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六款御用瓷器 品味頂級慢活

走進國王的餐廳》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Meissen

1710年起 德國 波蘭國王迷戀的東方白金

談皇室御用瓷器發源,得從德國麥森(Meissen)瓷器說起。歐洲商船在16世紀,帶回讓歐洲貴族為之傾倒的瓷器。其中以薩克森城堡(約現今德國東南的德勒斯登附近)諸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Augustus)最為著迷。傳說他將自己的騎兵隊送給波斯商人,交換48件中國花瓶,透過換來的瓷器加以研究。後來他命令19歲的天才煉金師貝特格(Bottger)要不計代價找出「白金之謎」,貝特格費時七年,終於在1708年製造出歐洲第一團白色瓷土。1710年奧古斯特宣布在麥森的亞伯特堡建立瓷器廠,這是歐洲第一家瓷器廠。

麥森剛燒出來的瓷器色調灰灰暗暗,風格脫不出中國瓷器窠臼。1720年麥森從維也納找來影響麥森瓷的關鍵人物海洛特(Johann Gregor Horolt),擅長繪畫的海洛特,大膽把歐洲名家畫作以銅版畫技法應用到瓷器上,這首創性的嘗試,讓麥森瓷從平面走向立體,成功擺脫東方瓷器繪畫形式影響,走出自己的一條道路。

1739年,麥森設計出一款具有巴洛克風格的釉下紅龍紋和藍色洋蔥圖,這款裝飾風格強烈的作品,撼動歐洲瓷器與藝術界,到現在,全球有超過50家的瓷器業者想模仿這款作品,卻依舊徒勞無功。

為了創新與延續,麥森在1764年就設立繪畫藝術學校,培養專業人才供瓷器廠使用。這也是世界第一所專門針對瓷器廠設置的學校。麥森小鎮因生產瓷器,成為「世界陶瓷之鄉」,麥森舊廠則成為全球最大陶瓷博物館。而麥森瓷器從誕生以來,每一產品的石膏模具都被保存著,目前已存有23萬件,只要拿出模具,隨時可複製出與二、三百年前相同產品,例如18世紀初膾炙人口代表作「藍色洋蔥圖」,就是麥森入門款作品之一。(台灣代理國裕公司02-2717-6666)

Wedgwood

1759年起 英國 英國皇室御用,平民百姓實用

1902年美國羅斯福總統的白宮宴席、1935年瑪麗皇后豪華郵輪首航、1953年英國伊莉莎白女皇加冕典禮,這三場世紀宴席,都使用Wedgwood的精緻骨瓷餐具宴客。我心生羨慕的想:用全套的Wedgwood餐具吃飯,該是多麼幸福的時刻!

Wedgwood是最著名的御用瓷器之一,它的創辦人是英國「陶瓷之父」Josiah Wedgwood,最早是以發明乳白瓷器(Cream Ware)打響知名度,乳白瓷如牛奶般色澤柔美,吸引當時許多瓷器工廠大量購買,再上釉加工轉賣到歐美各國。

1765年,英國皇室也看上了這優美的乳白瓷,選為皇室御用陶瓷。當時的夏綠蒂皇后特許他以「皇后御用陶器」(Queen's Ware)為名,這項殊榮,使得當時歐洲皇室貴族爭相要擁有一套Wedgwood餐具請客為榮。在1773年,俄羅斯的凱瑟琳女皇甚至訂購全套952件瓷器,Wedgwood在每一件器皿上都繪上不同的英國風光,總共繪製了1,244幅不同工筆畫,使整套家具也變成一套藝術品。

Josiah Wedgwood仍不斷積極研發瓷器材質與製作新技術。1775年,他的另一個獨門秘方「浮雕玉石」(Jasper),把立體浮雕刻畫到瓷器上,美得讓人驚豔!經典款是白色浮雕裝飾在天藍色底面的瓷器上,可以做成花瓶、餐具、或者素雅的項鍊飾品。

