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先上入門課 再當黑膠客

【番外篇】名師授課×實機教學

2015/08/18

  • 文字 / 林宏達
LINE分享 FB分享

經驗傳授》名師教你花少錢大享受

聽唱片超過二十年、筆名吳鳴的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明輝,是網路上知名的黑膠達人,經常到大學或愛樂者聚集的場合演講如何欣賞黑膠的美。初學者怎麼玩唱片才不會走冤枉路,他有一些獨到的建議。彭明輝認為,玩唱片不一定要花大錢,但要用對方法。

就技術層面而言,首先,對連唱盤都還沒有的初級玩家來說,彭明輝直接建議,可以從Technics 1200這款唱盤開始,「高級唱盤能調校的功能,調VTA、針壓、垂直循軌角(編按:指控制唱針接觸唱片角度的設定,對唱片音色有極大影響),這台唱盤都有。」它售價約三萬元(編按:北市中華路音響店及網路上找得到新貨),和動輒十萬元、甚至近百萬元的名盤相比,價格漂亮得多,就能有相當不錯的聲音。

想清洗家中老唱片、回味一番,也有Know-how。彭明輝說,可到化工材料行買異丙醇,加上「泰山純水」稀釋十倍,再加一點界面活性劑(或滴一點沙拉脫也可)洗唱片,讓清潔液吸附唱盤上的污垢。而唱片平放易變形,洗完之後以繩子從中穿過,串起晾乾即可。當然,上述方法,也適用於保養新唱片。

一般唱片行也提供超音波洗唱片的服務。但彭明輝認為,用高頻震動洗唱片,可能會傷害唱片高音部分的表現,還是用水洗比較安全。 至於聽唱片更重要的,態度層面,他以為執著於一定要買到首版唱片,其實是無謂的浪費。

有些人有追逐名曲名演的迷思,例如認為聽某某曲目非要買英國第一版的唱片,這特殊版本一張就要二、三千元。同樣的曲目,德國版卻只要五百元。彭明輝認為,其實沒有哪一國壓製的唱片就一定比較好,「重要的是那音樂,不必盲目追逐版本,重刻片也很好。」

彭明輝也反對專門為音響設音響室,「音樂是生活的一部分,設專門的音響室,根本沒有意義。」像我們訪問他的研究室,其實不適合擺音響,但他會調整細節,令音響適應他的工作環境,讓他上班時也能有好音符陪伴。他選擇了左右聲道能獨立控制音量的擴大機,以手動調整讓音場平衡,讓聲音聽起來平衡,兩邊書架也剛好扮演吸音、擴散功能,讓聲音聽起來比較柔和。

他播放了一張由米開蘭傑里(A. Michelangeli)演奏的德布希鋼琴協奏曲唱片,室內馬上充滿圓潤的音色,甚至能聽到鋼琴家輕踩踏板,實在不像一般大學研究室裡會發出的聲音。

彭明輝說,與其拿著音響指南按表操課,不如認真感受喜歡哪一種音樂,讓音樂融入生活。他說,「當音樂成為你記憶中的一部分,真正打進你心裡,一切就都值得了。」

*實務操作》組合音響DIY

若想直接組成能聽唱片的一套音響,不妨請兼賣唱片、比較懂唱片的音響行到府服務(見第19頁「唱片店表」),二手貨也比你想像中好用。

唱盤:播放唱片的設備。因為唱盤靠摩擦震動傳遞聲音,防震是擺放唱盤最重要的要求。

唱針:決定唱盤音色的關鍵,依工作原理不同分成動磁式(MM)、動鐵式(MI)和動圈式(MC)三種。

唱頭:固定唱針的裝置,同樣會影響唱針的角度及音色。唱頭

唱頭(攝影‧吳毅平)

唱臂:連接唱盤和唱頭的裝置,唱針前後傾的角度,和唱針施予唱片的壓力,是由唱臂決定。唱臂

唱臂(攝影‧吳毅平)

擴大機(amplifier):CD或唱片產生的訊號,電流較小,無法直接驅動喇叭發聲,要透過擴大機放大訊號,才能讓喇叭發出該有的音色。

喇叭:將電流轉換成聲音的設備,有些喇叭用小瓦數擴大機就能推動,有些則要大瓦數擴大機才能完美表現。

*補充筆記Ⅰ:唱盤轉速

在台灣,黑膠通常被稱為LP(Long play),但如果上美國網站買唱片,你會發現美國通常稱唱片為Vinyl,這兩個字,代表唱片發展規模的演變。

唱片記錄聲音的原理,是在1877年由愛迪生發明,直到1940年才出現現在的黑膠唱片,黑膠是由乙烯製成,Vinyl指的就是乙烯。現在黑膠發聲的原理,是靠唱針摩擦唱片溝槽兩邊的刻紋,唱機再把震動轉為電流,變成音樂播出。

1925年,唱片轉速定為每分鐘78轉,這種格式被稱為SP(Short play)。LP則是在1948年由哥倫比亞唱片發展出的格式,每分鐘33轉,這也是目前世上最常看到的黑膠唱片規格。

*補充筆記Ⅱ:Phono

黑膠新手必學單字。Phono是Phonograph(電唱機)的縮寫,如果你的音響擴大機上有這個英文字(有些機種只以「Ph」表示,如下圖),表示這擴大機有唱頭放大功能,只要把唱盤接上擴大機就可以聽唱片了。否則,因為唱盤輸出的訊號較弱,你得買個唱頭放大器才能讓唱盤動起來。Phono

Phono(攝影‧吳毅平)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