠色圍裙下來施肥的住戶之一陳秋伶,就是這場社區園藝讀書會(雖然沒在讀書)的發起人。她讓大家現在碰面,總有聊不完的植物話題,高興不完的種花成就感。

在金車食品的董事長室工作的陳秋伶喜歡花草植物,上班之餘,學過日本池坊花藝,但總覺得這樣的美學很難融入日常生活;後來拜師學景觀設計,還是沒辦法布置陽台,因為,空間太小了,很難設計。



最後,她接觸到日本盛行的英式園藝,函授學校的課本上,開宗明義點出:即使是一面牆壁,都可以稱作「garden」;只要有興趣,人人都可以讓花開得像野外那樣茂盛。「這就是我要的!」她高興得大叫,她終於找到能讓自己陽台變漂亮、能走入生活的園藝。

當她提議住戶一起綠化社區時,大家提出一大堆問題:沒地方可以種花啊?會有時間嗎?我們不會種花啦……她滿心歡喜的把這套園藝理論,講給大家聽,帶領大家實踐。

陳秋伶自家的陽台,本身就是「小空間、大花園」的典範。三個人並肩就擠滿的陽台上,她在短牆上滿種白色的非洲鳳仙,成為視覺主角;花市買來的盆花,一定經過重新組合,成為她的創作品。例如一個吊掛著的半圓型花盆裡,就有薄荷、迷迭香、百里香等不同風味的香草。下班回到家,從盆裡摘來泡壺綜合草茶,她立刻能放鬆下來。

小創意,大好評

客廳一張小巧的椅子,是薜荔坐的位置,透過那中間一個仰頭荷蘭娃娃的視角,觀者都會覺得,這株小盆栽好像變成了一座大森林。就連閒置的冷氣機窗口,陳秋伶都不放過,用高低不同的薰衣草和小籬笆裝飾、布置,乍看還會以為是那裡掛了一幅畫。

她隨手利用小小樹枝做成的小搖椅,放在桌上給黃金葛「坐」,受到辦公室同事的好評,紛紛央求她教大家做。因為簡單、好玩,沒有年齡限制,大家一星期接一星期來上課,消息傳出去之後,陳秋伶目前已經是伯朗咖啡的各項講堂中,最受歡迎的園藝課講師了。

五月中,陳秋伶即將赴大阪,參加當地「open garden」的年度活動,就是一群園藝同好互相參觀對方花園的交流時刻,她非常期待。這個組織過去只開放給日籍會員,但因為陳秋伶一再表現參與的熱情,才開了董事會,通過讓她也一起參觀、交流。



為什麼肯為這樣的活動花這麼大的力氣?陳秋伶說,因為這樣的活動本身,不僅可以認識較遠的鄰居,也可以交換園藝的快樂,「他們把我想要做的事,都實現了。」她打算親身參與,把經營社群的經驗,帶回台灣。

曾有不少學生想找陳秋伶為他們設計陽台或花園,她都微笑婉拒了。「因為你沒有投注感情,那就只是布景而已。」陳秋伶直言,「若想要有感情,一定要自己親手參與、設計,那些(快樂、成就感),可是沒辦法幫你拿來的。」

園藝和植物,是陳秋伶用來與身邊朋友們溝通的語言,也是她帶給自己、帶給別人愉快心情的方式。 三把剪,變出好作品

「三支小剪」,快要變成陳秋伶上課時最常用的成語。她說,只要有一支一般的事務剪刀,用來剪紙類或細枝;一支老虎鉗,用來剪鐵絲;一支小剪定鉗,用來剪稍粗的樹枝,就可以利用身邊雜物,可以做出一項園藝作品。

例如,將市售的乾枝剪齊,用細鐵絲綁好,編成蓆狀,稍彎曲一點,放入細網、土和植物,或是連盆的盆栽,如冷水草,就會成為一個漂亮的作品。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