1812年,Wedgwood又出新招,研發出全世界動物骨粉含量最高比率(51%)的骨瓷(bone china),克服了動物骨粉含量過高容易破裂的問題,同時卻強化瓷器的硬度。為證實自家骨瓷的超強硬質感,Wedgwood還曾以四個骨瓷咖啡杯承載一輛重達50噸的運土車做實驗,受重壓後的骨瓷依舊毫髮未傷。實用與精緻,讓它備受皇室喜愛,更深入許多家庭。(台灣分公司瑋緻活02-2550-8000)

Royal Copenhagen

1755年起 丹麥 丹麥皇室也捨不得用的夢幻逸品

皇家哥本哈根是丹麥皇太后茱莉安瑪麗所設置的官窯瓷廠,創廠首套作品,是有如小貝殼花朵圖案的水藍色澤「平邊唐草」。

第一次接觸丹麥皇家哥本哈根的唐草瓷器,心裡疑惑:又不是骨董青花瓷,怎麼價錢那麼硬!直到櫃員告訴我,一只最簡單的唐草盤,須經過1,400度高溫燒製,及至少1,197次的手工繪製筆觸,看來簡單的圖案,竟是上千次筆觸累積而成,這是轉印圖案所無法做到的講究處;連他們製作的純白瓷器,也都有細緻的條狀管紋或魚網紋,手工之細讓人覺得,購買哥本哈根的唐草瓷,很物超所值。

不過,哥本哈根瓷最炫的作品,是每件需要超過至少12,000次筆觸繪圖的「丹麥之花」。18世紀丹麥國王克里斯汀七世,為了向俄國女皇凱瑟琳二世示好,命令工匠把丹麥著名植物圖鑑上的各種植物圖案繪製到餐具上,這就是「丹麥之花」由來。每件「丹麥之花」不僅圖繪細膩,之後還要彩上24K金的金邊紋飾與不同色彩,每個不同色澤都要分段上色,之後再以六次以上窯燒,才能完成一件作品。經過12年,這項總共1,802件的大禮終於完成,但凱瑟琳女皇二世已經駕崩,無緣親睹這套極美作品,全套的「丹麥之花」一度成為夢幻作品,當時全世界只有一套「丹麥之花」。

直到丹麥公主亞歷珊卓要下嫁英國威爾斯王子,為製作賀禮,哥本哈根才重起停產60年的「丹麥之花」,並定期生產。已逝的前摩納哥王妃葛麗絲凱麗,就是「丹麥之花」愛用粉絲。不過,樸實的丹麥王室,最愛使用的仍然是耐看典雅的唐草餐瓷;年輕的丹麥王儲菲德烈與王妃瑪麗唐娜森,則鍾情有東方留白感設計的大唐草系列。(台灣分公司台灣可本哈根皇室02-2706-0084)

Royal Doulton

1815年 英國 一天賣掉一萬個的戴妃鍾愛瓷器

有「英國玫瑰」美譽的前戴安娜王妃最喜歡的瓷器是哪一款?答案是與她美麗親切氣質很相似的英國老牌瓷器皇家道爾頓(Royal Doulton)的鄉村玫瑰,這套瓷器也是世界上最暢銷骨瓷之一,從1962年生產至今,全世界已經賣掉數億個!這個數字看來有點誇張,等於一天就要賣掉一萬個,代理進口的居禮名店掛保證說,鄉村玫瑰真的很火紅。

我在店裡看到這組瓷器,發現它居然還有中式餐具設計,湯匙、碗盤、筷架上的英國鄉村玫瑰花朵圖案,居然格外動人燦爛。

皇家道爾頓創立在19世紀初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創始人道爾頓之子亨利道爾頓在1887年獲得維多利亞女王授予騎士爵位,成為英國第一位受封爵位的陶藝家;在1901英王愛德華七世授權給道爾頓瓷器為皇家御用瓷器,並有權使用「ROYAL」皇家名號。

皇家道爾頓受皇室青睞的關鍵,在於它在視覺上有股特殊「清潔感」,其骨瓷動物骨粉使用比率為50%,雖然較英國另一個御用瓷Wedgwood少一些,但皇家道爾頓的骨瓷強調是加入三歲小公牛的骨粉,質地因此格外細緻。

皇家道爾頓旗下有包括Milton、Royal Albert及Royal Doulton系列,戴安娜喜愛具有傳統花飾風格的鄉村系列屬Royal Albert;而維多利亞女王則偏愛鍍有22K金邊、富麗品味的Milton系列,讚美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瓷器製造者」。(台灣代理居禮名店02-2702-7717)

Herend

1826年起 匈牙利 不同的歐洲皇后,共同的瓷器選擇

在歐洲皇室御用名瓷裡,匈牙利的赫倫(Herend)瓷器風格,總讓我覺得有股18世紀西方看東方的奇異浪漫風情,或許就是這份奇異想像,讓歐洲許多皇室對赫倫瓷有驚豔般迷戀,其中包括許多知名浪漫的女人,如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拿破崙三世妻子約瑟芬、奧匈帝國法蘭茲約瑟夫的愛妻、著名的西西(Sissi)皇后。

赫倫瓷,特色在強調創作與手繪技術,它的創作靈感,經常讓受委託人會心感動。例如,赫倫在1850年為維也納皇族支系的洛士察德家族設計一款「比翼雙飛」系列,赫倫第二代經營者摩爾費雪聽聞洛士察德家族一個古老傳說:有天洛士察德家族遺失一條非常昂貴的項鍊,後來發現這條項鍊竟然掛在鳥兒棲息的樹枝上。摩爾費雪把這故事融合在瓷器的圖案上,用立體瓷燒玫瑰作壺蓋頭,餐具手繪比翼棲息小鳥,受委託的洛士察德看到成品後,驚訝傳說竟然化成可長久保存的瓷器,相當感動。

1851年,赫倫瓷以一套彩蝶飛舞的春日浪漫圖案瓷器,到倫敦海德堡公園參展,不但獲得金牌大獎,更緊緊抓住維多利亞女王目光,維多利亞女王馬上很爽快買了一套,為感謝維多利亞女王的「慧眼」,赫倫瓷之後將這款花色就命名為「維多利亞馨香」。

1867年,赫倫推出很具個性的綠色手繪花朵「印度花」系列,拿破崙三世的妻子約瑟芬被「煞」到了,她馬上下訂單,貨送到後,約瑟芬馬上在愛力西亞皇宮宴客展用。

另外,赫倫在1850年首度推出很有中國味道的「西安紅」系列,磚紅色澤瓷器,彷彿中國喜宴用的瓷器,圖案卻更有想像力,奧匈帝國法蘭茲約瑟夫國王喜愛極了,特別定了120件送給心愛的Sissi皇后。(台灣代理居禮名店02-2702-7717)

Noritake

1904年起 日本 日本天皇欽點的限量珍品

1997年香港回歸典禮宴會上,最出風頭要屬日本Noritake瓷器了,因為宴會所使用的全都是這個品牌的4,733高級骨瓷中餐系列。

事實上,它也是日本皇室御用瓷代表之一,也是日本第一家骨瓷餐具生產者,特色是將優雅的日式和風,與西洋瓷器做完美融合,著名的系列包括有:日本四季系列、海明威系列等。

曾為日本皇室訂做專屬高級定製瓷的Noritake公司,位於東京浦田的大倉陶園(OKURA),就是專門限量生產供日本宮廷皇族及招待嘉賓餽贈使用的各種食器。其產品色白光滑,瓷質堅硬,圖案則完全以手工彩繪,喜愛選擇山野或公園等大自然不容易觀賞到的花鳥為題材,並用金、銀勾勒雕刻,象徵風和水的自然流動性,在頂級瓷器中獨樹一格。

台灣許多大飯店以及知名企業家如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與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都是這個品牌瓷器的愛用者。(台灣代理旺代02-2725-5766)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